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 道试题
1 . 现代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传统社会迈向现代社会的过程,是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整体转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欧人领历史变革之先告别传统社会,是对人类历史进步的一个贡献……毁灭传统社会合理性的力量是经济的专业化分工和商业力量的崛起。专业化分工使财富极大增长,创造了军事力量专业化存在的可能,军队不再依靠掠夺也可以生存了。专业化分工的推动者是商人,商人的交换活动注定了对公平规则的热爱、对自由的热爱。专业化分工构造了一个复杂的世界,公共事务需要协商才能决定,军人的命令主义和强制手段成为商业社会的桎梏,于是需要军事力量退出对社会的掌控,让民主政治登上历史舞台。近代思想家开始颂杨自由、平等和民主,他们以为这是永恒的人类博爱的主题,却不知道这更是商人的所爱。

——党国英于莫《中国改革的现代性解析》

材料二   在近代前期,中国的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展开。此后的三十年,中国的近代化不断深化,收回了一些国家权益,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呈现一种曲折、缓慢发展的态势。总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近代化的目标未能真正实现。

——孙占元《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综述》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方现代文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化三个阶段”对应的历史事件,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及外部环境四方面分析“此后三十年中国近代化目标未能实现”的原因。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关于教育的内容,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人们只有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苏格拉底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               
——启蒙历史网论坛
材料二 马丁路德说“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意撤回任何意见。”
——启蒙历史网论坛
材料三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提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的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四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利单独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利,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利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利既调节配合,有互相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的原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格拉底的主要主张有哪些?这些主张体现了什么精神?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马丁路德的“意见”是什么?这些“意见”产生了什么影响?
(3)概括材料三、材料四所体现的主要思想及其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3 . 对自由的追求是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目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在卢梭看来,权利绝不是建立在暴力和强权之上,而只能建立在自由的契约之上。因此,社会契约是一切政治自由与权利的来源。康德则认为自由的个体具备自己决定自己的性质,在理性世界中,自己的意志成为主人。自由既要求不受别人约束,同时又不去约束别人,自由需要服从于理性的“法则”和“要求”。

——摘编自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教改革运动在追求自由方面的进步。
(3)据材料三概括卢梭和康德关于自由的观点,归纳启蒙运动最大的价值意义。
4 . 16世纪布鲁诺因支持和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而被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而达尔文在19世纪中期相继发表《物种起源》《人类的由来》,虽遭教会激烈反对,但并未受到教会的人身迫害,其原因在于
A.进化论已被人们广泛认同
B.教会实行宗教宽容政策
C.英国的学术氛围更加宽松
D.教会权威已经逐渐丧失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主张基督教贵族“应该发号施令,从此不准任何俸禄再落入罗马手中,并且以后一切委任都不得从罗马领受,所有教士职位都应该脱离那暴虐的教皇”。“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宗教改革的起因当中一个原因,即圣经只能由圣职人员阅读。一般信徒无法阅读到圣经……在宗教改革的运动中,一项中国的科技发明,为这一运动的推动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维基百科《宗教改革》

(1)概括材料一的核心主张,说明提出这一主张的主要目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的这项科技发明是什么,为什么它会推动宗教改革运动?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儒学思想是一个流动的发展过程。孔子以及后来战国时代儒家,广泛而深入地探讨了人的价值,人的完善的品德,以及人性的冶炼。董仲舒把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塞进阴阳家的框架,加上一个最高的主宰“天”,成为一种神秘的天人感应论。唐代出现了儒、道、佛“三教”并立的局面,同时一些思想家或明或隐地吸取佛学思辨哲学的若干方面。宋明理学在三教融合、渗透的基础上孕育、发展起来。理学一方面使人们屈从于封建主义统治,另一方面,理学家发展了早期儒学中重视人的独立思考,兼综百家和重视文化遗产研究的传统。

——摘编自张岂之《儒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作用》

材料二在近代早期,儒学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而是以新的面貌出现。早期改良派常把某些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置放在儒学名义之下,于是儒学就披上资产阶级文化色彩。后来,著名近代启蒙思想家康有为更自觉地利用他所掌握的西学知识对儒学进行比较全面的改造,使之不再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而成为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理论根据。这种儒学不妨称着近代新儒学。

——摘编自张朝松《儒学近代转型的一个侧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儒学的演变历程,并简析推动其演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新儒学与传统儒学的不同之处,分析新儒学在近代变迁中的作用。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武帝曰:“三代受命,其符安在?灾异之变,何缘而起?”董仲舒答曰:“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皆积善承德之效也。……上下不和,则阴阳缪戾而妖孳生矣,此灾异所缘而起也。”

——摘编自《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天下事有大根本,有小根本。正君心走大本。臣闻人主所以制天下之事者,本乎一心,而心之所主又有天理、人欲之异。二者一分,而公私邪正之途利类。盖天理者,此心之本然,循之则其心公而且正;人欲者,此心之疾疚,循之则其心私而且邪。

——朱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董仲舒与朱熹君权观的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者的思想来源。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朱熹的思想能被当时的世俗政权接受的共同原因。

8 . 《海国图志》中比较详细的介绍了英国的政治制度,这反映了
A.近代知识分子对西方有了一定了解
B.“开眼看世界”突破了“师夷长技”的范畴
C.魏源已经找到了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真正原因
D.魏源已经认识到英国制度的优越性,主张政治变革

9 .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思想文化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家知道,文艺复兴挣脱了神的统治,确立了人的尊严。但是那时的教会势力仍很强大,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也就是“借古喻今”的意思。

材料二   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地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与发展。

材料三   、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主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的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中国启蒙运动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借古喻今”的含义及文艺复兴采取这种态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和近代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承担的相同历史使命。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启蒙运动的特点,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思想文化嬗变的认识。

10 . 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看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
项数2225259257788

材料二   下图为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

材料三   农业的产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14世纪后,西方工商业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不断得到成长与发展……随着文艺复兴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面向世界,注重实践的精神,激励人们以科学的态度和全新的思想方式探索和解释自然现象。生产经验的积累,技术能力的提高,也为科学研究创造了条件。近代自然科学兴起。

(1)根据材料一,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成就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其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在世界科技发展史上地位的变化并据材料三简要说明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