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李泽厚说:“《老子》本身并不是一部讲兵的书,但它与兵家有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主要不在后世善用兵者如何经营运用它,而在它的思想来源与兵家有关。”邹丽燕先生认为《老子》“包含丰富的朴素军事辩证法思想”,《孙子兵法》中许多言论“明显与《老子》思想相似”。下列对两位学者的认识解读合理的是,《老子》
A.深刻影响着后世兵学理念的演变B.极为重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相生
C.是对乱世社会现象的总结与概括D.体现出诸子学说相互影响的史实
2 . “王天下”是儒家对王朝兴替的解释和概括。从早期经典到先秦儒家再到西汉诸儒,“王天下”的解释经历了从“天命”到“人事”再回归“天命”的历程。这一历程体现了儒家(     
A.正统地位不断加强B.哲学体系日益完整
C.神学色彩逐渐浓厚D.因时而变创新突破
2021-09-08更新 | 632次组卷 | 36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中学2019-2020学年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梁启超把春秋战国时期几个重要的思想流派分别概括为“无治主义”“德治主义”“法治主义”等。下列选项中说法最准确的是
A.“无治主义”适用于战争频繁的乱世时期B.“德治主义”在战国时政治实践非常充分
C.“法治主义”是战国变法的主要理论依据D.这些“主义”都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趋势
4 . 1898 年,张之洞编写的《劝学篇》深得慈禧太后和光绪帝的赏识。张之洞将《劝学篇》分为内、外两篇,外篇概括为西史、西艺、西政三部分,内篇概括为经、史、子、集,内篇为“明 纲”,三纲五常是本原。据此可推知,当时
A.汉族地主得到了重用B.慈禧太后默认了变法
C.洋务派支持君主立宪D.张之洞主张中体西用
5 . 下列叙述中哪项最能概括董仲舒的成就
A.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著名主张
B.改造了原来的儒家思想,综合了法家与道家的合理成分,使其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C.继承了孔子的“仁”,并将其发展为系统的“仁政”思想
D.一生注重讲学,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6 . 以下是某同学进行历史主题研学时查阅的资料内容,可概括出他的研学主题是
《四洲志》《海国图志》
《资政新篇》
《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A.救亡图存的探索B.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民族危机的加剧D.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明清之际,有一位思想家认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后人将其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位思想家是
A.王守仁B.顾炎武C.黄宗羲D.王夫之
8 . 1905 年孙中山先生提出救国方案“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概括成三民主义思想,其中的“鞑虏”是指( )
A.外国侵略势力B.满清贵族C.英法联军D.义和团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概括对社会主义传统认识的突破主要体现在
A.打破了对公有制的崇拜
B.破除了脱离生产力水平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认识
C.打破了对计划经济的崇拜
D.摆脱了长期以来“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风气
2021-04-07更新 | 118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泗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我国历史上涌现出众多富有家国情怀的仁人志士。某一思想家认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后人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该思想家是
A.王守仁B.李贽C.顾炎武D.黄宗羲
2021-02-05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控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