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图三

材料二   “书籍被烧毁,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郭沫若

材料三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1)材料一图一、二、三分别反映秦朝采取哪些措施巩固统一?
(2)材料三中的“孔子之术”指的是哪一学派?创始人是谁?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3)材料二合材料三反映了秦汉两个朝代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分别是什么?其根本目的又是什么?
2023-12-06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张大千(1899—1983年),四川内江人。早年,大千从中国传统文人画入手,广临唐、宋、元、明、清绘画,尤得石涛、八大山人精髓,其绘画涉及山水、花鸟、人物,兼通工笔、写意,卓有建树,可谓中国传统绘画集大成者。20世纪40年代,大千西上敦煌,三年潜心遍临5—14世纪中国各朝壁画,将一段几乎被遗忘的中国美术断代史以临本的形式展现给世人,使人普遍关注敦煌艺术的文化价值,递延中国文化成绩斐然。正是从敦煌艺术中遍学中国历代美术画技,吸收精华,成就了大千复笔重彩、古雅华丽的画风,在画坛名声大噪,是其绘画生涯一大转折。1948年,张大千开始游历世界,博采众长,创造出以唐代泼墨技法为基础、糅入西方泼彩画法,开辟了中国山水画新天地,创作了大批泼墨泼彩作品。先生一生投身绘画,为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立起一支璀璨的大纛,在世界艺术发展中,刻上了一道鲜明的东方绘画印记。

——摘编自《瑰丽的静域一梦:张大千敦煌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传统中国画的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大千成为一代大画家的原因。
2023-01-15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韩非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于一身,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战国后期,韩国积贫积弱,韩非上书韩王,希望改变治国不务法制、养非所用、用非所养的情况。“以法治国”是韩非思想的核心,他提出了“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的主张,这对当时清除贵族特权、维护法律尊严,产生了积极影响;除了制订法律外,韩非主张以法为教,宣传普及法律知识,使整个社会形成法律风气。韩非之学其最高理想是“君无为,法无不为”,认为法行而君不必忧;臣不必劳,民但而守法,上下无为而天下治。韩非形成了以进化的历史观为基础的,以建立统一的君主集权的封建国家为奋斗目标的完整思想体系。韩非“以法为本”的主张成为当时主流思想,各国君臣竞相研究《韩子》。在其指引下,秦始皇完成统一六国的帝业。

——摘编自《法治文化〈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韩非〉》

材料二:17-18世纪,法国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急剧没落;18世纪后期,法国工业革命逐渐展开,进步的资产阶级以思想斗争的形式向腐朽的封建主义进攻。这给孟德斯鸠提出了反封建反暴政的思想主题。针对法国政弊,孟德斯鸠认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移的一条经验”,其在《论法的精神》中系统地阐释了三权分立的资本主义原则。他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立法权属于议会,它代表国家意志,由人民集体享有;行政权执行国家意志,由君主行使;司法权由人民选出的人员组成的法院行使。孟德斯鸠强调三权不仅要分立更要相互制衡,突出法治原则的重要性和现实性。其理论深刻地影响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和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但其开出的解救社会的药方不过是阶级分权和分工。

——摘编自《论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韩非的思想主张,评价韩非的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孟德斯鸠所处的社会背景,请用辩证的观点认识孟德斯鸠的主张。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推广,经济发展促使社会急剧变化;私学兴起,“士”阶层活跃,形成了众多思想流派;各诸侯国对“士”政策宽容,“养士”之风盛行是这一时期的重要现象,这为“士”著书立说、发表个人意见,创造了良好条件。战国时代,齐国稷下学宫是极其引人注目的学术场所,其中既有儒家,也有黄老学派、法家、阴阳家等。稷下先生及其各派利用齐国提供的良好环境,针对社会急剧变化,潜心研讨、热烈争辩、取长补短、著书立说,阐述各自的思想和政治主张,涌现出一批具有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出现了“百家争鸣”局面。这基本上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大融合,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历史发展。

——摘编自《百家争鸣》


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春秋战国时期主要学派提出的治国理念,分析这些.不同理念产生的原因。
2023-01-11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谈论人类社会进步时,始终离不开“科技”二字。人类文明的发展其实是一场科技发展史。

材料一   


图一中国与西方科学发展示意图(A:西方B:中国)


图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水平增长曲线


材料二   在延续2000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一直是社会生产的基础与主体,它对科学技术能提供的经验往往是片断而零星的,不可能有其系统性,这样,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科学抽象当然多数也就只能是经验性的;同时在这样的社会生产条件下,为科学实验与观测所提供的仪器设备,总的讲也必然是既有限又简陋的,这就使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观测受到限制,对其本质的揭示只能停留在描述阶段,或者在理论上给予某些定性的说明,或者作出些天才的猜测。而这种情况,与着眼于实用要求,特别关注工艺技巧与可操作性是密切相关的……就科学技术的总体而言,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与社会条件的制约,仍然只能说是停留在定性描述为主的经验科学阶段。

——摘编自袁运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历史概就及其特征》

材料三   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高度重视科技事业。从革命时期高度重视知识分子工作,到新中国成立后吹响“向科学进军”的号角,到改革开放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从进入新世纪深入实施知识创新工程、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不断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到党的十八大后提出创新是第一动力、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科技事业在党和人民事业中始终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战略作用。

2016年我们召开了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2018年我们召开了两院院士大会。几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科技界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我国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科技创新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

——摘编自《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并指出图一中A线反超B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至少两项当前中国“科技创新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并说明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2022-12-07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周前半期称为春秋,公元前475年以后即战国时期。东迁后的周王室仅能控制洛邑周围几百里的土地,诸侯定期纳贡的制度也已无法保证。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较西周发生了很大变化。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动,同样也表现在学术文化领域。各国君主出于政治需要,对各家学派基本上能采取较为公允的态度,由此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陆玉林曾探讨“先秦学术的主题”,其结论是“诸子学术实有共同之主题,即重建现实政治、社会、道德与思想的秩序”。陆玉林还分析其原因有二:一是外在客观原因,礼乐崩坏之际,秩序重建是当务之急;二是内在主观原因,知识阶层自觉承担历史使命。笔者认为,“儒道墨法”社会思想具有共同的出发点和价值目标,也可以说终极关怀,那就是重建有序社会,救民于乱世,不同的仅仅是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

——摘编自王兴周《重建社会秩序的先秦思想》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学术的共同主题及先秦学术出现共同主题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85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研究进行教育体制改革的步骤与措施。根据会议的讨论,中共中央于527日正式公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此后几年,从中央到地方教育经费逐年增加,教育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1978年的5.9%提高到1986年的9.5%。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后,开始有步骤地在全国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同时,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1987年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已超过高中阶段学生总数的40%,初步形成了行业配套、结构合理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经过教育体制改革后的高等学校,1988年在校生总规模已达206万人。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经过调整充实后有了很大发展。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新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中国教育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时期中国教育改革的意义。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36年,加尔文开始宗教改革。其改革废除天主教的主教制,建立长老制;长老会议由各教区民主选举组成,归市议会直辖;简化宗教仪式,宣布《圣经》是唯一信仰依据;严禁一切浮华享乐行为;改组市议会,建立政教合一的“神权共和国”,把日内瓦改造成上帝的第一个王国;宣称经商致富,蓄有私产,受命于上帝。他向市政会提交"新教十戒",强迫日内瓦市民宣誓,拒绝宣誓将被驱逐出城,这激起教徒和市民反对。1538年,市政会开除加尔文,日内瓦宗教改革陷于停滞,市民信仰混乱不堪,天主教会重新恢复。1540年,人民力主召回加尔文,改革派重掌政权;加尔文把一致服从强加于全民,除他外任何人不准阐述上帝旨意或注释神圣训谕,把全体教徒放在禁令的铁丝网里;在监视告密的控制下,日内瓦人私生活荡然无存。1555年,归正教会在日内瓦占绝对统治地位。1559年,他的《基督教要义》为归正宗神学的标准和依据。

——摘编自《加尔文宗教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加尔文宗教改革的主要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加尔文宗教改革呈现上述特点的原因。
2022-01-1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主干,其重要组成部分-民本思想,既是对周公“保民”思想的继承发展,又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以民为本”是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核心理念,主张民为国本、立君为民和政在养民;其“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等主张深深地影响着历代统治者,使民为国本的观念深入人心;但就其实质而言,先秦儒家民本思想是统治阶级的一种统治手段,只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底层老百姓的处境,为人民争取了利益,迫使统治阶级不敢过分剥削人民。其理论的深刻性和实践的高效性深深地影响了后来儒家民本思想的发展;即使今天,先秦民本思维、政治主张仍展现出其强烈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在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和党提出“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当代,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精华为中国民主发展提供了动力。

——摘编自《先秦儒家民本思想和西方人本主义比较研究》

材料二   人本主义是西方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发源于古希腊,兴起于文艺复兴,在启蒙运动时发展为政治上的人道主义。人本主义反对神本论,肯定人的价值、尊严,提倡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和享受;它反对特权主义和专制主义,提倡个性解放,提出自由、平等、博爱的主张;它反对将人格集体化、模式化,注重个性多元化。在历史上,这些思想推动了社会民主、法治的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极大改善了人们生活。由于历史局限,人本义在探讨人性的时候,并没有将人视为现实社会中的人,而是将人视为超时代、超社会的抽象人,并根据抽象的自由、平等和博爱等原则去理解和说明现实社会中的人,这致使它对人性的理解只是一种抽象理解,这种形而上的思维方法,必然导致对人性的认识陷入唯心史观的困境,也必然解释不了人。

——摘编自《先秦儒家民本思想和西方人本主义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民本理念的主要内涵,简析儒家民本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人本主义思想的特点,简析其形成的原因。
2022-01-17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历史上专门负责管理和观测天象的机构叫观象台,一般设置在都城。早在殷商时代,就已经有了大量关于天气和气候现象的记述。战国时期,有了“八风”的记载和对云的分类,军事家们主张战斗中重视和利用风向作战,在兵法书籍中记载着许多利用气象条件打仗的事例。随着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对气候变化的了解,产生和完善了二十四节气。各个朝代都关心雨雪记录,明代永乐年间还专门规定各州县把降雨记录情况向朝廷奏报,并由皇帝亲自批阅。我国古代气象科学中,对暴雨等灾害的预报,以及物候、人工影响天气等方面都有许多论述和记载,在生物气象学、军事气象学、医疗气象学等方面都有所涉及。

——据李继伟《论中国古代气象科技成就》

材料二   近代中国气象已经基本实现近代化,但总体水平仍然比较落后。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气象局宣告成立,著名气象学家涂长望担任局长,从海内外积极罗致人才,培训干部。1956年,全国已建成气象台站1377个,基本满足了当时气象分析和预报工作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气象卫星、天气雷达网、高性能计算机等在业务上的应用,显著提升了我国气象现代化水平。1995年,成立国家气候中心,这使我国成为世界气象组织成员中建立国家级气候中心最早的国家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气象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据张海东等《新中国气象建设的伟大成就与成功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气象科学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气象事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并谈谈你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