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6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仁者爱人”“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材料二 “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材料三 他一生著述甚多,多年研究先秦儒家经典,编著成《四书章句集注》。这部书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材料四 和一位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问:山岩中的花树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与否并无关,你认为呢?他说,你来看花树,它才存在;你不去看,山中的花树就不存在。在他看来,花树的存在与否,全以人的主观感觉为转移。


(1)材料一的思想核心是什么?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如何?
(2)材料二的思想核心是什么?它与材料一有何关系?
(3)材料三中他是谁?他在儒学发展历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
(4)材料四中他是谁?请从哲学角度评价他的观点。
(5)综上所述,简要总结一下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2021-04-02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树人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战国时期道家人物列子在《两小儿辩日》说,孔子游历看到两个小孩争辩太阳远近问题:一小孩认为,早上太阳离我们近,理由是早上的太阳比中午看起来要大;另一小孩认为,中午太阳离我们近,理由是中午的太阳比早上感觉热。孔子无法作出判断。材料反映了
A.诸子百家之间的争鸣日趋激化B.儒家思想的统治权威受到挑战
C.人们对自然宇宙现象提出思考D.私学发展提高了儿童知识水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有学者指出:“两汉时期文人有良心而没有文学,魏晋六朝时期则有文学而没有良心,盛唐时期可说是文学与良心兼备,杜甫便是代表,他的伟大也在这里。”这表明杜甫的作品,具有
A.魏晋六朝以来的文学精华素养B.关注民生哀乐的现实主义特质
C.文学家的慧眼诗心与宏见卓识D.抨击时弊和避乱弃世的精气神
2021-10-23更新 | 499次组卷 | 28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四洲志》是在英国人慕瑞撰写的《地理大全》择要译出的基础上,经过林则徐编辑而成的一本关于世界地理的书籍。他在书中特别注意各国的军事力量和国家的兴衰富强及其根源。林则徐编纂此书的主要意图是
A.熟知世界概况,开阔视野B.知悉世界情况,维护统治
C.实现王朝中兴,启迪民智D.崇尚经世致用,学习西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李二曲说:至先生(指王阳明)始拮致良知'三字,以泄千载不传之秘:一言之下,令人洞彻本面,愚夫愚妇,成可循之以入道,此万世功也。”这表明陆王心学
A.在社会教化上有重要作用B.压抑人们的自然欲求
C.本质上维护封建统治秩序D.对后世影响较为深远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西学中源”,亦称“中源西流”。即西方文化源出中国,近代西方文明,中国“古已有之”。这是中国人早期认识西方文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是“西学东渐”过程的产物。明清之际,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中国传统文明的停滞与落后,希望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乃至制度。但是,传统文明的强大惯性却使他们的心理处在一种矛盾当中,加之时人昧于世界,只能将新生事物与自己熟知的知识相比较,从中寻求认识的根据。所以,“西学中源”说的出现也就顺理成章了。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清史资料   

材料二   “中体西用”是在保持文化优越感的前提下保守派和务实派都认可的“自强”方式,是对“西学中源”的继承与超越……“中体西用”解决了保守派只看到“百年变局”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收拾人心、重修政治却轻视外部威胁问题上。………“中体西用’解决了务实派只看到“千年变局”而没有意识到在缺乏对传统文化自信心基础上学习西方可能引起对传统文化大冲击,以及由此引起大一统内部涣散的问题。

——摘编自陆勇《从“西学中源”和“中体西用”:传统“中国”观念的调适》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学中源”和“中体西用”学说产生的不同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学中源”和“中体西用”对中国产生的共同影响。谈谈你对“中学”与“西学”的认识。
7 . 《历史存留的一些信息或碎片,承载着文明进步的脚印,下表所列中国古代文明的信息,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蔡侯纸   隶书   耧车   州牧   水排
瓦子   参知政事   《萍洲可谈》   商业街   柳词
雕版印刷   安史之乱   釉下彩绘   俞大娘航船   坊市
刀形币   《周颂》   淬火工艺   司南   都江堰

A.①④②③B.②③①④C.④①②③D.④①③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魏晋南北朝时期.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众多风雅名士常聚集在一起,醉心于有与无、生与死、动与静、圣人有情或无情等形而上的问题的讨论,一时蔚成风气。这反映了
A.儒学的主流地位受到冲击B.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文化繁荣
C.“三教合一”的局面开始出现D.理学形成拥有深厚民间基础
9 . 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一魏源

图二《孔子改制考》

图三陈独秀
(1)图一所示的历史人物是近代中国第一批主张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代表作是什么?书中的哪一思想成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口号?
(2)图二所示著作作者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3)上述三图见证了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领域内向西方学习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各是什么?分别是通过哪些相应的活动完成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