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和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随着政府职位诱惑力的加大,人民应采取更有力度的监督手段。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决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这样,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罗马之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洎自帝其国,威行专制,在下者不堪其苦,则民权主义起。十八世纪之末,十九世纪之初,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时代也。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膛乎后也。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卢梭在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治学说诸方面各提出了什么主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最初提出的三民主义思想的内涵,并指出其与西方思想的不同之处。
2 . 1876年当郭嵩焘以公使衔出使英国时,当时文士们刻薄地讥笑他弃圣贤之帮而追随于洋鬼,然李鸿章认为他是当世所识英豪,与洋务相近而知政体者,以筠仙(郭嵩焘)为最。这提示我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
A.以历史亲历者标准来衡量
B.以公正客观标准来考察
C.考虑评判者所处的不同时代
D.注重评判者的阶级派别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说:“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把“智”(智慧)“仁”(仁德)“勇”(勇敢)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是一个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美德就是知识”(或“道德就是知识”)。其涵义,他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关德。他认为“美德由教育而来”。

材料二   14—18世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当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时候,中国的理学逐渐兴盛、发展并占据统治思想地位;当欧洲发生宗教改革运动的时候,中国出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当欧洲发生启蒙思想运动的时候,中国清代大兴“文字狱”。

材料三   17、18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以上材料均选自张岱年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有何相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如何“做人”,宋元时期的理学家与欧洲文艺复兴的思想家的观点有何不同?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的特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宋元明时期,浙江金华浦江县的郑氏家族影响巨大。在《宋史》《元史》《明史》中都以“孝友”或“孝义”的名义为他们列传,明建文帝还为其亲自题写“孝义家”匾额。元末农民军进入浦江县,都相互告诫不得侵犯郑氏家族,并派兵保护郑氏府第。这一现象表明
A.社会伦理价值取向趋于一致
B.农村社会关系趋于和睦稳定
C.下层人民斗争手段趋向理性
D.社会秩序依赖世家大族维持
5 . 《红楼梦》和《十日谈》都是中外历史上的著名作品,它们共同的主要特点是
A.反映了新经济因素的产生与发展
B.促进了思想的解放
C.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D.促进了艺术的革新
2019-03-04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下侧框内所叙内容为某美术流派具有的一些特征。下列作品中属于该流派的是
A.《马拉之死》
B.《拾穗者》
C.《格尔尼卡》
D.《向日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宋代书画创作开始出现了文人画和通俗画的分化,士大夫和富民追逐文人画,平民喜爱通俗画。这表明
A.书画市场逐渐走向理性和多样需求
B.社会阶层的固化强化了艺术分化
C.富民和士大夫价值取向趋同
D.经济发展和不同需求影响艺术
2019-03-04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最能印证新学说“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的是
A.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基础是封建自然经济
B.中国明清进步思想因商品经济发展而产生
C.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
D.法国启蒙思想滋生的基础是小农经济的发展
2019-03-04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西汉中期,长安兴办太学,入学者完成学业经考试合格,即可担任官职。下列选项不属于太学所学内容的是
A.《诗》
B.《春秋》
C.《韩非子》
D.《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鉴于经书辗转抄写,错误很多,东汉熹平年间,汉灵帝命人写定《尚书》《春秋》等七部经典。七部经典用标准的八分隶书体写成,刻成46方石碑,立于太学,以便学人校对是正,被称为“熹平石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儒家经典在焚书坑儒后大多遗失损毁
B.我国古代书法艺术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C.朝廷注重儒家经典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D.标志着儒学成为官方推崇的正统思想
2019-06-12更新 | 473次组卷 | 28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试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