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2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杆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B.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2021-06-01更新 | 441次组卷 | 120卷引用: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回顾儒学发展史,可知儒学总是在创新中得到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天下并争于战国,儒术既绌焉。然齐鲁之间,学者独不废也。于威、宣之际,孟子、荀卿之列,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于当世。

——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

材料二:当时(西汉)的儒学者们,适应历史的需要,勇敢地负起复兴儒学的重任:一是要恢复儒学的正统地位;二是要恢复与保护儒家经典;三是要深化儒经研究。

材料三:在宋明理学思潮中,理学家在儒学理论创新方面,也十分典型。“理学”,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居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它的创立,既符合社会政治方面的需要,又有其理论思维内在逻辑的必然。

——材料二、三均摘自黄钊《应当高度重视儒学的创新与发展》

材料四:至于到了封建末世,当民主主义开始萌动之际,古老的民本主义再度发挥其社会批判功能,并成为生发近代民主主义的生长点。明末清初黄宗羲(1610—1695)的名著《明夷待访录》,便承袭了前辈的民本主义思想,提出国君是“天下之大害”的惊世骇俗命题,向流行于当世的“君为天下主”的传统论调提出挑战。

——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孟子和荀子对孔子核心思想的继承与创新。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董仲舒在“深化儒经研究”方面有何贡献?“恢复儒学的正统地位”最重要的是迎合汉武帝的政治需要,对此,董仲舒提出了哪些主张?
(3)根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理学是如何对传统儒学进行继承创新的?列举北宋理学家核心思想。
(4)根据材料四与所学知识,到了封建末世,黄宗羲是如何对传统儒学进行继承与创新的?
3 . 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皇帝的下列行为不属于对这一理论应用的是
A.皇帝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
B.确立“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C.把自然灾害与天意相结合
D.“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
2021-05-17更新 | 675次组卷 | 35卷引用:[首发]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市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第二次阶段) 考试历史试题
5 . “西晋太康年间,文学家左思作《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书商们竞相刻版印刷,一下子使纸昂贵了几倍。”这段表述有悖史实,这是因为西晋时期
A.都城不在洛阳B.造纸术没有被发明
C.雕版印刷术没有被发明D.赋这种形式没有诞生
2021-05-14更新 | 255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5-2016学年辽宁葫芦岛一中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先秦思想家中能分别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
A.道家、法家B.道家、墨家
C.道家、儒家D.儒家、法家
2021-05-08更新 | 230次组卷 | 39卷引用: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宗教改革中,马丁路德认为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繁琐的宗教仪式;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这一主张带来的实际效果是
A.调整了人与自然的关系B.调整了人与上帝的关系
C.调整了人与人的关系D.调整了人与社会的关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42年3月,毛泽东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报告中说,研究党史的关键是“要把党的路线政策的历史发展搞清楚……哪些是过去的成功和胜利,哪些是失败”“我们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毛泽东提倡研究党史,旨在
A.巩固革命统一战线B.适应抗日战争形势的需要
C.传播工农武装割据思想D.开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2021-04-24更新 | 741次组卷 | 12卷引用:辽宁省营口地区五校联盟2021届高三12月仿真训练历史试题
20-21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有人认为,明清时期的书法艺术特点是“尚态”,即崇尚摹古,注意在字的形态上下功夫,从而平淡无奇,缺乏创新。这一认识可以说明
A.国家多难造成文运不兴B.书家追求个性不拘法度
C.书家对意境神韵的追求D.封建社会体制日益僵化
2021-04-19更新 | 264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19世纪中叶先后受到西方势力冲击的两个东亚封建国家--中国和日本,都进行了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近代化运动。晚清数学家李善兰与外国人合译了《几何原本》,徐寿和华蘅芳二人曾在引进西方科技基础上设计制造了第一艘蒸汽船,容闳在推动留学生方面不遗余力。但洋务改革的中心始终是在学习西方的器物层面上,在行政和教育方面的改革十分被动,洋务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19世纪50~60年代日本幕府和各藩的改革,重点也是器物层面。但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就开始全面改革。科技方面,翻译了大量西方科技书籍,大力传播西方的军事技术和科学知识。教育体制方面,相继成立了东京帝国大学、东北帝国大学等高校以及一系列的学术团体和研究机构。这些举措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使日本成为当时亚洲最强的资本主义国家。

——摘编自杨阳《晚清中日科技比较之忧思》

材料二   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末,在“科技立国”基本方针的指引下日本的技术创新模式主要是以引进技术为导向,并加以消化、吸收,进行模仿创新。企业积极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政府进行有效干预,民间力量主导研究开发,产学官三者进行合作创新。80年代以来,日本结束了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模式转变。改革开放后,我国适时提出了科技创新面向经济建设的追赶战略。“863计划”、“星火计划”等相继实施。国家强调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和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2018年中国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5%,发明专利和授权量居世界首位,完成了进入世界前5位的目标。

——摘编自王博《战后日本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研究》、徐炜等《中国科技创新的发展脉络与战略进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日两国科技发展举措的相同之处,并分析近代中国科技发展落后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战后日本科技发展的特点及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现代以来中日科技发展的历史启示。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