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809 道试题
2024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下面是近代某史学家所作的关于新文化运动一论著的目录(局部)。该史学家论著成果可用于说明,新文化运动(     
3.1.1对中西文化“折中论”的批判……
3.1.2从“中西”到“新旧”的论争……
3.1.3“科学”与“玄学”的论战……
3.2对封建官学意识形态的批判与传统价值观念的革新……
3.2.1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和正统意识形态……
3.2.2以“民主”“科学”思想涤荡传统价值观念……
3.2.3提倡白话文,推动文学革命和文化转型……
3.3对西方近代文明模式的突破和超越……
3.3.1对西方现代性思潮和文明模式的反省与突破……
3.3.2转向马克思主义与以俄为师……
A.具有直面现实的反思精神B.绝对肯定西方文化的价值
C.促进国民民族意识的觉醒D.推动近代思想格局多元化
2024-05-14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5大核心考点+36道高频选择题)专题07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春秋战国时期,邓析在郑国聚徒讲习法律和诉讼,孔子在鲁国聚徒讲习六艺,墨子聚众讲学抨击暴政。齐国还设立稷下学宫,广招天下学长,授以上卿,让他们带着徒弟来此讲学。这种局面(     
A.适应了社会变革的需要B.标志百家争鸣时代的开始
C.宣告了官学体系的瓦解D.说明德治与法治之争兴起
2024-04-20更新 | 399次组卷 | 5卷引用:(5大核心考点+70道高频选择题)专题01 先秦时期: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3 . 宋人在《圣朝名画评·序》中说:“观画之法,先观其气象,后定其去就,次根其意,终求其理,此乃定画之钤键也。”北宋《宣和画谱》对那些只提供感官享受、娱人的画作评价很低。这反映了当时(     

A.绘画以说理为主要题材B.市民文化发展助推艺术的繁荣
C.理学发展影响审美意识D.画家注重用写实技法表达感受
2024-04-01更新 | 298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4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李二曲指出, “真知乃有实行,实行乃为真知”,主张用“酌古准今,明体适用”的实学取代“凭空蹈虚,高谈性命”的俗学,把那些“明体而不适用”的人皆视为“腐儒”。这一主张蕴含(       
A.经世致用的思想B.薄古厚今的倾向C.天人合一的精神D.社会变革的意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中世纪的欧洲排斥工匠的技术发明,到了16世纪,采矿以及冶金操作手册在德意志刊印发行后,其他领域的类似书籍相继在欧洲出现,科学家对手工艺人的工作产生浓厚兴趣。这说明(     
A.印刷技术的进步推动技术传播B.文艺复兴助推生产技术进步
C.近代科学革命诞生于冶金领域D.欧洲近代科学源于生产实践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朝廷召集贤良文学共60多人讨论国家财政政策取向,贤良文学全面否定专卖制度,指责盐铁官营、均输、酒榷“与民争利”,主张自由放任,酸窗于民。最终,朝廷取消酒类专卖和部分地区的铁器专卖。这表明(     
A.国家经济决策吸纳民众意愿B.工商业者的政治影响力提高
C.儒家治国理念影响财政运作D.政府干预政策阻滞工商发展
2024-03-01更新 | 598次组卷 | 8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下学期校际联合考试(一模)历史试题
7 . 贞观初年,李淳风“通群书,明步天历算”,博得太宗赏识,成为将仕郎,入太史局。之后,他向太宗建议改制原黄道浑天仪,太宗诏命其即行研制,其于贞观七年研制成功。“算经十书”也是太史令李淳风与算学博士梁述奉唐高宗之诏注释的。这说明唐代(     
A.统治者决定着科技发展B.科技发展体现君主意志
C.科技注重实际经验总结D.阶层流动促进科技进步
2024-02-29更新 | 145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同盛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第六次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顾炎武提出:“化天下之士使之不竞于功名,王治之大者也。且颜渊不仕,闵子辞官,漆雕未能,曾皙异撰,亦何必于功名哉?”据此推知,他主张(     
A.改革人才选拔机制B.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C.废除君主专制制度D.促进民众思想解放
2024-02-28更新 | 6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高三上学期名校学术联盟高考模拟信息卷&押题卷(六)历史试题
9 . 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至二十世纪中叶,中国赴海外求学思潮大致经历了由表及里四阶段。这(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至1895年甲午战争军事为主
1895年甲午战争至1905年法政为主
1905年清末新政至1918年工商为主
1918年新文化运动至二十世纪中叶学术为主
A.反映出中国逐步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说明了中国社会需求人才的变化
C.反映出中国人对社会面临问题的解决办法
D.回应了中国社会时代主题的变化
2024-02-01更新 | 100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2024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管子》中提到“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同时又提出“万物均,百姓平矣”。荀子说“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这些看法反映(     
A.当时自然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B.当时人们解决战乱纷争的思想
C.人们对自然已有了科学的认识D.人们如何处理生产与环境关系
2024-02-01更新 | 263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2024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