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南宋朱熹认为“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他所说的“理”在社会中应体现为(     
A.自然法则B.天人感应C.伦理纲常D.历史规律
2022-12-05更新 | 391次组卷 | 28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云冈区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2022-03-01更新 | 1276次组卷 | 156卷引用:2015届山西忻州市第一中学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顾炎武说:“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是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该言论的主旨是
A.倡导经世致用学术取向B.提倡无研不信为学方法
C.强调学术与道德的结合D.批判宋明理学空谈义理
2022-01-01更新 | 161次组卷 | 39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附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我们可以看出,法律将对象的普遍性与意志的普遍性结合起来,所以一个人,不管他是谁,擅自发号施令不能构成法律,即使是主权者对于某个个别对象所发出的指令也不能成为一条法律,而只是一道命令;它不可能是主权的行为,只是行政的行为。”(摘自《社会契约论》)卢梭在此强调
A.国家权力属于人民B.立法权高于行政权
C.法律应体现民众共同意志D.人民不能直接行使权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亲爱的女士,我说我们曾经多少次消受甜蜜的接吻、热情的拥抱、以及同床共枕;就光是我能经常瞻仰你们的丰采、娇容、优美的仪态,尤其是亲近你们那种女性的温柔文静,……因为凡是有理性的人都会说:我爱你们,就跟别的男人爱你们一样,是出于天性。谁要是想阻档人类的天性,那可得好好儿拿点本领出来呢。如果你非要跟它作对不可,那只怕不但枉费心机,到头来还要弄得头破血流。

——薄伽丘《十日谈》

材料二   宗教改革,是一次人类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是一次人类心灵争取自治权的尝试。

——基佐《欧洲文明史》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马丁路德

材料三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之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之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


(1)材料一表达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什么样的生活观念?这种观念在当时有什么意义?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
2021-09-30更新 | 72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明清瓷器绘画中,常见的有“三纲五常图”、ニ十四孝图,以及岳母刺字、苏武牧羊、尉迟恭救主、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精卫填海等源于文学作品的题材。据此可知
A.主流价值观念深入影响社会生活B.封建政府极力宣扬传统正统观念
C.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被发掘利用D.瓷器成为文学艺术传播主要媒介
2021-09-08更新 | 976次组卷 | 66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
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C.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2021-08-14更新 | 367次组卷 | 37卷引用:2011届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杆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B.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2021-06-01更新 | 441次组卷 | 120卷引用:2011届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雾霾”,雾和霾的组合词,常见于城市。在中国明清时期,北京曾有多次雾霾的记载,明清皇帝极为恐惧,为消除雾霾,曾令文武群臣致斋三日,并禁天下屠宰,以期感动上苍,赐下甘霖,这种行为所反映的思想最早渊源于(  )
A.先秦儒学B.汉代儒学C.宋明理学D.佛教传入
2021-03-23更新 | 247次组卷 | 49卷引用:山西省忻州二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   
A.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B.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己D.忠孝有道,人际关系要和谐
2021-03-18更新 | 95次组卷 | 34卷引用:2011届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