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近代大学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已具备雏形。

材料一   中世纪后期,欧洲大学日趋保守,由经院哲学把持的大学课堂几乎拒绝一切新知识,大学严重滞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14世纪初,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冲击下,各国大学先后发生了相应的变革。

——贺国庆《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欧洲大学的变迁》

材料二   在新兴权贵阶层的主导下,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大学针对这种扭曲人性的神学教育,提倡以人为本。解放人性,反对愚昧迷信神学思想的教学理念,极大地冲击了宗教神学教育,人文主义教育逐步成为意大利大学的主流思想。……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大学提出只有周全地掌握知识才能使人真正认识“上帝”,认识自我。这一时期意大利的大前辈创作绝把历史纳入大学课程里来,使的历史学的重要性达到空前高度,职业性学科主要分为法学、医学和种学三类。各个大学里所设民法教授的数量相比以前都有大幅增加;医学中对解剖学的重视和医学人文主义画出现使得学科课程有了很大的改变和发展。在15世纪末以后,数学的教学内容发生了变化,代数和几何都成了数学学科的内容,数学在天文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除此之外,绘画艺术、音乐和体裁他成为大学学科的组成部分。与人文学科相比,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学里自然科学的地位相对较低。

—摘编自陈超《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大学的教学革新及其当代意蕴》

材料三   与文艺复兴相比,宗教改革更具群众性和革命性,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也更为强烈。宗教改革前期大学入学人数起初是突然下降的,但最终大批学生又回到了大学。在16世纪新大学遍布欧洲。德国新建了9所大学。其中路德教派建立了马堡大学、耶拿大学和柯尼斯堡大学等。在西班牙,不仅新建了两所,而且大学注册人数明显增长。在瑞士,加尔文派于建立了日内瓦学院(大学),鼓舞了剑桥大学伊曼纽尔学院和哈佛学院的创办。……宗教改革“以地方世俗政府的智力权威取代天主教会的权威",这一变化意味着高等教育机构较之以往更加最为政府的工具。……宗教改革时期的高等教育还在多方面取得了进展。人文主义课程在许多学校中得以保留,16世纪40年代,维滕贝格大学成为自由教育的中心,吸引了包括丹麦天文学家第谷、英国人文主义者延德尔和意大利哲学家布鲁诺。哥白尼的学生雷蒂库斯于1540年将哥白尼的“日心说”印刷出版,首次解释了哥白尼的新观点。在意大利、帕多瓦大学成为重要的科学研究中心。哥白尼和伽利略曾在这里学习或工作,完成了他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

——贺国庆《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欧洲大学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中世纪后期,各国大学发生变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大学教育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归纳宗教改革对大学教育带来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荀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化”的人,将先秦时期儒家教化思想系统化。荀子认为礼与乐是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他以礼来规定君臣、上下、长幼尊卑的等级规范,明确士农工商的职业分国工,使其各守其分。此外,荀子还主张“隆礼重法”。他提出“隆礼重法则国有常”、“王公由之所以得天下也”。
汉代汉初,从惠帝汉开始,汉代皇帝都以“孝”称谥号。此外,汉初统治者还厉行节俭,并形成很强的社会感代召力。汉武帝时,董仲舒在传统伦理道德基础上,加以总结形成“三纲五常”思想,成为伦理法则。
宋代宋代一改唐代《开元礼》以君主、宗室、官僚为对象制定礼仪制度的特点,其修订的宋《政和五礼新仪》多涉及庶人礼仪。宋代的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教化,宋仁宗皇祜年代间,陈襄知仙居县,撰制《劝谕文》,劝诫乡民:和睦宗族,救恤邻里;各依本分,勤修本业。这是宋代地方官颁布“谕俗文”的开端。
明代明太祖朱元璋下令由民间自行推举年高德劭之人掌教化,其主要职责即是向民众代宣读并讲解《大明律》及《教民榜文》,使民众知法畏法,不敢犯法。

——摘编自邢丽芳(儒家教化及其有效性研究)等

材料二   “社会要能改进,国家和民族要想复兴,就要全国的知识分子,尤其是各界领袖能尽到教导全体民众的责任。”……现在我主张无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军队教育和社会教育,都要从衣食住行开始,都使受教的人一切生活合乎礼义廉耻,然后才能使全国国民表现出高尚的道德和知……我现在所提倡的新生活运动是什么?简单地讲,就是使全国国民的生活能够彻底军事化!……有形无形之中使个个学生、个个部下以及所有的国民生活统统能够整齐、清洁、简单、朴素,而合乎礼义廉耻,能够养成勇敢迅速,刻苦耐劳,能随时为国牺牲!”

——摘编自蒋介石《新生活运动之要义》(19342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战国至明朝历代加强教化的主要方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生活运动的特点,并分析蒋介石发起新生活运动的目的。
2022-05-29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中国成为同盟国中的重要成员,国民政府开始将战后建设人才的培养提上议程。在技术发展领域,国民政府考虑派留学生去美国学习制造原子弹,他们选派了朱光亚、李政道、唐敖庆等去往美国学习。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开始考虑战后成立联合政府,派遣罗沛霖、张大奇和王天眷等前往美国学习,这样就形成了二战后的留美高潮。这一时期,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有6200人左右,其中学习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人约占80%。

1949年11月、12月间,朱光亚与曹锡华等人多次以留美科协的名义组织召开中国留学生座谈会,动员大家回国,1950年他起草的《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引起了强烈的反响。1950年春,朱光亚等人回到了新中国。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明确禁止中国留学生离境。1953年7月,随着朝鲜战争的结束,被禁止回国的中国留学生开始活跃起来,他们给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中国总理周恩来,甚至联合国秘书长哈马舍尔德写信。这些努力终于促成美国政府在日内瓦谈判中逐步解除了对中国留学生回国的禁令。朱光亚是新中国核事业特别是“两弹”事业的元勋和主要科学技术领导人之一,是中国科技事业特别是国防科技战线的一位卓越的科学家。

——摘编自王德禄《1950年代归国留美科学家的归程及命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朱光亚等知识分子赴美留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朱光亚等知识分子回归新中国的因素并概括其贡献。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晋以后,佛教渐盛。宣扬“三世轮回”“因果报应”“灵魂不灭”的佛教,得到皇帝、士大夫的倡导、扶植、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后果。强大的寺院经济不仅严重地影响了封建朝廷的经济收入.而且也妨碍了世俗地主的利益。公元489年左右、范缜写成了《神灭论》主张“形神相即”“形质神用”,否定“形亡神存”,指责“浮屠害政,桑门螽俗”。

——摘编自杨世秀《浅谈范缜及其<神灭论>》

材料二   宋代“材英佛壮”(以探究请法实相与自我证悟为特征)因义理过于烦琐深奥,逐步趋于式如。与之相对的“功选型佛教”(以功德思想与他力医放为基础)由于契合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并之案必有命块”的传统报应观念,再加上简单易行,颇有民众情绪,成为普通民众佛教修行的主要选择,正是名日繁多的佛事活动和功德回向的福报观念,使佛投这一信仰系统与中国社会现实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使沸寺呈现出香火鼎盛,信众云集的景象。

——摘场自陈雷(宋代佛数世俗化的向度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归纳范填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佛教对宋朝文化的影响。
2022-05-25更新 | 84次组卷 | 6卷引用:重庆市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4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学自16世纪始大规模西传入欧,到1718世纪在欧洲掀起了“中国文化热”。在宗教、哲学领域,欧洲的启蒙思想家们从孔子的“天道自然观”中找到了中国存在原始自然信仰的证据。他们认为,这种信仰不是天神论,而是“自然的道理”,并据此来批判被他称为“理性之大敌”、“文明之恶棍”的基督教神学。在道德伦理、政治制度方面,儒学的突出特征是侧重于道德伦理,并使之与社会政治相结合,以达到国家的“仁政德治”。伏尔泰对此无比推崇,百科全书派代表霍尔巴赫也呼吁“欧洲政府非学中国不可”,他们借此反对旧道德,期许建立新的社会秩序。而此时,中国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们也在积极地从先秦儒学中汲取营养。黄宗羲指出,“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得出“为天下之害者,君而已矣”的结论,是对孟子“民贵君轻”民本思想的重新阐发。王夫之则对维护君主专制的宋明理学给予坚决批判,他认为“人欲”不能扼杀,这是对先秦儒家“性也,天之就也”的“人性天就论”思想的重新焕发。

材料二   1718世纪中西方社会均处于激烈的变动之中,生产力发展的张力鼓动着先进的阶级(或阶层)突破传统政治的腐败和官方哲学的愚昧,因此,中国和欧洲的启蒙思想家们取用儒学精蕴的社会基础存有某种相似性。但二者的现实环境却存在着根本区别,欧洲正处于新旧思想,新旧力量激烈交锋的状态,而中国的社会经济、政治并未发生根本变化,这就注定了对二者产生的影响迥然不同,儒家学说在启蒙运动中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进而促进了欧洲社会的巨大变革,而中国的启蒙活动却未能形成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强有力的思想运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谈家胜:《1718世纪中西启蒙思想家取用儒学精蕴及其影响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归纳17、18世纪中国和欧洲启蒙思想家借助儒家思想进行现实批判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17、18世纪中国和欧洲的启蒙思想家对现实进行批判产生影响迥异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巴黎统筹委员会由美国提议秘密建立,因其总部设在巴黎,故简称“巴统”

参与国家1950年创始:美、英、法、意、比荷等六国;
朝战结束前:卢、挪、丹、加、西德、葡、日、希、土等9国加入;
80年代:西、澳加入;
1994年解散,其禁运列表被“瓦森纳协定”继承,延续至今。
宗旨执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禁运政策(包括一些民族主义国家,总数约30个)。
机制按照“全体一致原则”处理贸易管制政策和调整管制清单方面的事宜。
主要机构调整委员会:对苏联及东欧国家实行禁运的执行机构。
中国委员会:对中国实行禁运的执行机构(其禁单项目比对苏联及东欧国家还多500余种)。
种类武器装备、尖端技术产品、稀有物资等,上万种产品(1990年,大幅放宽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限制)。

——摘编自刘方敏、张民军著《解读经济“铁幕”》

材料二 建国初,我国科技基础极为薄弱,随后以中国科学院为代表,一批科研机构逐步建立。1956年,新中国首次召开全国科技大会,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制定科技发展规划,部署重大科技任务。海外学者纷纷归国效力,记载,到1957年归国的海外学者已达3000多人。到60年代中期,全国科研机构已经从建国之初的30多个增加到1700多个,科研人员从不足500人增加到12万人,初步形成了由中科院、高校、产业部门、地方科研单位和国防部门组成的科技体系。这一时期涌现出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原子弹爆炸成功,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等成就,在我国科技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摘编自人民网《科技发展大跨越创新引领谱新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统”成立的背景,并归纳其技术管控与禁运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新中国发展科技的努力。
2022-02-15更新 | 105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六次质量检测(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建国后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材料一 1954年,政务院发出《关于改进中等专业教育的规定》并批准《中等专业学校章程》,对于中等专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教材建设等工作做了详细的规定:按计划”的要求,中等专业学校实行理论与实践相一致的原则建立教育制度,培养新型的人才。同年,高等教育出版社成立,由他们承担起有计划的出版苏联中等专业学校理、工、农和部分社会科学教学的中译本,并选择出版我国自编教材的任务。中等专业学校招生对象为初级中学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年龄在15-25周岁的中国公民,均可以报考。工业干部、产业工人和少数民族的入学年龄可以放宽至30周岁。对于烈军属子女、产业工人、革命干部、青年农民、工农子女、少数民族,其投考成绩与其他学生同等者,应优先录取。

——摘自许丽丽《建国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材料二 1980年《关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报告》中规定,将部分普通高中改为职业技术学校、职业中学、农业中学。报告下达以后,各省市自治区先后成立了中等教育结构改革小组,着重发展职业中学和农业中学。1996年颁布的《职业教育法》提出:建健全职业学校与职业培训并举,并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的职业教育体系。这一时期我国还与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港澳台地区开展了广泛的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通过信息交换、人员往来、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摘自许丽丽《建国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建国初期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变化,并分析发展变化的原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末期,伴随科学研究的规模越来越大,科研经费也越来越超出私人企业所能承受的极限,国家开始对科技事业发展进行资助。1934年罗斯福强调“联邦政府有责任对国家经济和科学研究进行干预和支持”。二战爆发后,美国把联邦实验室、工业实验室、高校实验室,以及私人企业等四个方面的科研力量,由联邦政府科学研究与发展局直接管理,完成战时大科学体制的构建。二战后,美国将“大科学”体制从军事科研移植到民用科研方面,成立国家科学基金会,大力资助基础性大科学项目。

——摘编自赵红州《“大科学”的由来及其发展》

材料二1978年以来,中国科研捷报频传,中国科学家为这些科研项目的命名富有意蕴。(如下表)

科研项目名称来源或寓意
火星探测任务发射成功天问源于屈原长诗《天问》,寓意探索真理征途漫漫,科技创新永无止境。
探月工程嫦娥取自古代神话传说,弘扬传统文化,表达中国人奔月决心。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北斗“复移小凳倚窗立,教识中天北斗星。”北斗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指路明灯。
量子通信卫星发射成功墨子号《墨经》中的小孔成像实验解释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为量子通信发展奠定基础。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悟空传说家喻户晓,取义领悟、探索太空,火眼金睛孙悟空如探测卫星,在茫茫太空识别暗物质的踪影。
量子计算原型机问世九章源自中国古代最早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

——摘编自《人民日报》、新华社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中期美国“大科学”体制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归纳表格中重大科研项目命名来源的类别,并说明如此命名的意义。
2022-06-08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近代以来,一些有识之士,勇立潮头,审时度势,引领时代,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人物生活年代言论
魏源1794-1857

广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不肯受益也。

——《海国图志》

严复1854-1921

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亡。今之称西人者,其命脉云何?则自由与不自由异耳。中国人最重三纲,而西人首明平等。

——《与(外交报)主人论教育书》

李大钊1889-1927

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不是那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

——《庶民的胜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三位代表人物言论反映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问题及其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趋势并简析有识之士的共同之处。
2023-01-20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艺术班)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北宋仁宗 (1022~ 1063在位)时期,面对社会挑战,许多士大夫萌发了强烈的忱患意识,便由佛老的虚无本体之学转向以气为本体的实体之学,崇尚词赋的浮华之风转向“明经致用”的经世之学。宋儒针对“重义轻利”的思想传统,大力提倡“治国之实,必本于财用”“经济之士必先富其国”,不管是“庆历新政”,还是“熙宁改革”,都是在实学理论指导下进行。明清思想家将实学推向高潮,地主阶级革新派和新兴市民阶层,构成了实学思潮高涨的主要社会基础。他们在明王朝覆亡的痛苦中,反思晚明理学的空疏实质。顾炎武强调学术一定要从经书和实际生活中得来,强调学者一定要去关注那些事关国家兴衰治乱之源和生民根本之计的问题,后来乾嘉学者进一步将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发扬光大。梁启超指出“有清学者,以实事求是为学鹄,饶有科学的精神。”

——摘编自葛荥晋 《论宋代实学》


(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实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实学发展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