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6 道试题
1 . 商、西周、春秋时期,“士”为贵族阶层,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末年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统称。战国时的“士”,有著书立说的学士,有为知己者死的勇士,有懂阴阳历算的方士,有为人出谋划策的策士等。士阶层的分化
A.推动官僚政治的形成
B.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
C.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
D.有利于推动社会转型
2018-11-16更新 | 890次组卷 | 53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仿真卷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智者学派的运动,是代表着想用类似的方法满足同样需要的各种独立的努力的总和。这些需要,是时代和国度的需要。在这个国度中,公民对于城邦的事务的处理或领导都有份,并且只要靠言辞来就能取得个人的优越地位。”这说明智者学派兴起的重要原因是
A.功利主义思想的诱导
B.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
C.智者学派的不懈努力
D.雅典浓郁的文化氛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玄学是流行于魏晋时期的一种哲学思潮,西晋时,一些佛教名僧为了借助玄学推行佛法,不仅以“空无”宗旨与玄学的“虚无”相呼应,而且模仿玄谈家的语言和情趣,主动与名士交游。这一现象说明
A.三教融合的趋势开始出现
B.佛教文化日益中国化
C.佛教对传统文化构成冲击
D.佛教为当时主要宗教
2018-11-15更新 | 648次组卷 | 20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仿真卷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培根说“(中国)这三种东西已经改变着世界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教派、人物,能比这些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培根所说的“第一种”和“第二种”成就分别是指
A.甲骨文、青铜器
B.印刷术、火药
C.儒家学说、骑兵
D.科举制、长城
5 . 《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这里的“先天不足”具体是指
A.未形成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
B.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基础薄弱
C.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走向极端
D.程朱理学在社会上根深蒂固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儒学指12-17世纪主导中国思想的儒家学说。新儒学是对佛教、道教的回应,并最终成功的融合了后两种信仰体系的一些内容(“理”源于佛教,“气”源于道教),将儒家思想体系化,真正形成了“儒学”,因而也最终强化了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

——摘编自魏根深《中国历史研究手册》

材料二   儒家一直比较重视道德修养问题。前期儒学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在人的道德修养方面,提出并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主张“仁者爱人”;在人生价值的选择上,主张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杀生成仁、舍生取义;在道德修养方法上,则注重道德理论与道德实践、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的统一。后期宋明理学家把道德修养作为治学做人的根本,主张“学以至圣人”求自己和他人能够把圣人作为学习的榜样,以圣人的人格为导向,在精神上不断地努力,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质。同时注重个体内在情感的调节求个体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保持心灵的平静,保持一颗冷静清晰的头脑,以期冀达到一种有涵养的人格。


(1)根据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新儒学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孟儒学和宋明理学在道德修养上的不同观点,并分析儒家道德修养观对当代社会的价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王阳明一反程朱理学家提出的《大学》首句改本的“在新民”之说,而坚持《大学》古本的“在亲民”之说,其基本思想是保民、爱民与富民,以民之好恶为好恶。这反映出王阳明
A.思想保守的复古特性
B.“知行合一”的实践论要义
C.外求“良知”的道德自觉
D.良知学说的“民本”特质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史学界对17、18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状况有着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认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几乎陷于停滞状态。早在18世纪,亚当斯密就认为中国社会似乎“停滞于静止状态”了。而早期近代化研究者认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状况具有双重特点,一方面它标志着中国传统社会达到了繁荣昌盛的顶峰;另一方面,它将明朝中后期以来中国社会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型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摘编自罗文兴《被误读的中国历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评关于17、18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状况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孟德斯鸠认为”荣誉”构成了君主政体的原则,这种荣誉原则一方面使整个社会的等级制度合法化,委求每个人和每个阶层都恪守各自的行为准制和法律权限,另一方面也成为遏制君主权力过分膨胀的有效手段。对“荣誉”理解最恰当的是
A.相互制衡的政府权力
B.遵纪守法的责任意识
C.自由平等的公共人格
D.高风亮节的精神品格
2018-07-15更新 | 552次组卷 | 20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仿真卷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唐代皇帝将老子李耳追认为其始祖。741年,唐玄宋正式下令在科举考试中设置道举。道举考试测试《老子》《庄子》《列子》 等,考试形式和经科相同,合格及第者称道学举士。道举的设立旨在
A.废除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适应封建统治需要
C.打破世家大族的政权垄断D.选拔实用性的人才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