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2 道试题
1 . “从社会学意义上看,世俗化完全是一个值得肯定的积极趋向,世俗化肯定现世生活,肯定官能享受,肯定大众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表现出以具体功利为追求、以感官享受为满足、以眼前利益为目标的价值取向。”文化呈现世俗化趋势的最主要原因是
A.文化逐渐普及
B.印刷技术推广
C.市民阶层壮大
D.商品经济繁荣
2018-03-23更新 | 75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历史
2 . 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从而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下列主张最能体现这一理念的是
A.兼相爱,交相利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D.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
3 . “世局日变,任事需才,学堂、警察、交涉、工艺诸政,皆非不学之人所能懂理宜筹良法以振策之。”“士习之邪正,视乎教育之得失……今欲使四海之内,邪慝不兴,正学日著,其道何之从?”这是1904年最后一次科举状元考试试题。下列选项最符合试题命制理念的是
A.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B.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C.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
D.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
2018-03-23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历史
4 . 十九世纪后期,现代工业和城市市化的兴起,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愈加疏远冷漠,作为个体的人感到无比的孤独。二十世纪初期的两次世界大战中,西方的自由、博爱、人道理想等观念被战争蹂得体无完肤,西方文明被抛进了一场深刻的危机之中,具有前卫特色并与传统文艺分道扬镜的各种文艺流派和思潮应运而生。下列最能体现这一时期艺术风格的画家自画像是
A.
B.
C.
D.
2018-03-23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历史
5 . 韦勒克指出,“就诗歌观来说是想象,就世界观来说是自然,就诗体风格来说是象征与神话”、德国作家席勒说,这种文学“试图用美丽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实”。材料中所指的这种文学流派是
A.古典主义文学
B.浪漫主义文学学
C.现实主义文学
D.现代主义文学
6 .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宋元戏剧史·序》中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此语意在强调古代文学
A.成果的代表性
B.鲜明的时代性
C.内容的丰富性
D.思想的开放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李贽宣称“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赞扬汉代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是“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由此可知李贽
A.挑战封建正统思想
B.主张建立人人的平等社会
C.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D.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8 . 有一部古代著作,集我国16世纪以前的药学研究之大成,在训诂、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植物、动物、矿物、治金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这本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齐民要术》
D.《本草纲目》
2018-03-23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历史
9 . “人类拉到了与普通生物同样的层面,所有的地球生物,都与人类有了或远或近的血缘关系,彻底打破了人类自高自大,一神之下,众生之上的愚昧式自尊。”这段话评价的是
A.哥白尼的“日心说”
B.施莱登的细胞学说
C.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秦汉确立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以后,中国的科学文化没有出现欧洲那

种从古代到中世纪转变时期的倒退现象,也没有形成神学统治一切的情景,而是以宗法伦理意识为潜质、以经验理性为重要形态、中国世俗文化始终占居主导地位的社会格局,正因为如此,从公元前2世纪开始,中国的古代科技文化,不断向高峰迈进,并且保持了发展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为人类科技文化史语写了光辉的篇章,

——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世界古代后期科技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特点。

材料二日本科学史学家汤浅光朝指出:“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和一定时段的科学成果数超过全世界科学成果数的25%,这个国家(或地区)在此时段内可成为世界科学中心。”

——汤浅编《西方科学文化史年表解说》

——路甬祥《规律与启示从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与20世纪重大科学成就看科技原始创新的规律》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世界科学中心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结果的原因。

材料三近代以来进步着的技术已经全面改变并将继续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而且,创造技术的人类本身似乎并不能完全确定进步着的技术最终会将世界引向何方,尽管如此,任何人也都会承认,从历史的角度整体上了解技术的发展,对于了解和理解我们这个时代生活的某些方面肯定会有助益。况且,从科学的角度而言,了解过去也是人类追问自然和社会奥秘的一个重要方面。

——王鸿生《世界科学技术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创造技术的人类本身似乎并不能完全确定进步着的技术最终会将世界引向何方”这一句话的理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