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部中国近代史,同时也是一部中西文化全面交锋、对抗、排拒、吸取、融合的历史,一部中国对西方文化的认识逐步深入、全面的历史。梁启超在1923年就概括了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的过程。他认为,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期一一“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一一“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一一“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而第三个时期涌现了大量的思想成果。西方的各种社会主义思潮也纷纷涌入中国,通过反复比较、分析鉴定,中国找到了自己的出路,接受马克思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使中国革命逐步走向成功。

——摘编自郝振君《中国近代西学东渐的主要成就及经验教训》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相关知识,自选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京剧的孕育要从1790年开始。各大戏曲名班进京献艺,由此产生了京剧。京剧采取了简单且富有变化的板腔成为唱词的基本形式,语言贴近民间口语,易于艺人把握和民众理解。

两次鸦片战争之后,西方艺术、自然科学渐渐传入中国,社会上进步的思潮为京剧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养料。同治、光绪年间,江南经济发展,交通较为便利,北京戏班中的名角南下,由此京剧艺术在南方日渐流传开来。五四运动之后,中国逐渐变得开放,人们的戏曲观也得到改变,戏曲的文学性逐渐增强。在改编创作剧目时,强调结构严谨、语言优美。演员通过和笔者(文学界人士)接触,提高了戏曲演出的整体水平。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与国内矛盾错综复杂,京剧工作者创造出集抗日、生产、教育为一体的新剧本,为抗战胜利发挥了积极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家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日渐得到改善,京剧也慢慢开始复苏。随着当今世界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因而我们要加强京剧文化的传承,以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摘编自李雅欣、段妍《论述京剧的孕育、形成、发展及其艺术特征》等


上述材料体现了京剧发展过程中的若干特征。从中概括一个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特征概括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论述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风骚”是先秦时期两部诗集——《诗经》《楚辞》的简称,经过后人的阐释,它们代表了中国文学的两大传统。“风”指的是《诗经》中的《国风》,要求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时关注国计民生,关注民情风俗,肩负起政治伦理的重大使命。“骚”指的是《楚辞》中的《离骚》,后人更多地关注它浪漫无羁的艺术想象和瑰丽丰富的辞采,关注它无与伦比的艺术美。如果用“文质”这一对概念来概括“风骚”的风格,那么“风”代表了“质”,而“骚”则代表了“文”。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的文学其实是沿着楚骚的路子走下来的。到了唐代,以初唐四杰和陈子昂为代表的一批诗人,对六朝以来偏爱声律、辞采、对偶、用典等艺术形式美的诗风深为不满。实际上,唐人并没有完全抛弃楚骚传统,而是将“风”“骚”两大传统融汇在一起。

——据陈桐生《大视野下的文学研究——读<风骚诗脉与唐诗精神>》等


运用所学中国古代文学相关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肯定、质疑和修改均可),并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4 .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中国士大夫阶层的典型代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林则徐虽有世界眼光,但他怕清议指摘,以致他后来虽又作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总不肯公开提倡改革。他让主持清议的士大夫(即抱着旧观念空发议论的官员)睡在梦中,他让国家日趋衰弱,而不肯牺牲自己的名誉去与时人奋斗。倘若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远东的近代史就要完全变更面目。为什么道光年间的中国人不在鸦片战争以后就开始维新呢?中国士大夫阶级(知识阶级和官僚阶级)是缺乏独立的大无畏精神。无论在哪个时代,总有少数人看事较远较清,但他们怕清议指摘,默而不言,林则徐就是个好例子。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概括材料,谈谈你对蒋廷黻认识的看法。(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0-09-21更新 | 15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课时把关题-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每课重点知识把关题】
5 . 牛顿的科学成就

材料一   1687年牛顿发表了著名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经典力学三大定律,把地球上的物体的运动和天体运动概括到同一个理论之中,形成了一个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牛顿力学体系,即经典力学体系。在此之前及发表之际,英国主要大事年表如下:

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1616年莎士比亚去世

1626年唯物主义和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培根去世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651年克伦威尔颁布《航海条例》

英国启蒙思想家霍布斯完成《利维坦》

1660年“促进物理一数学实验知识”发展的英国皇家学会成立

1662年英国皇家学会领到皇家特许证。成为世界上历史最长而又从未中断过的科学学会

1665年英国开始出版科学报告会文献

1679年议会制定《人身保护法》,并迫使英王签署

1688年“光荣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希望他们能像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一样,找到统治人类社会的然法则。

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致力于找到政治学的自然法则。

苏格兰思想家亚当·斯密将他的注意力放在了经济领域,提出了市场的供求原则。

法国的孟德斯鸠试图……找到能在一个繁荣、稳定的国家中蕴育政治自由的原则。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围绕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对牛顿经典力学的产生及其影响进行解读。(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6 . 论述题。

材料一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材料二   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l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材料三   历史学家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说:“广义的现代化主要是指自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生产力导致社会生产方式的大变革,引起世界经济加速发展和社会适应性变化的大趋势;具体地说,这是以现代工业、科学和技术革命为推动力,实现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可见,现代化是以科技为动力,以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为核心,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的全方位的社会变革。


阅读上面三段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论述近代中国人民努力实现民族独立和复兴、积极探索政治民主化道路的艰难历程及对你的启示。(要求:表述逻辑清晰;表达完整;史论结合。)
2020-04-22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18661934)认为:唐和宋在文化性质上有显著差异。唐代是中世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内藤湖南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第一,政治上的变化。唐宋政治上的变化主要是贵族政治的式微和君主独裁的出现。第二,经济上的变化。由于唐宋处在实物经济结束时期和货币经济开始交替之际,其间货币的形式和名称自然发生变化。第三,文学上,宋词等文学形式,不再以包含典故的古语为主而变为以俗语自由地表现。文学曾经属于贵族,从此变成为庶民之物。

——摘编自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根据材料及所学,运用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试对材料观点进行评析。(赞同、质疑、反对均可,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8 .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邓小平文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代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原因,简述这一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立足点。

材料二 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成果展(节选)



(2)根据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

材料三 中华民族追求梦想的道路艰难曲折。为了实现民族复兴,亿万人魂牵梦萦,几代人上下求索,奋勇不屈的中国人民在黑暗中艰难前行。直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中华民族才终于迎来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曙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


(3)任选中国近现代史中的相关史实,概述中共“勇担民族复兴大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进行的不懈奋斗。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晚清民国时期外国传入中国的新词汇(节选)

“蒸汽机”“法学”“电线”“报纸”“议院”“自由”“公司”“轮船”“天文学”“文明”“代数”“火车”“警察署”“民主”“科学”“电灯”“邮政局”“电话”“商务局”“人权”“公园”“师范”“立宪”“专科”“卫生局”“进化论”“股票”“银行”“军舰”“议员”“化学”“总统”“铁路”“生产”“政治学”“革命”“进步”“图书馆”“经济学”“民族”“冲突”“新闻馆”“电报”“实验室”“物理学”“哲学”“出版社”“社会”“共和制”“工厂”“组织”“主义”


请从以上词汇表中提取一组概括出一个主题,并围绕该主题建立中外历史关联。(要求“列出提取的词汇,明确主题,结合史实,中外关联)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宋代社会可以看到显著的资本主又倾向,呈现了与中世社会的明显差异。”

——(日)宫崎市定《东洋近代史》


概括材料观点,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准确)

2018-11-02更新 | 182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