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两极相逢”,中西文化冲突是这个时代的突出内容。从一定意义上说,-部中国近代文化史,就是一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冲突交汇的历史,就是传统文化在西方近代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向近代文化过渡转变的历史,也就是传统与西方相斥相纳的历史。……作为……对历史范畴,中与西是欧风美雨来华之后产生的对待之词,不单是区域名称,而且有着不同生活和不同文化的丰富内涵。两者迎面相遇,既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又包含着多重矛盾,表现为一浪高过一浪的新旧冲突。

——选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阐述要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1-06-01更新 | 159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近代史上两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们提出并发展了人文主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

材料二   科学的人文主义是在保持和光大旧人文主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给它注入旧人文主义所匮乏的科学要素和科学精神。其新颖之处在于:明白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以此作为安身立命的根基之一;对激进的唯意志论和极端的浪漫主义适当加以节制;依靠科学自身的精神力量和科学衍生的物质力量,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自我完善;科学理应是而且必须是为人的和属于人的,为的是人的最高和长远的福祉。没有人文情愫关怀的唯科学主义是盲目的和莽撞的。

——以上材料摘编自马龙闪《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科学的人文主义”。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对《天工开物》的各种解读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非常重要的题目。那些奉19世纪欧洲科学革命为圭臬的学者,力图在中国历史中找到可堪与欧洲对等的个案,找到欧洲的镜像。因此,在一些学者眼里,这本著作之存在,是中国人有志于工艺知识、技术和实用手段的一个有力证明。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宋应星之后没有学者沿着他的路数、用他开创的包罗万象的方法来了解工艺知识,这恰好足以说明中国人在思想层面上对实用事物和技术缺少兴趣;或者,他们将这本书看作一个文明的标志,而这文明中的发明和创造能力都正在趋于衰落。我在这里所做的,便是将《天工开物》重新归置到它原本所处的各种关联之中。(在我看来)宋应星对于“天工”和“开物”这两个语汇的使用,意在将自己的文字纳入一个更大的关联当中,而非简单地记录工艺过程。他相信,通过描写这十八个遴选出来的工艺领域,人们可以从中学到重要的宇宙规制(“天理”),了解这些规制能让世界进入“治”的状态中。

——《工开万物—17世纪中国的知识与技术》


围绕材料中关于《天工开物》的解读,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一个观点加以评析。(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呜呼!观今日之世变,益自秦以来未有若斯之亟也。夫世之变也,莫知其所由然,强而名之日运会。运会既成,虽圣人无所为力,盖圣人亦运会中之一物。既为其中之一物,谓能取运会而转移之,无是理也。彼圣人者,特知运会之所由趋,而逆睹其流极(预料到它的发展方向)。唯知其所由趋,故后天而奉天时;唯逆睹其流极,故先天而天不违。于是裁成辅相,而置天下于至安。后之人从而观其成功,遂若圣人真能转移运会也者,而不知圣人之初无有事也。即如今日中倭之擤难,究所由来,夫岂一朝一夕之故也战!

——严复《论世变之亟》


根据材料和中国近代史所学知识,评述严复关于”运会"的观点。(要求:明确观点,论据充分,论证合理,逻辑清晰。
2021-11-20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如表所示是程树德先生在《九朝律考》中记录的董仲舒评述的六则司法案例中的两则。



(1)根据材料,指出董仲舒两则案例中判案所体现的原则和反映的历史现象。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的历史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文化中的个人主义……在近代欧洲社会中的重塑、昭显和外化,引致了人际间交往和交换中的契约关系的普遍化,……这无疑促进了正式法律制度的型构与发展……从这个视角来看,西方文化中的个人自主、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是西方近现代社会的制序化,尤其是从习俗和惯例的规则向法律制度的过渡,从而形成一种制度化的市场经济秩序的一种内在力量。

只有在西方社会中源远流长的个人主义文化氛围中,我们才能准确理解当代欧美社会的经济、政治、法律和社会体制。具体说来,只有社会是由已经个体化且富有各自自主独立性的“人格”所构成时,才会生发出我们目前所看到的西方社会中的民主体制以及作为对个人利益最大化追求保障机制的私有产权制度和法律制度。

——摘编自韦森《个人主义与社群主义》


概括指出材料中作者的任一观点(不得摘抄材料原文),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评述。
2021-05-08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科学发展及其影响
主要的新理论对社会的影响
物理学·爱国斯坦:提出并证明光速是一个常数,时间和空间随着运动而变化(相对论)。
尼尔斯·波尔:描述光源既是光波又是粒子。
·到了20世纪中期,物理学带动了实用技术包括武器(原子弹)通讯(晶体管,微处理集成电路)的发展。
“新物理学”也带来了天文学、化学和其他物理科学的革命。
天文学·埃德温·哈勃:利用大型望远镜发现宇宙正在膨胀。
研制出无线电望远镜、红外线和其他的技术手段,以观测遥远的恒星。
·结合“新物理学”和喷气推进系统,天文学的研究成果为探索太阳系做好了准备。
生物学·T.H.摩根:揭示基因传递影响物理特性。
神经科学揭示大脑中的智力功能如何运作。
·人类生物学的进步促进医学的发展: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制定大规模预防医学计划(预防接种和健康教育)。
心理学·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发现了人的潜意识在行动起因中发挥的作用,创立了揭示潜意识感受和思考的心理分析。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和爱伦·凯推出了关于儿童抚养和教育的新理论,强调童年是一个单独的生命阶段。
·相信人脑的潜意识层次引发人们对大众心理学产生广泛的兴趣。
学校课程的转变,儿童抚养要符合儿童发展分阶段的观念。

——摘编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围绕材料中任意一个科学门类的信息写一段评述性文字。(要求:表述成文,逻辑清晰,不得超过300字。)
2021-04-16更新 | 185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2016-11-18更新 | 5765次组卷 | 28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2021届高三一模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