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早在1895年前后,康有为便已取法西方基督教先例,提出“孔教”之主张并提倡以孔子生年作为中国历史纪元之始。及戊戌年间,康有为受命主持变法,更极力主张将孔子符号作为重建中国政治、文化秩序之根本。一时之间,“保教、保种、保国”之说盛行,风行草偃,信从者众,甚至连日后以“排满”著称的章太炎,也曾在康有为的影响下,写就《客帝论》一文,提出“以素王(孔子)为共主,以清廷为霸府”的主张。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康有为对孔教和孔子的态度拟定一个主题,并加以论述。(要求:主题明确,条理明晰,史论结合,表述清楚)
2022-09-09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   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

内篇九:同心(明保国、保教、保种为一义);教忠(臣民咸怀本朝忠良以保国);明纲(三纲为至教以保教)知类(保种);宗经(周秦诸子破道勿听);正权(辨上下定民志,斥民权之乱政);循序(讲西学必先通中学不忘其祖);守约(欲存中学宜治要而约取);去毒(戒鸦片)。

外篇十五:益智;游学(非游历外国不为功);设学(广立学堂);学制(西方教育宜择善而从);广译(译西书);阅报;变法(袭常不能自存);变科举;农工商学;兵学(教士卒不如教将领);矿学;铁路;会通(知西学之精意通于中学);非弭兵(练兵自强);非攻教(不要攻击西人和宗教)。

二十四篇之义,括之以五知:一知耻,耻不如日本,耻不如土耳其,耻不如暹罗,耻不如古巴;二知惧,惧为印度,惧为越南、缅甸、朝鲜,惧为埃及,惧为波兰;三知变,不变其习不能变法,不变其法不能变器:四知要,中学考古非要,致用为要,西学亦有别,西艺非要,西政为要;五知本,在海外不忘国,见异俗不忘亲,多智巧不忘圣。

——摘编自张之洞《劝学篇·序》(18983月)


一些人认为,张之洞《劝学篇》的核心主张是“中体西用”,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晚清史予以评述。(要求:视角明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21-08-19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几百年来,西方先哲眼中的中国形象经历了“之”字形的变化轨迹。16-18世纪早期,西方先哲把中国奉为“道德中国”,把孔子奉为“道德君”,掀起第一次“中国热”。伏尔泰特别推崇孔子,认为儒家“毫无迷信、毫无荒诞不经的传说,更没有那种蔑视理性和自然的教条”。从18世纪后,西方主流把中国看做僵化落后的“专制国家”,中国形象一落千丈。最早提出这一命题的是法国的孟德斯鸠。这一观点影响到康德、黑格尔等思想家。黑格尔认为,“孔子是一个世间的智者,而不是一个思辨哲学家。《论语》中的道德只是常识,这种道德在哪里、在哪个民族都找得到”。黑格尔强调:*绝对的皇权是精神的腐蚀剂,不论皇帝贤明与否,自由意志也不可能产生,而没有了自由意志这一基础,一切道德都会腐化变质……0世纪,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再次燃起“中国热”。以家庭为本位的,德性儒家理论和(以)礼治国被认为优于个体本位的自律道德和(以)法治国,以德服人的“文明国家”优于以力服人的“民族国家”。在雅思贝尔斯(1883-1969)的“世界哲学”里,孔子与苏格拉底、佛陀、耶稣一道,是“思想范式的创造者”,其根本思想是“借对古代的复兴以实现对人类的救济”。

——摘录自汪行福《“道德中国”还是“专制中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西方先哲眼中的中国形象。(要求:选取一种中国形象,对该形象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21-01-11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以来西方各国所占世界技术成果的比例(%)


——据梁立明、陈立新《世界技术成果时空分布的量化特征及世界技术中心的转移》


提取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1-01-11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般而论,中国对西学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出浅入深的过程,即由坚船利炮到工商科技再到议会政治的发展过程。西学的输入使中国人发现了天朝以外的先进的物质文明。随着对西方认知的加深和挽救民族危机的需要,中国的有识之士又发现了一个新型的政治文明世界。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是顺着御侮救国而不是顺着个性解放、自由平等之路寻到议会政治这一武器的。中国近代政治文化的变迁基本,上就是沿着救亡这一中轴逐渐展开的,制度更新的目的也就相应地从挽救危机过渡到重塑民族自尊。这样一种政治思维,塑造了一种倾向,即把民主融化于民族主义之中,并把民主看成是民族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此种倾向始终贯穿在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政治文化观念变迁过程中。至于如何通过制度更新以挽救民族危机,则出现了政治认知上的差异。

——梁波《中国近代政治文化的变迁》


提取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结合所学中国史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据刘梵、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必须史论结合。)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欧美近代以来的重大事件


——根据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整理


从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归纳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所拟论题必须观点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0-12-16更新 | 18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三期文化开放大融合
具体内容发生时间标志性事件功能区分
第一期佛释道三教合一西汉末年至宋明时期儒家中的理学、心学和佛教中的禅宗、天台宗诞生以儒治世、以佛修心、以道养身
第二期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马克思主义的对接与融合鸦片战争以来至今从洋务运动到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马克思主义主要在政治领域、西方文化主要在经济领域、中国传统文化主要在社会生活领域发挥作用
第三期以马克思主义为灵魂的中华文明、西方文明、世界其他文明(包括伊斯兰文明)之间的深度交流与融合当代至21世纪中叶乃至21世纪末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体系、“一带一路”、亚投行、新型全球化理论诞生中华文明将会以平等主义、开放包容、创新和谐等价值观在西方文明与伊斯兰文明冲突中发挥调解功能。从而使中华文明走上引领新型全球化的舞台

——据贾文山等《跨文明交流、对话式文明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根据材料,围绕“文化融合”这一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民主制度在希腊各邦相继建立后,古希腊公民的个人作用和价值得到完美体现,使得人性得到高度尊重,自由成为了古希腊人的追求,这也导致人文主义在古希腊文明中有了生长的土壤。古希腊人可以自由地进行思考,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自由地进行创作。于是,“世界上第一次有了思想自由”。

——摘编自刘冷然《由古代希腊文化探其人文精神》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高呼“个性解放”“人的自由”,提出人要摆脱“神学”的束缚,人可以达到一切他想达到的目的。到启蒙运动时期,在理性的指导下,人们更是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自由被认定为是一种自然权利,是天赋人权。

——摘编自孙兴《论近代西方哲学的人文精神》

材料三   18世纪各门类科学确立以来,科学的实证、理性精神以及基于其上的启蒙自由、怀疑批判精神成为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推动启蒙运动在反封建、反教会方面较文艺复兴更加明确和彻底,沉重打击了教会和专制政治。

——摘编自马龙闪《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给以上三则材料拟定一个合适的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020-11-11更新 | 115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五市十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A卷)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如表是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的口号。



从表格中选取相应(同一主题或同一时期)的口号(3—4个),拟定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写明提取的口号,观点明确,论述正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