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困境,首先在于文化认同的两难。他们接受的教育是西方的,对中国文化了解不多。他们不自觉地离开中国,却又对中国投注了全部的心力。第二个困境则是上层与下层间的困境。他们多是有钱人家的子弟,不懂得民间疾苦,心中虽想为百姓谋福利,却往往不知道民间百姓的需求为何。内外的间隔、上下的间隔,使得知识分子基本上处在内心扯裂的情况。他们急于改造中国,拉近中国与现代、百姓与上层的差距,又发现无法靠慢慢地改革来实现理想。这一百多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可说是担起了超人的工作,但他们只有一双泥腿,泥腿撑不住铜头、铁臂。

—摘编自许倬云《从历史看时代转移》

结合材料与所学近代史相关知识,围绕“改造中国”这一主题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西方与中国和中国文化的第一次接触是十六世纪的事,但是真正对照和冲突的时代到十九世纪才开始。我们是让一切观念、信仰、制度很自由地与西方文化慢慢接触,慢慢接受感染,接受影响,于是有时起了一步步渐进的改革,也有时起了相当迅速或激烈的变动。那种种自动的革除淘汰,那种种数不清的采纳吸收,都不会破坏这个站在受方的文化的性格与价值。

—摘编自胡适《中国的传统与将来》

请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革与坚守”,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论结合)。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民主启蒙思想家简介(部分)

人物籍贯思想主张
黄宗羲浙江天下为主,君为客
顾炎武江苏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王夫之湖南循天下之公
康有为广东圣人之为治法也,随时而变义,时移而法亦移
梁启超广东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严复福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孙中山广东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从材料中提取一项有关中国民主启蒙思想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要求:所提取信息明确清晰、论据准确、逻辑严密。)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荀子从认识论方面发展了“和而不同”。他说:“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在学术争鸣中,最忌“私其所积,唯恐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各家学派都不可持门户之见,守一曲,走极端,“观于道之一隅而未之能识也”。他提出“目视备色,耳听备声”“兼陈万物而中县衡焉”,“目视备色,耳听备声”即多方接受“不同”的文化信息,“中县衡焉”即依据对“道”的全面把握来确定文化思想的“和”的内核。

——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结合材料与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历程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的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需有史实依据,做到史论结合)

5 .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的教育精英,即受过良好教育、最具优势的职业群体。有学者研究发现中国的教育精英有几个阶段的转化:

1865~1905年,即清政府废除科举之前,超过70%的教育精英是官员子弟,来自全国各地的“绅士”阶层。

1906~1952年,超过60%的教育精英来自地方专业人士和商人子弟,尤其是江南和珠三角地区。

1953~1993年,约超过40%的教育精英来自全国的无产阶级工人子弟。

——摘编自李中清《150年来中国的精英出身什么家庭》


解读材料,提炼观点,并结合中国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由于血缘宗族社会是中国数千年传统社会的基本形态,其中孕育生长的传统价值观念,便成为引导这一社会形态稳定发展的核心力量。换言之,正是血缘宗族社会的内在需求,为以伦理道德为特色的传统价值观提供了存在的合理依据,而作为中华元典的“六经”,正是传统价值观的承载者。它们共同塑造了中国“连续性”形态的文明。

——姜广辉.程晓峰《中华文明“连续性”形态形成的原因——从西周的宗法制度谈起》


请运用相关历史知识,对材料中中国文明“连续性”形态的成因进行探讨。(说明:可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论证.修改补充或提出新的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18-01-20更新 | 870次组卷 | 17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就思想文化的新旧嬗递而言,戊戌前后是一个新蕾茁长的时期。无锡人裘廷梁创白话报,提出了“论白话为维新之本”的主张;他列举白话文的八益;一曰省日力,二曰除矫气,三曰免枉读,四曰保圣教,五曰便幼学,六曰省炼心力,七曰少弃才,八曰便贫民,并“一言以蔽之曰:文言兴而后实学废,白话行而后实学兴”。……启超“笔端常带感情”的新文字风靡一时,其传布之广泛实在是超迈前人的。在新思想突破旧思想的时候,新文体也突破了旧文体。       新文化运动在除旧布新过程里所体现出来的破和立的具体统一,在白话文运动中表现得尤为显著。以白话取代文言,并不仅仅是一场反对文言文的文化运动,而且还是一场深刻的双重意义上的语言革命;一方面改变了传统的书面语,使书面语与口语统一起来,从而克服了传统语言的内在分裂;另一方面重建了全新的文学语言,使文学内容与形式之间获得了内在的和谐与统一语言的变革并不仅仅是形式的变革,它与思维相联系,因而又是一种思维层次上的变革。以清晰、精确的白话取代言约义丰的文言,其实质乃是以精确性、严密性为特征的近代思维方式取代带有模糊性特点的传统运思维方式。

——以上材料均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小词汇折射大历史。

试从上图中选择三个关键词,然后提炼一个主题,并对该主题进行论述。(要求:写出关键词、列出主题、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人很早就发明了火药及火药武器,但是,16、17世纪欧洲造出来的火炮和燧发枪从工艺和爆炸性上远远高于中国。17世纪英国的波义耳提出了化学概念,1789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清晰阐述了质量守恒定律,同年他的《初等化学概论》一书出版,列出了33种元素以及化学方程式。1825年,歇夫列里提出了黑色火药的化学反应式:2KNO3+3C+S=K2S↓+N2↑+3CO2↑,据此配制火药的最佳比例为:硝74.84%、硫11.84%、炭11.32%。英国按照这个方程式配制的炮用火药比例为74.84%、硫11.84%、炭14%;枪用火药比例为硝75%、硫10%、炭15%,无论哪种配方,爆炸力都大于中国清朝仍在使用的传统配方:硝80%、硫10%、炭10%。

——摘自许春风《谈对必修班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

提取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联系时代背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17-12-24更新 | 67次组卷 | 8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第三中学2018届高三年级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治民无常,唯治为法……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法者,王之本也。”

——摘自《韩非子》

材料二       事实上存在着一种符合自然的,适用于一切人的、永恒不变的,真正的法——正确的理性。这个法通过自然的命令鼓励人们履行他们的责任,又通过自己的禁令制止人们为非作歹。……用人为法来削弱它,在道义上永远是不正当的;限制它发挥作用,也是不允许的;使它全部无效,更是完全不可能的。元老也好,人民也好,都不能解除我们服从这一律法的责任。它不会在罗马立下一条规矩,在雅典定下另外一条;它更不会今天立一条规矩,明天另立一条。

——摘自【古罗马】西塞罗《论共和国》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出两条关于韩非子与西塞罗的法律思想不同的信息,并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说明合理,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