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从17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中国的民主思想经历了长期发展,在不同历史阶段,民主思想的内涵和地位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黄宗羲认为:“古者天下为主,君为客”,“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顾炎武认为:“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则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废弃不用)矣。”王夫之认为:“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民主思想在当时是否是主流思想?为什么?

材料二 “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长安久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无流弊。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都俞吁咈,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

材料三 “罗马之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洎自帝其国,威行专制,在下者不堪其苦,则民权主义起。十八世纪之末,十九世纪之初,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时代也。”


(2)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反映了近代中国哪些政治派别的民主思想?在政治体制方面,两者有何不同?
2021-02-05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观念"古已有之,但是欧洲观念具有政治内涵,却是进入近代以后的事。14世纪的几次大旱灾、1348年的大瘟疫和百年战争给欧洲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主权国家的形成所导致的地区间冲突使欧洲人民饱尝战争之苦。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伊拉斯谟的《基督教理》和莫尔爵士的《乌托邦》,这三部作品标志着以"统一"为特征的近代"欧洲观念"的最早形成。如何缔造一个享有永久和平的欧洲成为18世纪欧洲政治思维的重点。卢梭主张欧洲各国将主权转让给一个联盟,这个联盟并将"保证主权国家免遭不负责任的和不正义的权力觊觎者及臣民反叛的颠覆"。康德的联邦主义方案从哲学思辨的角度出发,将永久和平推向一个世界主义历史发展观的高度,使永久和平的理论范围更加广泛,推理更加缜密。

——摘编自吴素敏《近代"欧洲观念"——欧洲一体化运动的理念先导》

材料二   1939213日,顾颉刚发表文章《中华民族是一个》,掀起"中华民族"性质的大讨论,参与其中的著名学者不下十余人。顾颉刚认为,"民族"是"在一个政府之下营共同生活的人",而中华民族实则就是中华民国的全体国民。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在巩固中华民族理论构建成果的同时,形成"民族平等"的政治话语。但至20世纪80年代,"民族问题"再次成为国家治理的客观问题。曾经参与1939年论辩的费孝通提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学者们一致认为,该理论"将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工作的实践结合起来,把汉族的研究与少数民族的研究结合起来,对中华民族构成的全局和中国的民族问题作了高层次的宏观的新概括"。

——摘编自刘永刚《""中华民族是一个"的论辩与中华民族理论的建构》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欧洲观念"的思想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欧洲观念"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华民族是一个"议题出现的意义,并简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提出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海成为古希腊人同外界交往的主要通道,航海业的发展促进了希腊商业的发达,希腊人与外界的交往日趋频繁,这使希腊形成一个开放的社会,逐步形成了古希腊人自由、开放、质朴的性格。特别是民主制度在希腊各邦相继建立之后,自由更是希腊人所渴望和追求的。希腊文明和其他文明一样,也借鉴了其他文明的成就为自己所用。希腊人把神话中的诸神赋予了人性,使其人格化,众神更加生动逼真。从古希腊人让众神地位平等,到希腊人的多神崇拜,可以看出,希腊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世俗文化。

——摘编自孙凤玲《浅析古希腊的人文主义思想》

材料二 文艺复兴,虽然许多新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但是它们很快地超越了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文艺复兴包括一些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想和看法,使文艺复兴印上了一个独特社会的标记。总的说来,这些理想和看法中特别突出的是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

——摘编自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第二卷


(1)根据材料一分析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产生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主要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的实质,并说明文艺复兴时的“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反映的当时欧洲社会发展的主要需求。
2020-11-05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联盟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英国为首的西方殖民主义侵略者的隆隆炮声,在客观上为中国人推开了一扇观察与了解“天朝大国”以外世界的门窗。中国在与西方世界屈辱的接触过程中,也开始了步履维艰的近代化进程。站在中国近代史开端的中华民族有识之士和广大中国人民,开始反思封建专制主又统治制度的没落与腐朽,为维护民族尊严、捍卫国家主权,与西方侵略者展开了长期的不屈斗争,为挽救民族危亡、探求民族强盛之途,开始了艰难的探索。

——据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等整理

材料二   一般而言,近代思潮主要是以作为时代主导意识的观念形态的变化为其演进标志。在我们看来,将鸦片战争前后、甲午战争之后、五四运动前后和20世纪30年代的理论观念形态的变异或发展,看成中国近代思潮演变的几个阶梯,从其前后的延续和区别中把握思潮的总趋势可能是有意义的。

——摘编自彭明、陈教《近代中国的思想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走上了解和学习西方道路的背景及目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思潮演变的总特征。并选择近代思潮演进的一个事例予以说明。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伏尔泰以怀疑论为武器,把上帝拉下了信仰的宝座。他从前门否定了基督教的上帝,却又从后门引进了“钟表匠的上帝”和“赏善罚恶的上帝”。伏尔泰发出了“自由、平等”的呐喊,在他看来,这种自由包括人身自由、言论和出版自由、信仰自由。伏尔泰所拥护和要求的平等实质是机会平等、人格平等。他认为,专制政体易导致专断,共和政体易产生骚乱,只有一个强有力的哲学王来统治国家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和使人民享有充分的自由、平等。

——摘编自杨芳《理性之光——论伏尔泰的启蒙思想》

材料二   虽然孟德斯鸠承认上帝万能,但他同时认为,“虽然他(上帝——引者注)洞烛一切,却不经常运用这一机能”,“有一君主,不知道他的大使在某一重要事务上将做些什么;如果他愿意知道,他只要命令天使,按照某一方式行事,那么他将知道,事情将按照他的计划进行”。他强调说,教会权力和世俗权办的本质和界限,是绝不能加以混淆的,而必须加以严格区分,这是“人民安定的基础”。“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便都完了。”通过分权使这三种权力互相制约、互相制衡,从而保障政治自由。

——摘编自全松柏《理性与偏离——孟德斯鸠启蒙思想简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伏尔泰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孟德斯鸠的思想观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伏尔泰与孟德斯鸠的国家制度主张在欧美国家实践中的体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孟子曰:“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荀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

材料二 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摘编自董仲舒《春秋繁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孟子、荀子的共同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这些思想主张在当时的政治地位。
(2)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朝儒家思想的基本主张。并结合材料一,指出汉朝与战国时期儒家思想政治地位不同的原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查西术之元根,实本于中术之天元,彼西土目为东来法,特其人性缜密,善于思,遂能推陈出新,擅名海外耳,其实法固中国之法,天文算学如此,其余莫不如此,中国创其法,西人袭之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

——摘编自《剑桥中国晚清史》


(1)概括材料一的观点,并指出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知识界“兴趣”出现变化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变化。
2020-10-18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普通班)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四大发明”的原型最早出现于培根的《新工具》。他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第一种是在学术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事方面,第三种是在航行方面。”马克思基本承袭了培根的说法,“火药、指南针、印刷术

——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材料二   最早在教科书中提出“四大发明”的是陈登原,他在1933年编著的《陈氏高中本国史》中设有“四大发明”一目,并指出:“在近代中华民族不曾对世界有所贡献然而在过去,确曾建立不少的丰功伟业,即以“四大发明”而论,中国人不知道帮助了多少全人类的忙!纸与印刷,固为近代文明所必需的物件,即军事上用的火药,航海时用的罗针,何尝效力稀少?然而这四者,都是在中国史上发现的最早呢!”


(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古代中国科技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知识,指出中国“四大发明”的历史地位及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9 . 古代中国,教育为政治服务。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在中国教育史上,实亦可称为开天辟地旋乾转坤一伟人。因以前教育,都限制在政治圈中。以后教育,乃脱离政治圈转入社会而自为发展。

——摘编自钱穆《中国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

材料二   在董仲舒看来,老天生民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就设立君王以使民善之。因为民性不善,才有立王的必要。民得之于天的未善的性,要接受君王的教化才能变善,君王的天职就是通过教化使民性成善。

——摘编自曹影《“性三品”:董仲舒社会教化的理论根据》

材料三   南宋的太学和州县学多有名无实,朝廷只好转而支持民间或私人创办书院,以补官学之不足。自北宋初就名闻天下的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在南宋中期相继复兴。之后,各地争相效法,纷纷建立书院,延聘名师硕儒,聚徒讲学。二十几年后,蔚然成风,呈鼎盛之势。

——摘编自王炳照《中国古代书院》

材料四   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是故养士为学校之一事,而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在中国教育史上,实亦可称为开天辟地旋乾转坤一伟人。”
(2)据材料二指出董仲舒的基本主张及理由。为此,汉朝统治者在教育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
(3)据材料三指出南宋书院的性质。结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兴盛的原因。
(4)依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认为“学校”的职能有哪些?综合以上材料,概况古代中国教育的特点。
2020-10-16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我国古代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奠定了中华文明辉煌灿烂的物质基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古代社会经济状况的相关图片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


(1)概括指出材料一中如图所示耕作方式的积极作用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我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其形成的时代背景。
2020-10-15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