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管子·治国篇》中说:“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唐太宗在其《民可畏论》中说:“天自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朱熹说: “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

——摘编自人民日报《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演变及历史价值》

材料二   明代中后期,随着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以及江南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市民阶层的壮大,一股带有平民主义色彩的个性解放思潮,开始猛烈地冲击着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官方意识形态和纲常礼教观念。黄宗羲开创了中国最早的哲学史研究方法,“名人讲学,袭语录糟粕,不以六经为根柢,束书而从事于游谈,更滋流弊,故学者必先穷经。然拘执经术,不适于用,欲免迁儒,必兼读史。”正是从历史发展的具体演进过程出发,黄宗羲才能超越前人,以一种符合历史目的论的视角,提出君主专制产生的根源以及原因,进而对其“合法性”进行解构和质疑,提出具有近代启蒙意义的民主思想。

——摘编自潘允中《明末清初三大儒与近代启蒙思想》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三位人物的各自观点及体现的共同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启蒙民主思想产生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中国民本思想和民主启蒙思想关系的认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最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使用权利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因此,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   伏尔泰在给他的一个反对者的新中写道:“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院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

材料三   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曾说过:“没有一个人从自然得到了支配别人的权利。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都有享受自由的权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孟德斯鸠提出的著名国家学说是什么?这一学说的核心是什么?
(2)材料二、三中两位著名思想家的相同主张是什么?
(3)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启蒙运动与人文主义的关系?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蒙运动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
2020-11-04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通化县综合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董仲舒利用“天”的观念和“家国同构”理论,对忠、孝的合理性做出了新的解释,使儒家所提倡的忠、孝伦理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同时也为汉代以后的中国社会提供了一种全民的伦理信仰。

——摘编自李佳哲《董仲舒的忠孝理论与汉代忠孝伦理制度》

材料二   朱子把儒家的伦理纲常提升为本体的“理”,又认为“理”普遍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所

以对个体来说认真地体认外在事物之理,把外在的理内化为个人内在的道德自觉性才是修养的重要任务。陆九渊则强调道德修养在于对本心的涵养,而不在于向外考察。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摘编自《宋明理学的兴起及其内部两种思路的异同》

材料三“有为佛而货者,有为巫而货者,有为倡优而货者,有为奇技淫巧而货者,皆不切于民用,一概痛绝之,亦庶乎救弊之一端也。此古圣王崇本抑末之道。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摘编自【明】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根据材料一指出董仲舒为后世提供的“伦理信仰"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为提升儒学地位而采取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明理学家加强道德修养的两种途径,并指出理学“影响至深至巨”的表现。
(3)有学者指出,明末儒学呈现了“继往开来”的特点。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黄宗羲的思想主张说明这一特点的表现.并说明其影响。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知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三   什么事社会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不是很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文选》


(1)材料一反映了黄宗羲怎样的思想主张?结合时代背景指出这种思想形成的原因?
(2)材料二中,陈独秀认为“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国人的“觉悟”经历了三个阶段,请指出是那三个阶段,并结合史实简要说明。
(3)材料三中邓小平所阐述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说1992的“南方谈话”是改革开放的第二次宣言书?
2020-10-20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朝鲜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世纪的学者费内隆写道,在16世纪,人们将“文艺复兴”一词只理解为恢复古代传统

——保罗•富尔《文艺复兴》

【材料二】第36条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第86条教皇是一切富人中的最富有者,为什么不用他自己的钱来建造圣彼得教堂,而必须花费可怜的信徒们的钱呢?——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材料三】(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是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着的悟性成为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反杜林论》

请回答:(1)材料一提到的“恢复古代传统”指的是什么?这场运动仅仅是恢复古代传统吗?试作说明。

(2)据材料二,指出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的出发点是什么?它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启蒙思想家高举的理论旗帜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构建“正义”“平等”的新社会,他们提出了哪些主要学说?

(4)综合以上材料,用关键词概括指出人文主义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看准了政治责任非有学问及道德的人不能担当……他深通礼、乐、射、御、书、数这些从事政治的基本学问,但他却无从政的机会。乃广收门人弟子,达三千人之众,教以六艺……志在造就士及君子。

——摘编自周德伟《自由哲学与中国圣学》

材料二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认为从政之人应具备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思想在春秋战国时不被重视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董仲舒其主张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儒学地位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指出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儒学地位的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阶段儒学家治国理念的共同之处。从儒学地位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儒学提出了新秩序的构想,一方面教导人民顺应天意,另一方面总结社会统治技巧:“凡人之智,能见已然不能见将然…礼者,禁于将然之前。”主张君王以“礼”治天下。董仲舒将儒家的“仁”夸大到了“天”的地位,他说:“仁之美者在于天。天仁也。”儒学的“仁”被宗教化,成为世俗观念的神圣力量。汉武帝时,儒学五经正式被定为法典,东汉章帝时,公布了《白虎通德论》,把儒家政治学说转化为实际的政治制度律条。

——摘编自张莹《汉代儒学新发展及其社会影响》

材料二   孔子把“和”作为治国处世的标准,“礼之用,和为贵”。老子指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知道“和”,便是常道。佛教把“缘起”作为其宗教理论,万物都由“因缘和合”而起,佛教传到中国后,其“和合”的思想在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中得以彰显。中国文化以开放的姿态回应外来印度文化的挑战,这一挑战的总趋势是双方互动积极吸收、接纳时方文化。儒释道三教冲突融合而和合,产生了新的理论思维形态——宋明理学。

——摘编自《佛教与宋明理学的和合人文精神》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代儒学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明理学呈现“和合”人文精神的原因。
2020-01-20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伏尔泰在谈及孔子思想时叹言道:“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的与物质的世界。

——伏尔泰《礼俗论》

材料三:西方的七百年文化启蒙运动是在一个逐渐形成、形成后又不断更新最终得到强化的文化大环境中展开的。……到17、18世纪,文化大环境又进行了一次更新。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率先为构筑一个新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开辟了道路。到18世纪则出现了西方“三大革命合力并举”的形势,这一切终于催化着酝酿已久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蒸蒸而生。

——王贤仙《近代中西文化启蒙之浅析》

材料四:(西方民主思潮)诞生之后,……对世界各国都造成了深刻地冲击。对中国冲击的结果是儒家文化逐渐失去了统治地位。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知原《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1)明末清初时期,中国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的主要代表是哪些人。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拿出了怎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3)材料二中伏尔泰所叹言的“欧洲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是指什么事件?哲学家发现“新的精神”世界又指的是什么?
(4)材料三中18世纪西方出现了“三大革命”,政治上指法国大革命,那么思想上、经济领域的两件重大事件是什么?
(5)用史实说明材料四中“将这棵大树砍断”的含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民主思潮在中国的主要实践活动还有哪些?
2020-01-16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博文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二:受制于“皇帝制度”两千年,是这个民族不能逃避的命运。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比如“德先生”“赛先生”迟迟不能落脚,比如公民意识、规则意识、宽容意识的缺乏,比如“熟人社会”,比如“守旧症”、“非我症”、“不合作症”、“麻痹症”,其根源都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夏商周时代或者更远的尧舜禹。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文化转型的艰难。

材料三: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随后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探索努力,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并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1)材料一中,陈独秀认为“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国人的“觉悟”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分析近代中国文化转型难的原因。
(3)材料三中“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是一条怎样的道路?在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最高理论成就的人是谁?他的哪些思想主张能够体现出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格拉底感到有必要劝导人们去认识自己,因为自然万物由神创造,人的理性是不能也不应该去认识的。在他心目中,德性就是知识,似乎有知识的人就会具有德性,因而他主张,应由有知识、有德性的少数人治国。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意大利……那里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那里的新兴资产阶级——大商人、企业主、银行家为了增加财富,就需要扩大业务,改进经营,提高效率,因而也就需要……各种人才。他们要求物质享受和优美的艺术欣赏,这就需要为他们服务的教师、医生、建筑师、艺术家等,为他们的现实生活增添乐趣。

——摘编自李纯武《简明世界通史》

材料三 与亚里士多德建立在数量原则(全体、少数、一人)基础之上的三分法相时立,孟德斯鸠提出了建立在质量原则基础之上的另一种三分法:重要的不是看权力掌握在二人之手(君主制)少数人之手(贵族政治)还是全体人之手(民主),而是看权力是如何由政府实施的;可能有一人的专制主义,也可能有全体人的专制主义。

——摘编自萨尔沃马斯泰内罗《欧洲民主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的主要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意大利“现实生活乐趣”出现的背景,并从两个角度各举例说明这一时期“艺术欣赏”的成果。
(3)根据材料三,指出孟德斯鸠为防止“专制主义”而提出的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