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先秦诸多关于人性的认识讨论中,老子有云:“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万物以自然为性,故可因而不可为也,可通而不可执也。”孔子的人性观可以非常精炼地表达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可是后来的儒家如孟子、荀子等人根本没有阐述过孔子的人性观,而是各自提出了不同的人性观念。孟子说:“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荀子说:“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

——摘编自黄布仁《关于先秦“人性论”的讨论及思考》

材料二   李贽说:“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然则为无私之说者,皆画饼之谈”。并进一步论证说,这种“私心”连圣人都不可缺少,“谓圣人不欲富贵,未之有也”“大圣人亦人耳,既不能高飞远举,弃人间世,则不能不衣不食,绝粒衣草而自逃荒野也。故圣人不能无势利之心”。

——摘编自郑建钟《试论李贽人性论思想及其局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老子、孟子、荀子三人的人性观,并说明荀子从其人性观出发而提出的治国理念。
(2)根据材料二,概括李贽的人性观,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2 . 思想解放贯穿人类社会进步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哈姆雷特》

材料二   马丁·路德认为,灵魂得救只需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

——《路德选集》

材料三   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

——卢梭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写出这一时期被称为“文学三杰”的代表人物。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归纳出卢梭的主要思想观点。
(3)以上材料分别反了西方人文精神发展过程中哪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绝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摘自董晓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材料二 “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体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

材料三  从整体来看,(启蒙运动就是)欧洲的资产阶级在经济发展和自然科学进步的基础上出现的,现在已经成熟了,要求摆脱对传统、宗教、封建势力的依赖,要用自己的理性解放自己,来批判现存的一切。在这场运动中,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家,他们手中掌握的武器是批判,而批判的标准就是理性。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一书对此做过精辟的论述:“他们不承认任何种类的外界权威。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等一切都受到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要站在理性的审判面前来,或者辩明自身存在的理由,或者放弃自己的存在。”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各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马丁·路德什么思想主张?试分析其思想的历史影响。
(3)有学者认为启蒙运动是对文艺复兴继承与发展,请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该观点的理解。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在哲学方面突破了五代以来沉闷墨守的局面,伴随通经致用,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出现了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为代表的理学等诸多流派。……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不仅升华了抽象思辨,而且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

——杨迪《如梦如幻的大宋王朝》

材料二: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四: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思想特征。
(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3)据材料三、四,分别概括宋朝“市民社会”和文化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根本原因?
2019-11-13更新 | 361次组卷 | 21卷引用: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近代科学组织中,英国皇家学会的产生较为典型。1662年查理二世颁发特许状,批准成立英国皇家学会。皇家学会把具体的探索任务或研究项目分配给会员个人或小组,同时学会还要求会员进行任何他们将促进学会目标和科学研究的新实验,定期举行会议让会员通过做报告和演说向学会汇报研究成果、演示实验等,所有会员都可以对所提出的科学问题进行讨论。随着时间的推移,又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建立了一些专业学术委员会来指导学会各部门的活动。1665年3月学会出版学术刊物《皇家学会哲学学报》。在科学研究方面,皇家学会致力于科学研究的支持和鼓励,使得天文学、物理学、数学、医学等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成就。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   中国之有科技社团早自明代始。明嘉靖年间,祁门人徐春甫在顺天府成立了一个名叫“一体堂宅仁医会”的医学团体。在此后的30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科技社团一直没有得到发展。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以后的晚清最后十几年是中国近代科技社团萌芽与创立时期。民国时期的科技社团规模都比较大、持续的时间也比较长,中国科学社于1914年夏创立于美国,发起人是一批留学美国的青年学生,中国科学社由于后来大多数会员回国工作、便于1918年把社所迁回祖国。中国科学社的科学事业在社章中做了规定,这些科学事业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创办《科学》月刊;第二,创办上海明复图书馆;第三,创设研究所;第四,开展各种学术活动。中国科学社的所有这些工作都对中国现代科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成为旧中国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重要的科学社团之一。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西方科技社团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西方科技社团各自产生的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西方科技社团相比,中国科技社团的特点。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科技社团的意义。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类:不好犯止,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类。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统治阶级生活奢侈无度,官员以“受贿为生,往往致富”,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之说。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以为“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他认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的正常的“欲”,他要灭的是“物欲”或“嗜欲”。朱熹还根据当时国家和朝野的现实状况提出了“格物致知”和“正心诚意”之说。

——摘编自洪映董《另一种声音—对禾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核心,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种主张在当时的境遇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三,分析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
(3)综合以上材料,说明儒家思想能长期居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地位的原因。
2019-10-15更新 | 942次组卷 | 15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邓嗣禹在《中国考试制度史》中论及科举制:“(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1910年,梁启超说“科举非恶制也”,“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之一大发明也”。1912年,孙中山在《临时政府公报》第24号中提及考试的重要意义:“任官授职,必赖贤能,尚公去私,厥惟考试。”孙中山的观点导致了后来民国考试院的建立,实际上是科举制的复活。

材料二   高考的全称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其基本立场应立足于服务普通高等学校的人才选拔。……1997年,为纪念恢复高考20周年,《人民日报》有这样一句评价:恢复高考,挽救了我们的民族和国家。原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杨学为曾一针见血地指出:高考的社会作用远远超出了考试、招生、教育;1977年高考恢复的不仅仅是一项考试,更是知识的价值、知识分子的地位,是社会流动的渠道、社会的公平。

——于涵:高考制度恢复40周年内容改革评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特点,并指出1905年清政府废止科举制度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代科举制和当代高考制度的主要异同点。
(3)谈谈你对当前高考制度改革的看法。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好?”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   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避之说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以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官便殿奏礼》

材料四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夫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2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3、4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说明什么问题?
(3)结合以上材料,谈一下你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2019-06-25更新 | 93次组卷 | 16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对“民”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民”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外启蒙思想的异同之处。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西启蒙思想存在差异的原因。
(3)有人认为,近代西方的人文主义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背道而驰的。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此进行评述。
2019-06-23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课堂检测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孟德斯鸠提倡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但强调自由的实现要受法律的制约,政治自由并不是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孟德斯鸠说“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

材料二   在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西方封建时代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儒家圣贤主张经世致用,相信可以把现实世界治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秩序的、合理的世界,正因为这样,儒家经学对我们社会的影响之深、力量之韧是罕见的。封建时代中国的皇帝,既是君,又是神,君神合一,一切权力都掌握在皇帝手里。除此,中国还有一个关于君权的理论,叫作“君者,法之原也”。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得多。

——摘编自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孟德斯鸠的主要观点,并从理论方面简要分析孟德斯鸠思想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思想两个方面指出“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得多”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