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

——(英)培根《新工具》

“中国人的发明天才,很早就表现在多方面。中国人的三大发明:航海罗盘(司南),印刷术,火药,对欧洲文明的发展,提供异乎寻常的推动力。”

——英国近代汉学家麦都思

材料二   李时珍指出:“医者贵在格物。”他为写作《本草纲目》,在长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详尽阅读、研究前代医药典籍,广泛批阅……他动手栽培和加工炮制过不少药物,为了解某些药性,甚至冒着危险亲自试服。宋应星编著的《天工开物》,是一部总结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及技术的综合性科技著作。他十分重视科学实验,认为科学的结论应当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皆需试见而后详之”。徐光启博闻强识,“考古证今,广咨博讯……一事一物,必讲究精研,不穷其极不已。故学问皆有根本,议论皆有实见”。他主持编撰的《农政全书》,其写作特点是“杂采众家,兼出独见”,主要以辑录前人农业文献为主。

——《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三   下列统计数据

——摘编自《自然科学大事年表》(1975年版)

年代科技发明(件)中国世界其他国家
(件)(百分比)(件)(百分比)
公元1—400年452862%1738%
公元401—1000年453271%1329%
公元1001—1500年673857%2943%
公元1501—1840年472194%45396%


(1)概括材料一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二中三位晚明科学家在科学态度与方法上的共同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特点。
2019-11-06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强事业大事记

时间自强大事

1861年恭亲王、文祥聘请外国军官训练新军于天津;设同文馆,是为中国新学的起始;托总税务司赫德(RobertHart)购买炮舰,聘请英国海军人员来华创设新水师。

1863年李鸿章设外国语文学校于上海

1864年曾国藩、李鸿章设江南机器制造局于上海,附设译书局

1865年左宗棠设造船厂于福州,附设船政学校

1869年李鸿章设机器制造局于天津

1871年曾国藩、李鸿章挑选学生赴美国留学;李鸿章设轮船招商局。

1875年李鸿章筹办铁甲兵船

1876年李鸿章派下级军官赴德国学陆军,船政学生赴英、法学习造船和驾船

1880年李鸿章设水师学堂于天津,设电报局,请修铁路

1881年李鸿章设开平矿务局

1882年李鸿章筑旅顺军港,创办上海机器制布厂

1885年李鸿章设天津武备学堂

1887年李鸿章开办黑龙江漠河金矿

1888年李鸿章成立北洋海军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1750-1914年的100多年,是西方文明主导世界历史进程的时代。1789年7月14日,法国几十万武装市民群众攻陷巴士底狱,摧毁了象征绝对主义王权统治的堡垒,迫使国家政权转移到资产阶级手中,此后十多年法国政治和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法国长期主导欧洲国际事务,不仅为西欧大部分地区带来了革命性立法,传播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而且促进了民族主义思想的传播和民族统一,由此意大利和德国实现了国家统一。德国统一和迅速崛起深刻影响了欧洲的势力均衡。最初发轫于18世纪后期英国的工业革命,很快传播到了西欧、美国以及其他地区,成为一种世界范围的变革。它是一场生产力的全面革命,19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大大提升了英国的国际地位,塑造了1800年后整个世界的政治格局。……1870年以后,自然科学同工业生产越来越紧密,有组织的科学研究开始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新机器不断被用于农业生产,农业技术更是得到快速发展。同时农业的发展也使工业化更富有活力。……19世纪的自由主义一方面反对维也纳会议的封建逆流,另一方面更是为了适应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它已成为对政府决策和经济发展的一种导向性理论。……科技的进步,工业的发展,使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资本和生产也迅速集中起来,这样金融资本财团操纵政府,左右国家政治生活。在工业化发展最快的地区,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改变得最早和最为彻底。在欧洲的工业中心地区,这些变革波及了人们生活的核心部分:家庭、工作和村社。

―――摘编自王晋新《欧洲霸权时代(1750-1914)》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洋务自强事业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霸权时代欧洲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及启示。

2018-01-10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4) |

3 .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革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力量,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联。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统计资料

—(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

年代科技发明(件)中国科技发明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
件数百分比件数百分比
公元1—400年452862%1738%
公元401—1000年453271%1329%
公元1001—1500年673857%2943%

材料二   《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
项数2225259257788

材料三   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进行研究后发现,16世纪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远远超过西方,除“四大发明”外,还有很多发明,如机械钟、铸铁技术、瓷器、万向架、马镫马具、独轮车,拱桥等都首创于中国。“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文明中发展,而未在中国文明中成长?”这个疑问被学术界命名为“李约瑟难题”,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在世界上的地位。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分布领域有何特点?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明清时出现的“李约瑟难题”的原因。

4 . 历史上的中西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既有“西学东渐”,也有“东学西传”。其中“东学西传”对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1975年出版的《自然科学大事年表》记载,明代以前,世界上重要的创造发明和重大的科学成就大约300项,其中中国大约175项,占总数的57%以上,其他各国占42%左右。英国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研究后指出,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
《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数学22项、天文历法气象25项、地学25项、化学9项、农学25项、机械7项、水利7项、轻工8项、兵器8项。
(1)写出古代中国两项领先世界的天文学成就。结合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这种特点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
材料二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三大发明为什么“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为什么三大发明在明清之际未能起到促进中国社会变革的作用?))
2016-11-21更新 | 7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辽宁省葫芦岛一高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根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1000年,中国在世界重大科技成就中所占的比例约达50%~70%,公元1000年以后的宋元时期的几项重大成就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又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但自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文明却没有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
(1)宋元时期对世界文明和进步产生重要影响的成就有哪些?
(2) 中国古代科技为什么能长期领先于世界 ?
(3) 16 世纪中国没能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的原因是什么 ?
2016-12-12更新 | 6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2014学年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