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礼记•大学》

《汉书•循吏传》载,西汉元帝时,南阳郡太守召信臣,“其治视民如子”,劝民农桑,去末归本,为政勤勉有计谋,“好为民兴利”,尽力使百姓富起来。他亲自指导农耕,常出入于田间,住宿在民家,很少有安闲的时候。“百姓归之,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吏民亲爱信臣,尊他为“召父”。《后汉书•杜诗传》载,杜诗,担任郡功曹(官名)时,爱民如子,事事替百姓作主,由是全郡百姓家家粮丰衣足。百姓拿他与以前的召信臣相比,说“前有召父,后有杜母”。南阳人为纪念这两位太守,修建了一座“二信守祠”,俗称“父母祠”。“父母官”一词由此而来,成为百姓对廉洁奉公、关怀百姓、造福一方的地方的敬称。

——据《汉书》《后汉书》整理


解读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拟定一个关于材料的论题,并就所述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准确概括材料,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3-05-19更新 | 89次组卷 | 15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12月阶段性学情检测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时期人物活动或主张
春秋战国孔子奔走列国,求天下安定之道。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明清之际顾炎武实地考察许多州县,写成巨著《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
晚清时期林则徐主持编译《四洲志》,“开眼看世界”。康有为: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和为一体;宪法乃维新之路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时代与知识分子”,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该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叙述准确)
2021-06-02更新 | 547次组卷 | 49卷引用:2020年秋季新高三历史开学摸底考试(山东卷)
3 . 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宋代处于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转型期,它面临着来自内部与周边的诸多新问题、新挑战,并非国势强劲的时期;但它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方面的突出成就,在制度方面的独到建树,它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使其无愧为历史上文明昌盛的辉煌阶段。

——邓小南《平民化世俗化人文化:关于宋代历史再认识的维度》


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观点加以阐释。(要求:表述成文、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1-01-09更新 | 310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历史试题
4 .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在《亭林文集》中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强调治学的目的是要寻求治理国家拯救社会的根本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物观点
徐光启“如历法、算法、火攻水法之类,皆探两仪之奥,资兵农之用,为永世利”
黄宗羲“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徐弘祖“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顾炎武认识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50年代前期,俄语一枝独秀。中学里学习俄语蔚然成风,东北所有的中学,北京和其他城市的59所中学都教授俄语;社会上也掀起了俄语学习的高潮,不同层次的俄语学习班、培训班、学校等快速发展;到1952年,全国有57所高校开设俄语专业,教育部只保留华东师范大学英语系负责培养全国的中学英语师资。1956年,教育部确定外语教学中俄语与英语的比例是1:1,随后又规定俄语占1/3,2/3为英语和其他语言;1962年,周恩来指示要在l0~20年内把世界上主要语种都办起来;1964年《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颁布,指出要注重各外语语种的比例,确立英语为第一外语。1979年,教育部要求语种布局要有战略眼光和长远规划,要把大力发展英语教育作为主要任务,同时注意日、法、德等外语的比例。以英语为主,多种外语全面发展的格局日趋形成。

——孙国宽、王琴《从我国外语教育语种的演变管窥我国外交政策》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学者亨廷顿将西方文明的特征概括为以下八个方面:1.古典遗产,即古希腊、罗马文化;2.天主教和新教;3.欧洲语言;4.精神权威与世俗权威的分离;5.法治;6.社会多元主义;7.代议机构;8.个人主义。

——摘自【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影响西方文明近代转型的因素众多,从材料中选取你认为最重要的两到三个方面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的世界史知识加以说明。(要求:以某一国家或整体说明均可,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7 . 牛顿的科学成就

材料一   1687年牛顿发表了著名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经典力学三大定律,把地球上的物体的运动和天体运动概括到同一个理论之中,形成了一个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牛顿力学体系,即经典力学体系。在此之前及发表之际,英国主要大事年表如下:

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1616年莎士比亚去世

1626年唯物主义和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培根去世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651年克伦威尔颁布《航海条例》

英国启蒙思想家霍布斯完成《利维坦》

1660年“促进物理一数学实验知识”发展的英国皇家学会成立

1662年英国皇家学会领到皇家特许证。成为世界上历史最长而又从未中断过的科学学会

1665年英国开始出版科学报告会文献

1679年议会制定《人身保护法》,并迫使英王签署

1688年“光荣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希望他们能像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一样,找到统治人类社会的然法则。

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致力于找到政治学的自然法则。

苏格兰思想家亚当·斯密将他的注意力放在了经济领域,提出了市场的供求原则。

法国的孟德斯鸠试图……找到能在一个繁荣、稳定的国家中蕴育政治自由的原则。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围绕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对牛顿经典力学的产生及其影响进行解读。(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改革开放大事简表

时间

事件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

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1980年

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1982年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

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4年

开放天津、上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

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87年

中共十三大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路线。

1992年

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中共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7年

中共十五大明确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2002年

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010年

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0万亿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012年

中共十八大会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阐明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

度的科学内涵及其相互联系。

2017年

中共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折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


为人民日益增长的是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政治论断。
大会决议,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并载入党章。

——摘编自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改革开放四十年大事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表中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具体明确,阐述须史论结合)
9 . 英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西方,“英雄”一词最早见于古希腊文学作品,意为“保护者”或“防卫者”,指介于神和人之间的“半神”,拥有神的血统或被赋予一定的神性。他们大多是战争中英勇无畏的战士,例如《荷马史诗》歌颂的英雄赫克托尔和阿喀琉斯,既拥有凡人之躯,又具备某些超自然的神性。

到了中世纪,英雄变成了提倡宗教道德和禁欲主义的基督教圣徒、殉教者。此外,欧洲四大英雄史诗《罗兰之歌》《熙德之歌》《伊戈尔远征记》《尼伯龙根之歌》皆大力赞颂封建贵族英雄,弘扬其忠诚、勇敢等品质。

1840年,英国史学家兼文学家托马斯·卡莱尔在伦敦做了轰动一时的“英雄崇拜”演讲。他宣称,人类既往的历史,归根到底是伟人的历史。他们是人类的领袖,是传奇人物,广义而言是开创者。他列出了六类英雄及代表人物(见下表),认为他们具有共同的品质,如英雄气概、独创精神、高尚品德等。卡莱尔以此控诉当时社会的空虚和庸碌无为,批判制度的腐败,希望再次出现巨人般的英雄。

英雄分类代表人物
神灵、先知英雄奥丁(北欧神话中的众神之首)
诗人英雄但丁、莎士比亚
教士英雄马丁·路德约翰·诺克斯(16世纪苏格兰宗教改革领袖)
文人英雄(产生于印刷普及之后)卢梭塞缪尔·约翰逊(18世纪英国文豪)
罗伯特·彭斯(18世纪苏格兰著名诗人)
帝王英雄(产生于政治革命之后,非世袭君王)克伦威尔拿破仑


解读卡莱尔的“英雄观”。(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代中国疾病疫情概况

时间流行病疫灾概况病疫区域主要举措

隋、唐、五代
隋末唐初频繁,疫灾频率12.4%;盛唐最低;安史之乱后135年间发生9次,后期的7次相当严重。唐末至五代,疫灾频繁。
隋朝北方病疫多于南方;唐朝与五代南北基本平衡。北方疾灾主要发生在黄河中下游流域;南方疫灾主要发生在江淮之间和长江三角洲。政府主编并颁发《诸病源候论》普及医学知识,设立传染病医院等防控:颁行医方、派遣官员贩灾送药:加强公共卫生系统建设、法重饮食及饮水卫生;设置城市排污系统;改善生活居住环境;大力提倡植树造林等。

两宋
瘟疫共45次。宋建立后103年内共10次。
宋末64年间共发生5次瘟疫,严重瘟疫出现3次。春夏发病有31次
南方比北方多,东部比西部多,其中涉及浙江省的瘟疫最多,都城比其他地区多中央设太医局,地方设惠民药局,北宋设立官药局,还设校正医书局,专事校勘、整理医学文献。政府将“疫灾”提升为“四大自然灾害”之首。

明朝
276年共发生疫灾330次,前期疫灾次数少,中期和后期次数多。夏季最多,冬季最少南方较多、北方较少惠民药局予以继承;明中期以后,经常性药政机构演变成在灾难时才开启的公共卫生机构。公立和私营的医院开始普及,州、府、县几级行政区都有医院。
清朝269年共发生大、小瘟疫149次。前清197年中有84年发生了疫病。1840年以后,疫病发生的频率和影响范围明显上升
呈现由东部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递减的规律。浙江、江西、福建、山东等省的疫病发生频繁,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疫病的发生频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江南地区大多数惠民药局中,仅少数仍在瘟疫之年作为临时施药之所偶尔发挥作用。私营医院更为普遍,民间医生刊刻医方散送民众,利用自身力量影响官府进行救治

——以上材料摘编自陈邦贤《中国医学史》、张剑光《三千年疫情》等医学著作


从材料中提取至少两条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