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古希腊重视对财富的积累,幸福和快乐的生活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中世纪,欧洲鄙弃奢侈生活,主张苦行寡欲。15 世纪末16世纪初,西方人认为奢侈有利,节俭有弊,主张奢侈消费。17-18 世纪中期,人们主张理性消费,如亚当·斯密主张增加生产性消费,抑制非生产性消费。19 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大量消费品被制造出来,人们对消费的追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奢侈,大众消费时代建立。20 世纪60年开始,个性消费、概念化消费大量涌现,开始出现多元化、个体化趋势。

----摘编自 陈国庆《西方消费经济思想与消费文化观念变迁研究》


在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 上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 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需有史实依据。)
2 . 1866年,奕䜣以洋人制造机器、火器,“无一不自天文、算学中来”为理由,奏请在同文馆内添设天文算学馆,延聘西人教习天文算学,招收30岁以下的秀才、举人等入学。这一主张
A.减轻了顽固势力的攻击B.适应了西学东渐的趋势
C.巩固了科举制度的地位D.丰富了中体西用的内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据统计,1999年我国高校招生较1998年增加51万人,增幅达47.4%;到2002年,我国普通高校招生竞高达320万人,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达到15%。这些变化反映出我国
A.经济发展刺激人才需求B.人才培养亟待加强
C.高等教育已实现大众化D.已向教育强国迈进
4 . 14世纪时期,佛罗伦萨的学校无论公立、私立还是教会所办,学习内容都有了很大地革新,强调学习的是文法修辞,不像中世纪的大学以神学为主,而修辞学在中世纪时最不受重视。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是因为 (     
A.修辞学适应城市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B.教皇的权威受到新教的冲击
C.修辞学范本取自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D.新式 民族国家的兴起
2020-07-02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2020届高三6月月考历史试题(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如表为1949年后我国高校招生录取情况统计表(部分)。关于表中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注:空白项表示数据暂缺)
A.1958年招生人数超过毕业生数是“一五”计划的需要
B.1962年录取率较低说明高等院校的教学秩序走向混乱
C.1973年招生方式变化是“左”倾错误在教育领域的反映
D.1977年参考生人数多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决策的结果
2020-02-11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山西省大同市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市直)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汉朝时,社会上有一批人被称做“游侠”。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中称赞游侠郭解“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己诺必诚”。东汉班固在《汉书》中认为郭解的做法违背礼法,破坏等级制度,“其罪已不容诛矣”。两人对郭解的不同评价反映了
A.游侠群体发生了质的变化B.两人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主流意识形态发生了变化D.两人的思想境界高低不同
7 . 唐诗倾向于感性抒发,宋词则趋于理性,更具有说理性、思辨性。 造成宋词这种变化的主 要原因是(        )
A.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B.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
C.统治者加强专制集权D.理学强调修养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国学经典《三字经》警示后人“子不孝,父之过”。先秦时期儒家认为,父子之间应是“父慈子孝”,而汉武帝以后则强调“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从先秦时期到汉初的这些变化反映了
A.先秦儒家思想已被否定
B.西汉儒学独尊地位形成
C.儒家伦理观念得到强化
D.汉代家庭关系日趋紧张
9 . 中国素菜的历史可追测到西汉时期。据考证,北魏的《齐民要术》中专列了素菜一章,南朝的梁武帝崇尚佛学,终身吃素,并倡导素食,大大推动了中国素菜文化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A.商品经济发展影响饮食变化
B.新思想文化因素的大力推动
C.战乱时期导致人们生活困苦
D.小农经济推动社会生活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