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源认为西方长技有三:一是战舰,二是火器,三是养兵练兵之法。他强调引进西方各国的军事技术,举办军事工业,建立新式国防,使中国赶上西方国家。魏源的另一个贡献是允许商民自办民用工业。他看到,西方先进技术输入中国后必将受到民间商人的欢迎,这种商民自办的工厂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私营企业。魏源认为,要真正做到“上师外夷”,除引进吸收军事技术,做到早日“自行改造”外,还要改革科举取士制度,培养军事技术骨干人才。

——摘编自史远芹《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材料二   20世纪前夕,一批受西方思想影响的封建士大夫首次紧叩中国封建王朝这座紧闭几千年的城池,要求开启宪政之门。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知识分子打起了“变法维新”的旗帜,提出“伸民权、争民主、开议院、定宪法”的政治纲领,发动了一场争取民主宪政的运动,揭开了中国近代宪政运动的序幕。

——摘自蔡定剑《中国宪政百年回眸与脚下的路》

材料三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共和的观念是平等、自由、博爱。”“共和国是平等之国,人们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共和国是自由之国,自由是人民的天赋人权。”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一,概括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主要内容。(不得照抄原文)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变法维新”的背景及其政治目标。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孙中山的政治主张。
2020-03-16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明代小说家许仲琳所著的《封神演义》,是一部以公元前 11 世纪武王伐纣为背景创作的古典神话小说。小说中屡屡出现使用火药武器的描写,如在第九十二回中这样描述:“只听得两边炮响……军士用火箭、火弓、火炮等物,山下抛放……一会儿地塌山崩,霎时间雷轰电掣。”该描写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器的国家B.火器的使用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C.我国至迟到明代火药已运用于军事D.神魔小说远远超出当时人的想象力
2020-11-17更新 | 106次组卷 | 23卷引用:【县级联考】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2018-2019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和树立新的价值规范,愤懑的抗争最初表现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被动反应;后则表现为“中体西用”式的挣扎。……到戊戌和五四时代,一代新知识分子则能够越过“技”的层面,径直直面“政”和“教”,从而开始了对传统政制以及传统文化的全面、激烈的批判了。批判之结果,传统的权威普遍失落,传统的价值和信仰发生危机,由此又引起人们在心理上寻找和认同新权威,塑造新的价值规范的普遍渴求。…于是科学就在这种历史际遇中合乎逻辑地产生,成为与孔学暂时并存的新权威,一切在孔子旗帜下发展又都在科学之下被观照。……这无疑是唯科学观念产生的根本原因之一。

材料二 中国科学社发行的最重要的杂志《科学》仅1919—1938年间即刊行了20卷,中国地质学会自1922年成立之后,就开始刊行《中国地质学会志》,直至1940共刊行20卷,共计800页(每卷平均约400页),插图1000余幅。……学术交流的途径主要是定期举办年会以及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在这些年会上,还有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现象,即1934—1936年曾三次召开了多学会共同举行的联合年会,这可谓是当时中国科学界的一大景观,大大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为了鼓励青年科学家的研究和写作兴趣,进一步推动科学事业的发展,许多学会都想方设法地设立科学奖励基金。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段治文《中国近现代科技思潮的兴起与变迁》

材料三 两届世界博览会中美展品对比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唯科学观”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科学研究发展的表现。
(3)提取材料三中任意两条信息进行对比,并加以说明。
2020-01-26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材料一   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转型时期,生成于这一历史背景下的宋文化,必然包含若干“近代”的因素,平民文化就是带有“近代”色彩的文化现象。宋诗尚理,已成为千古定论,南宋词人刘克庄曾提及“近世理学兴而诗律坏”。纵观两宋,中原文化迅速地南移,南部地区文化发达,同时引发了北部游牧民族的深层汉化。与宋代社会发展趋势相一致,以往为世家所垄断的文化开始向社会下层移动,社会下层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出现“吴越闽蜀,家能著书,人知扶册”和“人人尊孔孟,家家诵诗书”等记载。

材料二   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宋代,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的双重因素的驱动下,门阀政治彻底终结,政权的开放程度提高。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冲击,土地自由买卖频繁,税制改革使封建人身依附关系逐步松弛。两宋时期多民族政权并立,在长期的碰撞交融过程中,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从而使宋代文化明显地带有文化“杂交”的色彩。宋朝统治者对外来文化基本上采取兼收并蓄、广纳博采的政策,不少外域文化的因子进入汉文化系统中,高丽的白磋纸和松烟墨在宋朝享有很高的声誉,日本的折扇和倭刀也深得宋朝文士们的好评。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姚兆余(宋代文化的生成背景及其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文化的特点。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文化生成的背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图是唐代周昉绘制的人物画代表作《簪花仕女图》。该画作不设背景,以工笔重彩绘仕女五人,女侍一人,另有小狗、白鹤及辛夷花点缀其间。浓丽的设色(指着色),头发的钩染、面部的晕色、衣着的装饰,都极尽工巧之能事。这反映出中国传统人物画的特点是
A.构图复杂,比例失衡
B.情景再现,返璞归真
C.以形写神,诗画合一
D.对比强烈,气势雄壮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儒学指12-17世纪主导中国思想的儒家学说。新儒学是对佛教、道教的回应,并最终成功的融合了后两种信仰体系的一些内容(“理”源于佛教,“气”源于道教),将儒家思想体系化,真正形成了“儒学”,因而也最终强化了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

——摘编自魏根深《中国历史研究手册》

材料二   儒家一直比较重视道德修养问题。前期儒学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在人的道德修养方面,提出并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主张“仁者爱人”;在人生价值的选择上,主张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杀生成仁、舍生取义;在道德修养方法上,则注重道德理论与道德实践、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的统一。后期宋明理学家把道德修养作为治学做人的根本,主张“学以至圣人”求自己和他人能够把圣人作为学习的榜样,以圣人的人格为导向,在精神上不断地努力,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质。同时注重个体内在情感的调节求个体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保持心灵的平静,保持一颗冷静清晰的头脑,以期冀达到一种有涵养的人格。


(1)根据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新儒学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孟儒学和宋明理学在道德修养上的不同观点,并分析儒家道德修养观对当代社会的价值。
7 . 李鸿章凭淮军实力日渐强盛。一次,他在游孔林时说道:“孔子不会打洋枪,今不足贵也。”李鸿章这样评价孔子,其背景最可能是
A.“师夷长技”思想萌发
B.“中体西用”思潮兴起
C.“托古改制”思想产生
D.“尊孔复古”思潮泛滥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文精神取得大发展。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假马克思主义的破产和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在中国……一种贴近现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了……这种马克思主义既不同于“四人帮”的假马克思主义,又不同于学者书斋里的或理论中的马克思主义,它是活生生的,能够回答实际挑战,能够给老百姓带来福祉的现实马克思主义,现实马克思主义进一步走向人文主义。

——夏学鉴讲座《中国人文精神的产生、发展及特征》(2000年)

材料二   20世纪年代末年代初,不少党内人士产生了严重的危机感,担心在中国也可能出现苏联和东欧的情况。反对进一步改革开放以及把“姓资姓社”摆在首位的思潮,重新开始占据思想和舆论的主导权。

材料三   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南方谈话”


(1)材料一所说的“现实马克思主义”指的是什么?用史实从经济文明的角度,说明“现实马克思主义”是如何“进一步走向人文主义”的。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南方谈话”的背景。
(3)材料三体现了邓小平的什么思想?这一思想对中国20世纪年代的改革开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9 . 班固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名人进行了统计。其中春秋时期无贵族背景的名人占当时名人数的32%,战国时期无贵族背景的名人占当时名人数的60%。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A.传统宗法关系难以维系
B.世卿世禄制度受到冲击
C.兼并战争加速社会转型
D.学在民间取代学在官府
2018-02-09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校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历史期末考试

10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改革中国的主义,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精神就是要建设一个极和平,极自由,极平等的国家,不但在政治上要谋民权的平等,而且在社会上要谋经济的平等。这样做法,方才可以免除种种阶级冲突,阶级竞争的苦恼……。

——1919年间孙中山和戴季陶一次谈话

材料二  

 现在中国革命的主观力量虽然弱,但是立足于中国落后的脆弱的社会经济组织之上的反动统治阶级的一切组织(政权、武装、党派等)也是弱的。

1927年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

对反革命力量的估量,决不可只看它的现象,要去看它的实质.1928年底到1929年初,敌人对井冈山根据地进行三次“会剿”,好象很有力量,其实英、美、日在中国的斗争已十分露骨,军阀混战业已形成,实质上这是反革命潮流开始下降,革命潮流开始复兴。

现实的客观情况是,各种矛盾都向前发展了,全国布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成烈火。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

判断改革开放姓“社”姓“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南方谈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当时孙中山所提出主义的世界潮流是什么? 在实践中,孙中山效仿欧美哪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有何具体事例?
(1)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在井冈山,毛泽东规划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
(3)提炼材料三中邓小平的思想主张。产生怎样的影响?
(4)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2018-10-03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