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8 道试题
1 . 救亡图存是近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社会各阶级都进行了不懈探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在五大洲中,自古称最强大,今为小邦所轻视。练兵、制器、购船诸事,师彼之长,去我之短,及今为之,而已迟矣。若再因循不办,或旋作旋辍,后患殆不忍言。

——李鸿章《筹议海防折》

材料二   满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就能够使那座房屋免于倾倒吗?我们恐怕这种支撑行为的本身反要加速其颠覆。

——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向美国人民的呼吁》(1904年)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位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位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

——陈独秀《独秀文存》


(1)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学习西方的指导思想并指出其目的,随后洋务派进行了哪些实践?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的“几根小柱子”指20世纪初满清王朝的哪些实践活动?并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说明孙中山为推翻清王朝所作的努力。
(3)材料三中“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以此“二先生”为旗帜的运动有何重要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演变历程。
2021-02-02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单数的启蒙运动”研究越来越受到挑战,“复数的启蒙运动”研究逐步成为共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启蒙主义认为:科学理性能有效解释自然现象,将其推广至政治生活领域必将有助于经济、政治和社会的有序运行;封建专政纵权、贪腐、压迫民众,原因在于权力不受限制;主张每一位公民均可以“无差别地”参与到国家运行与对国家的治理、监督中,国家有责任保护公民个人参政的基本权利;政府应主导实施国民教育,培养具有“自由”、“平等”、“博爱”精神以及热爱民族国家、民主政治的合格公民……这些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西方资产阶级国家的建立和治理,而且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广泛影响。

——摘编自季卫兵《西方启蒙主义的国家治理取向及其影响》

材料二   长期以来,西方谈及启蒙运动基本上言必称法兰西,乃至在20世纪60年代彼得·盖伊还宣称:“尽管18世纪有诸多哲人,但仅有一种启蒙运动”。“复数的启蒙运动”是波科克明确提出的概念术语。在波科克看来:“启蒙运动是在许多形式中发生的,单一的定义和历史只是它的一个部分,而且我们最好考虑到启蒙运动有一个家族。”一般认为,18世纪的启蒙运动虽以法国启蒙运动最具影响,但苏格兰启蒙运动、美国启蒙运动和德国启蒙运动亦各具特色。苏格兰启蒙运动生发于宗教改革与“光荣革命”之后,被视为一场“后革命”时代社会转型的思想启蒙;而德国启蒙运动被认为具有强烈的“去法国化”倾向,其核心被认为是对德意志民族意识进行启蒙。这样研究有助于克服对启蒙运动同质化、简单化理解的思想倾向,深刻把握启蒙运动的差异性、民族性,树立“复数的启蒙运动”的理念。长期以来,对于启蒙运动历史贡献的认知也是相当偏狭的,思想启蒙总是与政治的解放、政治革命联系在一起,启蒙运动不同程度上沦为政治解放的奴婢,而忽视了启蒙思想对“生活的政治”的引领。

——摘编自项松林李虹《18世纪启蒙运动比较研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启蒙主义的政治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苏格兰、德意志启蒙运动各自的民族特色。相比“单数的启蒙运动”研究,“复数的启蒙运动”研究视角发生了哪些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复数的启蒙运动”研究意义。
2021-02-02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近代以来列强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这是民族之殇。为挽救民族危亡,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抗争和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是役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

——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材料二 “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段话出自康有为的《上清帝第六书》,代表了维新派的共识。最后两句,批评了惨淡经营30年的洋务运动;同时,又说明了近代社会演变过程中的质、量、度。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与这种“小变”不同的,是全变。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辛丑条约》签订于光绪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因该年为辛丑年而得名。条约签订日为阳历9月7日,因此有九七国耻一说。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1)据材料一判断“是役”是指哪场战争?概括此役战败对中国造成的消极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的内容,并指出康有为主张的“全变”相比洋务运动的“小变”有何进步?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条约签订日被称为“九七国耻”的主要原因,并指出此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所提出的革命理论。
4 . 根植于西方文化土壤中的人文精神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历史形态表现为不同的特征及其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亚里上多德说:“人的最高的善是伦理学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它揭示了人的地位、业及其历史作用。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首先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个命题,确立了人以及人的意识在宇宙中的中心地位和价值。

一一摘编自邓阿宁《中西人文精神传统之比较》

材料二 这一时期重视科学实验,反对先验论:要求运用人的理智,反对育从;强调发展个性,反对禁人性;道德观念上提倡放纵,反对自我克制:要求“公民道德”,认为事业成功及发家致富就是道德行为,提倡乐观主义的人生态度。

——摘编自杨寿堪《人文主义:传统与现代》

材料三 人文主义者普高认为是上帝置人于世界的中心,予人以自由意志,而启蒙学者则从自然规律和人的本性来论证人的解放的合理性,在他们看来,人生来就是平等、自由的,这是天赋予人的权利,谁都无权剥夺。

在文艺复兴时期,对于资产阶级而言,“平等”的要求只是局限于“市民”范围之内,但与之不同,启蒙学者中较先进的人物则主张把平等扩大到一切人,要求从政治平等上升到财产平等,主张政治自由和共和国。尽管对自由、平等、共和国的具体理解在两个时代不尽相同,但其在反对专制、要求民主方面是一致的

——摘编自陈娜《西方人文精神的历史流变及其对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启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两人思想的共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句名言在当时的积极意义。
(2)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的人文精神。并分析其思想带来的积极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启蒙思想家对人文精神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发展的根本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基本特征。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对自由的追求是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目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路德的思想和教会成了自由的旗帜,因为路德的原则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开放的、可以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徒获得了自由,特别容易在德国和欧洲流行开来。更为重要的是,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从而消除了教会对于世俗权威的威胁,社会又恢复了它的秩序。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在卢梭看来,权利绝不是建立在暴力和强权之上,而只能建立在自由的契约之上。因此,社会契约是一切政治自由与权利的来源。康德则认为自由的个体具备自己决定自己的性质,在理性世界中,自己的意志成为主人。自由既要求不受别人约束,同时又不去约束别人,自由需要服从于理性的“法则”和“要求”。

——摘编自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据材料二,分析宗教改革运动在追求自由方面的进步。
(3)据材料三,概括卢梭和康德关于自由的观点。
2021-10-20更新 | 172次组卷 | 53卷引用: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山东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武帝在策问中提出,今子大夫待诏百有余人,或道世务而未济,稽诸上古之不同,……将所由异术,所闻殊方与?

——刘蔚华、赵宗正《中国儒家学术思想史》

材料二: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王守仁认为:心即理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材料三: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针对汉武帝的策问,董仲舒提出了什么对策。采纳这一对策后,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
(3)明清时期,儒学发展到新的阶段,其最突出的特点是批判、继承儒家思想。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
2021-01-14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洪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民本思想作为中国优秀政治文化传统中最为基本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论语颜渊》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孟子离娄上》)

材料二   百姓安业,衣食足而有恒心,知孝悌忠信之教,率之易从,劳之不怨,心附于上,固而不可摇也;化行政肃,无奸完盗贼之患,设有之,不足为虑,盖有歼灭之备,而无响应之虞也。

——《二程遗书》

材料三   元明清时期,旧民本思想已经走向末路,这一事实,激发了正义思想家进行改造的志向,他们或把民本思想从“民本尊君”的体系中剥离出来,全面倒向左翼,强烈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否定君主存在的合理性,或者在民本思想的基础上,加以全面的改造和创新,既肯定君主制度的存在,又反对任何专制君主,如黄宗羲、唐甄等在抨击君主专制、强调万民地位中形成的“新民本”思想。

——摘编自冯天瑜、谢贵安《解构专制——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研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产生的社会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二程的民本思想的新内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民本”思想的特点。并结合“正义思想家们”的具体思想主张加以说明。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古代中国民本思想的认识。
2021-01-01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洪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暑期学情调研历史(选修)试题
8 . 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严复(1854~1921)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为严复早期经历简表

时间

主要活动

1867年

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

1871年

在“建成”“扬威”舰实习

1877年

被选派前往英国学习轮船驾驶

1879年

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

1880年

任北洋水师学堂教习

1890年

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

材料二 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

——严复《原强》(1895年)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当时的“自强”运动的具体实践有哪些?
(2)据材料二,指出严复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的“自强”主张也没有实现的原因有哪些?
2020-12-29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宋代是一个转型朝代,在经济、政治、意识形态、文学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代生产力的发展酝酿着理论形态转型,传统儒学难以适应新的形势,客观上要求儒学更多地关注现实,这就是经世致用思想。北宋整个社会生产力发展了,但没有完成国家的完全统一,有识之士通过儒学做出了符合现实的新解释。理学家们吸收并利用外来的和传统的文明成果,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儒学形而上学本体论概念,并给予系统的哲学论证。理学家所强调的义理在伦理道德上,宋明理学家在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上,提出了一系列非常有逻辑层次的哲学范畴和理论结构。无论是各种各样的理学本体论,还是作为道德基础的人性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理学家们无一不以“辟异端”的态势激烈地反对佛教,但其自身的价值核心却又恰恰是自己所要反对的佛教。经过理学家们的“批判”,儒道互补、佛教为宾的格局已经名存实亡了。

——摘编自宋延高《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

材料二   一个新阶级——士大夫阶级——出现了,他们决心承担起重塑中国传统的责任。他们在政治、意识形态、文学、艺术、科技上所取得的成就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并界定宋代是一个转型朝代。在建筑和城市规划上,两宋时期更为开放的城市设计导致了全天候的生活方式的出现,而这相应地促进了本地市场和全国商业的发展。绘画艺术里也产生了精致的新技法。……书籍不再是用手抄卷轴的,而是由日渐繁荣的印刷业生产印制,并配有封面。这使得那些出身中等家庭的孩子可以接受教育,他们在私塾或官学里接受教育。高品质的印刷和出版等通过中亚一直连接到伊斯兰教世界的贸易路线和传播交流网络传播到了欧洲。

——摘编自【德】迪特库恩《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


请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理学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理学产生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在城市设计、文学、绘画、科技方面的成就,并简析印刷业生产日渐繁荣的影响。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的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伽利略对科学的贡献就在于毁灭直觉的观点而用新的观点来代替它。这就是伽利略的发现的重大意义。

——爱因斯坦《物理学的进化》

材料二   牛顿的《原理》公认是科学史上的最伟大的著作。……二百多年来,它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无怪乎牛顿力学的非凡成功甚至给诸如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各个不同领域的工作者也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致他们试图在解决各种问题时以力学或准力学为楷模。

——《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

材料三   启蒙思想家们在牛顿革命的启发、激励下进行了种种思考。伏尔泰曾写道:“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规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中,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但由于牛顿学说本身的机械决定论性质,充满机械唯物论精神的启蒙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形而上学的武断(主要是忽视了人的心灵的复杂性)。

——《世界文明史》

材料四   20世纪初,相对论和量子理论出现,它们掀起了物理学革命,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并对其他学科产生了历史性的影响。人类对自然世界的科学探索又跃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爱因斯坦所说的“伽利略的发现”和“科学的推理方法”各是什么,并分析这一发现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牛顿学说对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对论和量子理论出现的历史背景。为什么说这两大支柱的形成使人类对自然世界的科学探索又跃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2020-11-25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