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7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丞相李斯曰:“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非心,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使。臣请史官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百家语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而法度可明,民所知所从矣。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据《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归纳李斯、董仲舒言论的要点(不得摘抄原文)。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两人思想的异同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陈献章,明代广州府新会(今江门)白沙村人,世称白沙先生,广东唯一从祀孔庙之硕儒。自幼机敏勤奋,后科举不第,遂回乡苦读经典,开立书院,寓教于诗,创立了以“自得”为核心的“白沙学说”(亦称“江门学派”)。陈白沙认为,成理具于一心,一切事物都是本“心”的产物,“为学当求诸心”,即求之于本心;他十分反感当时因循守旧、食古不化的学风,提倡“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即学贵知疑;他提倡“自然”,即主张遵循天地万物自然之道的状态与规律,尽量摆脱外物的束缚,在人生与为学业上达到与自然同乎一体的自由境界。对于明代心学而言,先有“江门学派”奠基,后有陈白沙的衣铱传人湛若水创立的“甘泉学派”完善,最后是王阳明的“阳明学”集大成。新会同乡梁启超曾珍藏三件白沙先生书法珍品,寄寓着岭南士民400余年对陈白沙及其传人的集体记忆,梁启超称“子孙其世守之”。

——摘编自章继光著《陈白沙梁启超综论》等


(1)根据材料,简要概括白沙先生“自得”之学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评价“白沙学说”。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统一六国之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这些措施都是国家大一统的基本要素,是国家强力能够控制的要素。但有些东西是国家强力机构很难驾驭的,特别是在战国刚结束的秦朝初年,百家仍然在争鸣中,思想领域内极度混乱,而一个国家能在多大程度上统一,最主要的条件是能在多大程度上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而思想混乱是形成共同价值观的大敌。

——摘自百度百科词条《焚书坑儒》

材料二 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摘自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

(1)三则材料反映了思想界怎样的发展的趋势?原因何在?
(2)据材料二、三,概括秦汉为实现思想统一采取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者影响的不同之处。
4 . 材料汉武帝时期大事记(部分)
建元五年(前136年)设立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博士
元朔二年(前127年)允许并鼓励诸侯王“推私恩”,将本国土地再行分封给子弟为列侯
元狩四年(前119年)在各盐铁产区设立盐官、铁官,组织盐铁生产、销售
元狩五年(前118年)取消郡国铸钱的权力,五铢钱统一由朝廷铸造
元封五年(前106年)将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

任选材料中的三则史事,提炼主题并用材料中的史实说明它们与主题间的关系。
5 . 古代文学艺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当时文人看来,“这种文学形式”是“小道”,不是栽道的工具、治国平天下的手段。但是,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道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

——摘编自内藤湖南《宋代文化特征》

材料二 明代小说繁荣,在唐传奇、宋话本所栽故事基础上形成了《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洴传》等名著。明中后期,文人与市民的关系日益密切,出现了一批描写市民生活的文人士子,他们更多地使用通俗生动的日常语言,塑造了众多商人、手工业者和市井小民的形象。

——摘编自周先慎《明清小说》

材料三 明代小说中的一些情节被人们津津乐道,如“桃园三结义”“大闹天宫”等。这些小说不仅增长人们的知识,开阔眼界,而且影响了人们的观念。明代有人认为,小说“虽稗官之流,而劝善惩恶,动存鉴戒,不可谓无补于世.读之使人喜而手舞足蹈,悲而掩卷堕泪者,盖亦有之”。

——摘编自周先慎《明清小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被称为“小道”文学形式是什么?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文学形式“兴旺”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代小说的创作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代小说的社会作用。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作品和社会生活的关系。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认为艺术、审美教育应“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贯穿于人格的完善、人性的修养的始终。诗所兴起的是人的道德自觉、仁爱情感,这是以“仁”复“礼”的前提。在“兴于诗”的前提下,人的视听言行才能皆合于礼,立身处事皆“立于礼”。“立于礼”只是做到了人的心理欲求与伦理规范的统一,还不是人格的最后完成,所以还须要“乐以成性”,只有在音乐的陶冶下,才能形成完美的人性、健全的人格。为了使审美教育服从、服务于以仁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孔子在其教育活动中对《诗》、乐进行过一番改造,让人形成“仁”与“礼”、内在心理欲求与外在伦理规范交融一体的自由和谐、调畅怡悦的审美境界。

——摘编自祁海文等《中国美育思想通史·先秦卷》

材料二   柏拉图(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年)在审美教育中重视音乐(包括诗歌、悲喜剧等文学作品)的作用,应“为了灵魂的美善而实施音乐教育”。他把人的性格分为统治者哲学家的理智、保卫者武士的意志及被统治者农工商的情欲三个等级,认为审美教育只有以理智、合理的内容才能使不同等级的人各司其职,实现和谐的理想国。为此,他提出了审美教育的政治规范,即诗只能描写善、美的东西、音乐必须是适合保卫国家的曲调,禁止“摹仿罪恶放荡卑鄙和淫秽”的文艺作品和表现悲哀、柔弱的曲调。审美教育第一步从只爱某一个形体开始,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综合,掌握美的普遍性,进而学会“把心灵的美看得比形体的美更为珍贵”,并更深层次领悟由“行为和制度的美”到“各科学问知识”的美,最后达到理念美的境界。

——摘编自陈育德《西方美育思想简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孔子和柏拉图美育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柏拉图美育思想兴起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美育思想产生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朝建立后,先秦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皆有儒生弟子传承。汉武帝时期,“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以百数,而公孙弘以治《春秋》为丞相封侯,天下学士靡然向风”。政府设立五经博士,博士虽不参加实际政务,但常得预闻政务会议,因此对政治发生重大影响。此外,为博士设立弟子员。自此渐有文学入仕之正途。

——据《汉书·儒林传》钱穆《国史大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主要途径。

材料二   理学家继承了传统儒学入世思想,从责任感和使命感出发,形成了理学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使士大夫阶层普遍参与讨论个人、家庭、家族、国家和政治,从而建立了统治者认定和推行的道德伦理规范,使阶级矛盾在某种意义上有一定的弱化,更使得士子的心灵得到充实。

——徐公喜、万红《宋明理学的层次模式》


(2)根据材料二,指出理学家构建“理学思想体系”的出发点。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代的儒学思想家们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推动儒学发展的。

材料三   1915年开始,一批激进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发动了比辛亥革命更猛烈的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在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迷信的斗争中,对以孔子和儒家学说为代表的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旧礼教、旧道德,发动了猛烈地攻击,揭起了“打倒孔家店”的大旗。“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就其内容来看,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有着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

——摘编自齐涛主编《中国通史教程·近代卷》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文化运动有哪些特点。
2021-03-07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中华民族具有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也涌现出很多伟大的教育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吾闻孔子之施教也,先之以《诗》《书》,而道之以孝悌,说之以仁义,观之以礼乐,然后成之以文德。

——《孔子家语》

材料二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右五教之目。……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

——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

材料三   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以为是,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育人目标。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对我国古代教育和文化方面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概括朱熹教育方面的核心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材料三中黄宗羲认为“学校”的职能有哪些?体现了他怎样的政治主张?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古代教育思想发展的因素。
2021-03-01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合格考模拟(二)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臣(李斯)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概括指出李斯、董仲舒提出的不同建议,并说明其共同目的。
(2)指出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后采取的措施,并说明其历史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思想文化领域的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核心内容之一,探究中外思想文化发展的进程和重要内容,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

[思想篇]

(明朝思想家李贽)被捕后接受讯问,他回答说:“罪人著书甚多具在,于圣教有益无损”……在他自裁以后气绝以前,他用手指写了王维的一句诗以解释他的死因:“七十老翁何所求!”其消极悲观的情绪已显然可见。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造成李贽悲观的社会原因。

[科技篇]

瓦特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发明家之一,其改进的蒸汽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这样写道:“蒸汽机是第一个真正国际性的发明……瓦特给它加上了一个分离的冷凝器,这就使蒸汽机在原则上达到了现在的水平。”


(2)如何理解“蒸汽机是第一个真正国际性的发明”?

[教育篇]

清朝在新政期间颁布《癸卯学制》,规定大学堂“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毕业考试获中等以上者,均作为进士出身授以官职。到1911年,中国创办的真正的大学仅5所(不算教会学校),毕业生总数不过200名且无女性身影。民国政府1912年颁布《大学令》,规定以“养成硕学闳材,应国家需要”为宗旨,1922年《学校系统改革案》提出了七条标准:“1.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3.谋个性之发展……”同时许多实业家也投身教育事业,如陈嘉庚创办厦门大学,张謇创办南通大学。到1925年大学已有50所,学生25278人,其中女生占3.28%。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比较清末与民国初期高等教育的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文字篇]

汉语词汇伴随外来词的涌入而不断丰富,近代以来大规模吸收外来词出现了三次高潮,即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至50年代、20世纪90年代,以下是部分典型的词汇:

①火轮车:最初见于传教士的书籍,被《海国图志》等中国书籍采用,后简化为“火车”。

②议会:源于日语,来自于英文parliament的意译。后伴随着留学日本的热潮而传入中国。

③苏维埃:指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政权名称,苏维埃是俄语 сове́т的译音。

④计划经济:经济体制的名称,出自列宁所著《土地问题和争取自由的斗争》一书。

⑤按揭:即个人购置商品房抵押贷款,该词于20世纪90年代从香港引入。

⑥ISO:源于希腊语ISOS,全称为国际标准化组织,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日益采用国际通用的技术和管理标准,该词被广泛使用。


(4)外来词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历史的变迁。请你找出两条词汇,并概括由此反映出的中国社会新变化。结合所学,说明三个外来词涌入高潮时期的国际背景。
例①→⑥:由被动的接受外国文明到主动的融入世界(本组合不可再用,但①、⑥可分别与其他词汇组合)
2021-08-24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重点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