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曾说:“我第一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所发生的事情的文章。我接受马克思主义,以后,就一直没有动摇过……我已经在理论上和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而且从此我也自认为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材料二   19454月,在七大预备会议的报告中,毛泽东又说:“决议案(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上把好事都挂在我的账上,所以我对此要发表点意见。写成代表,那还可以,如果只有我一个人,那就不成其为党了。”此外,在很多场合他都说过:“如果同志们要把这种思想找一个人的名字作代表,我可以接受,但是必须说明,这不是我个人的思想,这是中国革命的产物,是中国革命长期斗争的经验教训的结晶,是很多同志的正确思想集合而成的。”


(1)根据材料一回答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是如何实践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举一例说明。毛泽东思想是何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什么?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2020-10-26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芝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历史试题
2 . 一部思想解放史,就是一部互融交流的文明发展史,也是一部除旧布新的改革史。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材料一   政治界虽经三次革命,而黑暗未尝稍减。其原因之小部分,则为三次革命,皆虎头蛇尾,未能充分以鲜血洗净旧污。其大部分,则为盘踞吾人精神办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学艺术诸端,莫不黑幕层张,垢污沉积。并此虎头蛇尾之革命未有焉。此单独政治革命所以于吾之社会,不生若何变化,不收若何效果也。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材料二   由《新青年》卷起的新文化运动狂飙,猛烈地冲击了千百年来束缚中国人心智的道德、伦理观念及建构其上的政治意识,运动本身反映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在认识中西文化差距问题上,已经从器物、制度的层次深入到精神文化的层面,其对传统文化糟粕的批判和对西方思想的大量引入,造就了一大批具有自由观念和开放意识的青年,对于民国政治、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1)材料一认为中国革命未能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了深化革命,陈独秀等知识分子以什么为旗帜掀起了思想解放运动?
(2)材料二提出,学习西方历经了从器物、制度的层次深入到精神文化的演进。请举出学习器物和制度的代表人物及实践活动(代表人物举出一个代表即可)
(3)材料二对于新文化运动作用的评价,你是否赞同?请说出相应的理由。
2020-10-26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芝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历史试题
3 .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革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科技发明统计资料(部分)


材料二   中国发明了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这些重要的东西,外国今日知道利用它(四大发明),所以它们能够有今日的强盛。……由此可见中国古时不是没有能力的,因为后来失了那种能力,所以我们民族的地位也逐渐退化。现在要恢复固有的地位,便先要把我们固有的能力一齐都恢复起来。

——《孙中山选集》

材料三   中国之所以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因而轻视和忽视了工匠在科技领域上的重要性。

——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
(2)结合史实说明材料二中孙中山说的“外国今日知道利用它(四大发明),所以它们能够有今日的强盛”。
(3)材料三中论及中国科技停滞不前的原因,你是否认同?为什么?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方才休止。因此,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   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

――伏尔泰

材料三: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中。

――卢梭


(1)材料一是哪位启蒙思想家提出的?这位思想家提出的著名学说的核心是什么?这一学说最早体现在中国的哪一部文件中?
(2)材料二、三表达了两位著名思想家主张的共同点是什么?
(3)在欧洲历史上曾经掀起了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带领着人们迈进科学的理性时代。请说出这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是怎样推动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需说出三次运动名称,否则不得分)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依据材料一概括人文主义者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简要分析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马丁路德的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的表现。
(3)依据材料三指出孟德斯鸠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分析其意义。
6 . 1919~1922年,马克思主义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在中国进行了广泛的论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因为深觉得高谈主义的危险,所以我现在奉劝现在新舆论界的同志道:“请你们多提出一些问题,少谈一些纸上的主义。”

——(胡适)

“我们不承认资本家的强权,我们不承认政治家的强权,我们一样不承认劳动者的强权。”

——(黄凌霜)

材料二   “必须有个根本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李大钊)“我们的最终目的,也是没有国家,不过我们在阶级没有消灭之前,却极力主张要国家,而且是主张要强有力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的。”

——(陈独秀)


(1)指出材料一中两人的不同态度,并说明他们的相同目的。
(2)说明材料二反映的主张有何意义。
2020-04-20更新 | 59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高考班)试题
7 . 阅读材料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乃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

材料二   洋务运动大事年表

1861年曾国藩设立安庆内军械所
1862年京师同文馆在北京设立
1865年李鸿章开设江南制造总局
1872—1881年120名学童分四批留洋
1872年李鸿章开办轮船招商局
1888年清政府成立北洋水师
1890年张之洞开办汉阳铁厂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3)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洋务运动的积极影响。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物观点
苏格拉底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材料二 西方思想史上有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其中,第二次高举“人文主义”大旗,使人的思想开始从基督教的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第三次高扬“理性”与“天赋人权” 两面旗帜,用“自由平等”把人们从封建专制和等级特权的藩篱中解放出来。

——摘编自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三册


(1)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一表格中序号表示的内容补充完整,并指出这两位人物思想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和“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名称。与“第二次”相比,“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有何新的发展?
9 . 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西方人文精神经历了三次演进,也是西方思想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普罗塔戈拉说:“人类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材料二   彼特拉克说:“我自己是凡人,只追求凡人的幸福。”“忽视或蔑视人的本性、人生的目的以及人们的来处和归宿,这对我们又有何益处呢?”

材料三   卢梭指出:“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

材料四 他们(指启蒙思想家)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其中特别使我们感兴趣的是他们在经济、宗教和政治三个领域中提出的一些具体建议。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五   文艺复兴是一个巨人辈出的时代……归结到根本点,应该说文艺复兴对世界文明最伟大的贡献,还是它通过自己各方面的重大成就,昭示了一种个人主义的伦理观……只有解决了个人主义的合法性(或正当性)问题,一切阻碍个性自由发展的传统束缚……才有可能统统被冲破,以往一直受到严重压抑的个人创造潜能才有可能得到充分发挥,社会才有可能开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因信称义”“信徒皆为教士” ……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一一摘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1)材料一中,普罗塔戈拉把人置于什么样的地位?(摘抄原文不得分)
(2)材料一、二、三,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西方人文精神发展过程中的哪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四这场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简述启蒙思想家在政治领域中提出的建议内容。
(4)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材料五中“个人主义的伦理观”的含义。解决“个人主义的合法性问题”有何重要意义?
2019-12-0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芝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文)试题
10 . 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所示的历史人物是近代中国第一批主张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代表作是什么?书中的哪一思想成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口号?
(2)图二所示的这本著作的作者是谁?他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3)简要介绍一下图三所示人物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贡献。
(4)上述三图见证了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领域内向西方学习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各是什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