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卫生与健康关系百姓生活和社会稳定。而中医药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在世界医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内经》《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等经典医著成书,在其病理学说中,非常重视疾病与人体自然精神状态、生活状态以及外部环境,特别是气候变化的关系,确立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并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药的诊疗实践。战国时的扁鹊已能通过诊脉确定病人的病情,然后对症下药。针灸疗法在汉唐时传到日本、朝鲜等国,后又相继传到阿拉伯和欧洲。隋代统治者组织太医博士巢元方等集体编撰专门论述病因、病理的巨著《诸病源候论》。唐宋金时期,政府设立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行政机构,并多次颁发药典。

材料二   近年来,“中医热”不断掀起风潮,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关注。屠呦呦凭借“青蒿素”的发明摘得诺贝尔奖,这一抗疟药物拯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性命;里约奥运会上,泳坛名将菲尔普斯身上的火罐烙印让世界了解了“中国印”;在捷克中医中心,预约的病人已经排到半年.以……调查结果显示,中医药被认为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元素”,选择比例达到50%。在俄罗斯,选择中医作为中国元素代表的比例更是高达75%。目前,中医药已经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世界范围的“中医热”已然形成……世界卫生大会于2019年首次把中医纳入全球医学纲要。

——摘编自《中国经济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传统中医药学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欧美等国掀起“中医热”的因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中医药文化的当代价值。
2023-01-25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沛县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统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机器思想也推崇备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料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工之以群工。
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臣之与君,各异而实同耶。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史观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谋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绎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纬度》
材料三 史观
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传统”和“交流”——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得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他们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得原因做出解释。
——【美】杰里·本特刊《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   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
(2)   材料二主张用什么犯非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3)结合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
2019-01-30更新 | 1540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1-2012学年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选修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辩论是思想的交锋。在古代,无论东方西方,都有辩论的传统。在中国,我们在先秦诸子的典籍中能看到很多这样精彩的片段,比如惠施和庄子的辩论,公孙龙的“白马非马”,墨子和公输班的辩论,商鞅舌战群儒等。当时,论辩既是统治阶层内部劝谏的主要方式,也是诸侯国间利益争夺的手段。战国是士阶层最活跃的时期,游说是职位晋升的平台,口才是博得君主赏识的基础,西方同一时期,古希腊的辩论之风很盛,他们认为辩论是发现真理的最好方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塞罗等,其舌辩逸事勾勒了人类文明史上雄辩与诡辩、逻辑与反逻辑的起点。                 

——摘编自李雪颜编《宋元舌辩智慧》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春秋战国时期和古希腊论辩的主体、目的等方面的差异,结合所学,说明造成差异的因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与古希腊论辩之风兴起的时代价值。
2023-02-05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中华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重点是让晚辈学会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做人读书、勤劳俭朴、为人处世等。南北朝时期,颜之推意识到教导族中子弟学习德行与知识的重要性,写下《颜氏家训》,大量引用儒家经典的原文和典故,将儒家思想渗透进颜氏家族子弟的人格中,“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时俗之谬,以训子孙”。自魏晋南北朝之始,历朝历代都有家训类的成书作品,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封建社会家庭教育体系。

——罗乐《<颜氏家训>家庭美德思想及其价值》

材料二   在严复看来,个人的自由,若遇到国家的危机,后者更为重要。他告诫子女:“事遇群已对待之时,须念己轻群重,切毋造孽。”1921年严复弥留之际交代儿女:“须知中国不灭,或有损益,旧说必不可叛。”这是他一辈子的精神追求,也是他最为看重的一点。

——朱明勋《中国传统家训研究》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严复的家庭教育主张。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说说你对中国家训文化的看法。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戏曲的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那时所谓的戏剧多发生在祭祀仪式上,具有明显的神学宗教色彩。秦汉以后,历经漫长积累,到了宋元之际戏曲才得成型口而成熟的戏曲则要从元杂剧算起,历八百多年繁盛不败。当时的戏曲作家为避文祸,多借历史传说故事反映现实,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的也常涂上一层“历史传说”的保护色。在长期的表演、传唱过程中,古典戏曲弘扬正气、褒奖忠义、鞭挞丑恶,使观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中国戏曲剧种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戏曲作家和表演家始终扎根于民间,各种地方剧种都有其自己广泛的观众对象,影响极其深远,近现代兴起的电影、电视剧都多多少少带有传统戏曲的色彩。

——摘编自吴秀明《中国古典戏曲的审美价值与教化功能》等

材料二   近代,西方话剧被引入中国一些通商口岸,在五四运动前被称为文明戏。文明戏作为一种外来的艺术形式,很难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在其初期既要面对本土文化的排异性,又必须寻求一定的依托物,作为中国话剧立足之点。同时,它还要防止被民族文化所融化,丧失其独立的品性。因此,在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中,文明戏的形态成为一种“不中不西,亦中亦西,不新不旧,亦新亦旧,糅杂混合”的过渡形态,整个近代前期没有找到自己的文化定位。因此,这一时期尽管它曾兴盛一时,但却犹如漂在水面的浮萍,没有扎下根来。

——摘编自贾志刚《中国近代戏曲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前期文明戏的传播不同于古代戏曲之处。
(3)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近代前期文明戏的传播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思想家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年)是西欧从传统迈向近代社会时期的思想巨人,他在近代科学方法和自然哲学的探索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提出了有别于亚里士多德的归纳法,认为应该把尊重事实,搜集和确定事实作为“归纳法”的第一步。培根批判了亚里士多德的思辨哲学,他指出“所谓知识在于实践中能够具有一定的效用,功用是实践的根本属性。”他把经验观察、事实依据、实践效果引入认识论,把实践作为人类征服和占有自然的重要手段。亨利.沃登爵士称他为现代“科学之光”。

——摘编自丁立群等《技术实践论:另一种实践哲学传统》

材料二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实学思潮的代表。梁启超对顾炎武的治学方法推崇备致,认为“贵创”“博证”“致用”是顾炎武学术研究究方法的精华。顾炎武在治学过程中反对一味模仿古人,提倡独力创新,将“独创理论还原于人事的日常经验才可知其正误”。顾炎式做学问反对玄学、理学之清谈,主张探索“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本之计”的学间,引古著今,注重用学到的知识或自己形成的理论来解决一些社会实际问题,提出了“学以致用、“明道教世"的观点,体现了儒家学者的“济世情怀”。

——摘编自威福康《论颐炎武治学方法的儒家精神与哲学意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培根与顾炎武学术思想的异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种学术思思产生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培根与顾炎武学术思想不同的历史价值
7 .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西欧人文精神不断发展,科学与理性的阳光照亮欧洲大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中世纪(奥古斯丁)的观点,男人和女人不但无法凭借自身的努力去取得个人完善,甚至进行这种尝试都是错误的和有罪的。人类必须完全服从神的意志。……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相信并颂扬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力量和人的伟大。认为人可以创造一切;人生的目的不是为了死后升天,而是对现实美好生活的享受;人的各种欲望不应该加以抑制,而应当予以满足。

材料二 西欧的宗教改革家认为,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信徒得救与否全凭信仰,只有信仰上帝和行善才能上天堂,以此来否定天主教的等级观念和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三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 (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是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反杜林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简要说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与中世纪基督教思想的不同。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宗教改革家的主要思想。与材料一相比,在人文主义体现形式上的最大不同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家高举的理论旗帜是什么。为构建“正义”“平等”的新社会,他们对人文主义又提出哪些新的内容?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是唐代各行业技术创新简表(部分)

唐代技术制新内空科技史学者的评价
制茶业新创杀青去涩制作工艺,杀青去涩工艺是茶叶生产的突破性进步,是今天最流行的方法。
制瓷业在原始瓷1280°C烧成温度上再提高100°C,实现了第二次高温技术的突破,烧成真正的白瓷;开创彩瓷生产技术。中国陶瓷发展史的一个里程碑,开拓了制瓷业彩绘瓷发展的广阔道路。
印刷业创雕版印刷术,产生图书出版行业。划时代性的贡献。
农业创曲辕犁及相关农具;改进翻车,制作手转,足踏、牛转龙骨水车等灌溉机具并东传日本;新创水轮筒车、井车、机级等提水灌溉机具。新的种植法及曲辕犁的创制,标志着传统的南方水田耕作技术体系的初步形成

—摘编自周尚兵《对唐代科学技术水平的再认识》

材料二 明代的农业和手工业有了新的发展,各部门的工艺技术也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实现了创新,极大地扩充了明代技术教育的内容。《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社会上出现的生产知识和技术经验,满足了社会发展对工艺技术的需求。《天工开物》是“技术范式”的文本载体,这比传统师徒制中的口授示范、个别教学更加便捷高效,接受工艺技术教育的对象范围也更大,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利用知识形态的技术范式训练工匠是传承方式创新的一种尝试和探索,这种新的传承方式提高了明代先进科技传播的速度,扩大了技术传播的范围。《天工开物》对中国古代技术教育的最大价值在于形成了一系列的技术范式,利用技术范式进行工匠培训,提高了工匠专业化培训的效率,促使了技术教育向专门化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楼世洲、郑雪颖《<天工开物>对中国古代技术传承的创新与历史价值》


(1)据材料一、二,概括唐朝和明朝科技创新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进两个朝代技术创新的共同因素。
(2)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技发展的认识。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蔡元培出任最高教育行政机关长官,他明确反对祀孔。1928218日,蔡元培发布通令:“孔子生于周代,其人格学问,为后世所推崇,惟因尊王忠君一点,历代专制帝王,资为师表,祀以太牢,用以牢笼士子,实与现代思想自由原则,及本党主义,大相悖谬。为此,令仰该厅、校、校长,转饬所属,著将春秋祀孔旧典,一律废止。”“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日矛盾升级,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民党经历了“清党”和内部斗争后,党员及军人对指导思想不明确,随着日本侵略者步步紧逼,民众心态日渐颓废。由此,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的孔子被再次凸显,恢复祀孔成了此时政府情理之中的选择。1934827日,上海市党政机关举行孔子诞辰纪念大会。市长吴铁城认为:“我们要实行三民主义,必要发扬中国固有的文化,要发扬中国固有的文化,必要尊崇孔子。今日之尊孔,乃是谋民族之复兴。”

——摘编自周慧梅《国民塑造与社会建设:1896-1949年中国社会教育研究》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蔡元培反对祭孔的理由。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国民政府从反对祀孔到恢复祀孔的原因并简析上海市纪念孔子的时代价值
2022-06-04更新 | 383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2届高三考前调研测试(B)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8年孙中山动手撰写了《实业计划》。他提出,要使中国在不很长的时间内赶上西方各发达的国家,就必须实行“开放主义”,“无资本,即借外国资本”;“无人才,即用外国人才”;“方法不好,即用外国方法”;这就是“欲使外国之资本主义,以造成中国之社会主义”。孙中山同时强调,开发和利用外资,绝不能允许他们侵犯中国的主权。他指出,能否确保中国主权独立与完整,是“中国存亡关键”:“发展之权,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为了全面研究这方面的问题,孙中山曾购置、搜集了大量中英文书籍以及各类地图,还指派相关人士实地去考察。他本人所到之处,也特别注意调查地理环境和经济建设情况。他又说:“凡一切学术,有可以助余革命之知识及能力者,余皆用以为研究之资料,而组成余之‘革命’。”

——摘编自姜义华《孙中山的实业救国思想与工业化蓝图》


(1)据材料说明孙中山经济思想的背景并概括其特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经济思想的价值。
2022-02-21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