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江大河》是2018年年末吸粉很多的电视剧,下面是摘自电视剧的情节:

主角宋运辉天资聪颖,却出身不好,一直倍受歧视,1978年高考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过线,但在向镇革委会递交政审材料时因家庭成分问题被直接赶出来,经过一番波折,宋运辉终于如愿以偿进入大学。

宋运辉在大学听说同学的父亲平反了,急忙在放假时回家,路上遇到未来的姐夫雷东宝,雷东宝向他请教什么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宋运辉成为当地唯一能清楚解释这一政策的人,雷东宝回大队后就开始着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困难重重,最终得到县里的支持;雷东宝后来成为队里的书记并领导大家建立了建筑工程队,小雷家的预制品厂效益好,只是每个供销社都管他们要指标,没有指标就买不到钢筋水泥,需要指标和批条,小雷因辗转买卖钢筋水泥被告倒卖国家计划物资。此时宋运辉的姐姐开始在家养殖长毛兔并将技术推广到全村,大获成功。

宋运辉大学毕业后当上了国企的技术人员,一步步晋升,奠定了成功人生的基础,但也在新时代的变革中逐渐迷失。个体户杨巡是个体经济的典型代表,在翻滚向前的时代中,他手忙脚乱抓住过商机,也踩踏过陷阱,生意场上几经波折,最终拥有了自己的产业。


结合中国现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电视剧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2019-01-19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读19世纪60-90年代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清政府卖国面目的进一步暴露和维新改良思潮的巨大挫折,使许多志士仁人纷纷走向革命。革命共和思潮有如狂波巨浪在中华大地勃兴,1903年以后则日益高涨。他们以进化论、天赋人权为旗帜,反对神权、皇权,要求去除奴隶根性,粉碎封建主义的精神枷锁,解放思想,以民主共和代替封建专制,从而在中华大地掀起了又一次思想解放大潮和启蒙运动。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权宪法,成为了这场运动的旗帜。尽管三大主义和五权宪法涉及的内容很广,也很被孙中山所看重,但就其中心而言,仍是民权主义,即实现民主共和。把实现民主共和看作反对封建专制及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目标,无疑显示了民主主义思想对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深刻影响。

——吴雁南《旧民主主义思潮与中国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解读材料,提炼其中某一个观点,并结合启蒙运动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018-02-26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金沙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历史期末考试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进入近代社会,中西文明交冲对撞,中华传统文明史发生嬗变,更多地容纳吸取其他文明、特别是西方文明的内容,中华文明更紧密地与世界其他文明体系相融合相同步。同时,仍在固守着自己的民族特色、生生不息地传承着传统文明的某些成分。中华文明在变法图强的历史大背景下发生转型,从古代文明向近代文明转型。

甲午战争后,中国思想界发生重要的转折,中国迈进比较自觉理智地向外国学习的历史进程,国人对西学的领悟从感性的“力”的浅层次,深入到理性的“智”的层次,表现出对近代文化精神——近代人文主义和启蒙精神的觉悟,进而引起西方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第一次大融合——维新思想的产生。挽救国家危亡必须从唤醒国人的觉悟开始,启蒙与救亡成为一代戊戌人的双重历史使命。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维新变法思想”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2018-02-05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普通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考试历史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文艺复兴的现象既拥有多姿多彩的表现形式,又有前所未有的内在实质.当时,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创作出很多杰作,但丁用《神曲》、彼特拉克以《歌集》颂扬了人类的优美灵魂和真挚情感,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路德叛逆天主教会发动了宗教改革,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敲响了科学革命的钟声,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通过艺术和科学,用数学的精确、经验的直观和神秘的审美力,无限拓展了已知的世界,发现新大陆、完成了环绕地球的航行.技术对于这个时代功不可没,四大发明在欧洲广为流传,对推动这个时代发展产生了重大的文化影响.人们重视个人主义和个人天才,抛弃禁欲守贫的观念,享受着个人财富带来的富足生活,人支主义者和艺术家在意大利商业和寡头精其营造的新文化气候里盛极一时.文艺复兴弘扬的个人主义精神,日益壮大的理智和精神独立的发展,对西方最高精神权威罗马天主教会采取一种激烈的批判态度;宗教改革强调个人主义的革命宣言进一步将文艺复兴运动从中世纪教会和中世纪特征中剥离出来,成为西方心灵和精神中一种更大的文化转型的突出表现,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向前发展.

一一摘编自上海社科出版社出版《西方思想史》

根据材料,结合世界史的相关史实,围绕“文艺复兴”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作者作品备注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风俗画
1774年卢梭《忏悔录》欧洲启蒙文学的代表
1937年贺绿汀《游击队之歌》八路军战士敌后抗日生活写照
1956年刘炽曲、乔羽词《我的祖国》抗美援朝题材影片《上甘岭》插曲
1986年尤小刚导演《凯旋在子夜》中国对越南自卫反击战中的中国军人的感人事迹

根据表中信息概括总结文学艺术发展的本质。任意选择表中的一个作品为例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文学艺术发展本质进行说明。(本质阐述准确;史实运用准确,逻辑清晰,条理清楚)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77年以来部分年份高考作文题目。

年份高考作文题目
1977年(河南卷)《为抓纲治国的大好形势而拍手叫好》、(西藏卷)《我的革命理想》、(上海)《知识越多越反动》
1978年《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
1985年以化工厂排放毒气为材料,写一封给《光明日报》编辑部的信
1986年《树木·森林·气候》
1991年描写“圆”的想象物
1994年《尝试》
2001年《诚信》
2002年《要不要救一个陌生人》
2004年《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
2009年(江苏)品味时尚
2010年(辽宁)讨论明星代言虚假广告的现象

(注:未注明省份的是当年全国卷题目)


围绕上表材料,结合中国现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西方中国观的变迁

18—19世纪西方传教士赞美儒家思想,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科举)开明,极少宗教战争,物质生活丰富。
启蒙思想家赞美孔子“只述诸道德,不宣传神怪”,推崇儒家道德和规范,中国是一个由开明君主统治的理想国家。
19世纪西方传教士、外交官把落后、腐败、麻木的中国称为“睡狮”,封闭、邪恶、停滞、堕落。
20世纪初传教士、军人和政府眼中的中国基本是贫困、肮脏、混乱、残暴、危险的地狱。
20世纪30—40年代美国军政界某些人士描述了一个大有希望的新中国形象:纯朴、智慧的传统社会,“崛起的英雄”。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提示:可以提取两个及以上时期的信息进行作答,也可以提取4个时期的完整信息。)
2017-07-16更新 | 473次组卷 | 21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贵州省安顺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图片包含着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种信息。

上面的绘画作者是明宪宗朱见深(1447—1487),明朝第八代皇帝。此幅粗看似一笑面弥勒盘腿而坐,体态浑圆,细看却是三人合一。左首为一着道冠的老者,右首为一戴方巾的儒士,二人各执经卷一端,团膝相接,相对微笑。第三人则手搭于两人肩上,面部被遮,只露出光光的头顶,一手轻捻佛珠,显是佛教中人。构图合三人为一体,妙思绝伦。人物刻画生动传神,衣纹细劲流畅,顿挫自如,显示出画家高超的技艺。
根据材料,提取图画中包含的政治或思想的一个信息,并加以说明。(要求提取的信息与说明相一致)

10 . “历史探究性学习”是指在历史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组织和引导学生用类似历史学家研究历史的方法,即收集历史资料并运用历史资料,去分析问题,作出合乎逻辑解释的学习方式。其中,教师选定教材中的内容,指定相关参考书籍进行探究学习的文献法是适合高中生的探究方式之一。


下面是某位历史教师给学生提供的课题与参考书目:

探究课题深入探究欧洲启蒙运动
参考书目作者出版社
《文艺复兴史纲》陈小川人民大学出版社
《法国大革命史》马蒂厄商务印书馆
《美国建国简史1—独立宣言:渴望自由的心声》玛丽莫斯特中共党史出版社
《美国建国简史2—美国宪法:实现良治的基础》
《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陈来商务印书馆
《启蒙运动与现代性》詹姆斯施密特上海人民出版社


请根据教师提供的课题以及参考书目,结合所学知识,推测该教师预设的探究角度并说明理由。(要求:指出2个探究角度,逻辑清晰,理由充分,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