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由于相对论的观点与人们的日常经验不太一致,甚至有着尖锐的冲突,从一开始就受到包括一些科学家在内很多人的反对。保守势力始终坚持以怀疑的态度对待相对论。温和的,视之为“尚未经证实”的理论。从1910年到1922年诺奖委员会5个成员中有3个是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实验家,他们认为精密测量才是物理学的最高目标,所以对理论家十分警惕。同时哈珀、勒纳德、斯塔克等纳粹科学家们也极力排挤,他们给爱因斯坦的理论物理起了个名:“犹太人的物理”。

——据刘继军《爱因斯坦:想象颠覆世界》


(1)根据材料,归纳爱因斯坦未能因相对论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
(2)根据材料,谈谈爱因斯坦的诺贝尔奖评选经历带给你的启示。
2022-09-01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一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妾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夫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顺命》


(1)材料一中董仲舒提出了什么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这一主张的目的。
(2)依据材料二,简要归纳董仲舒提出的道德标准。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董仲舒思想对儒学发展产生的影响。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要求。

先秦到秦汉人殉与俑殉盛衰情况曲线


——摘编自王元朝《先秦秦汉从人殉到俑殉习俗演变与比较研究》


上述曲线是学者对先秦、秦汉时期历史现象发展轨迹的分析,据此,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历史现象的发展趋势,并进行简要阐释。(趋势可以从一个或多个阶段进行分析概括,阐释需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法国启蒙学者关注公民教育,认为专制国家的教育只是“培养好奴隶”,不会造就出真正的人。公民教育应由民主国家设立机构来领导与管理,以推翻教会对教育权的垄断与掌控。狄德罗认为优良的自然素质绝非贵族所独有,“天才、才能和美德出自茅屋里的要比出自宫廷里的多得难以计算”。只因在恶劣的社会制度下,民众的子女得不到合理的教育,其中的天才被埋没。在当时法国“优秀的爱国者”和“始终正直的公民”极为稀少的情况下,道德教育尤为重要。卢梭要求儿童多了解祖国,他认为只有掌握包括数学、文学等科学知识,方能逐渐成为合格的公民。这些构想为推动臣民教育向公民教育的转变提供了思想先导。

——摘编自刘春兵《思想启蒙与公民塑造-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的公民教育思想探析》

材料二   民国初期是近代中国公民教育的产生发展阶段。《临时约法》首次对公民权利作出规定,为公民教育提供了法律基础。在学习借鉴西方公民教育之初,不少学者强调“德国公民教育之思想,不可完全移植于我国”。商务印书馆和《中华教育界》等民间社会机构发表西方公民教育著作文章,顺应时代要求,自觉承担推动公民教育的重任。朱元善于1916年提出,“教育之方针自当以新国家之本质为主眼,而置重于共和立宪国民之养成”,“非实施公民教育不可”。随着西方公民教育思想的不断传入,人们提倡将民主共和精神的培养作为公民教育目标模式构建的基础,使公民教育范围扩展到社会公共生活领域。

——摘编自朱小蔓、冯秀军《中国公民教育发展观脉络探析》


(1)根据据材料一,指出启蒙思想家关于法国公民教育的主要构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提出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民国初期公民教育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特点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西方公民教育的历史启示。
2022-03-26更新 | 481次组卷 | 7卷引用:宁夏银川市2022届高三一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代医者多治儒学,即便不属儒家,亦受儒学影响,《宋会要辑稿·崇儒》中即有儒医的记载。

钱乙(约1032~1113),山东郓城人,北宋儒医的杰出代表。他三岁丧母,因父亲常年在外行医,寄居于姑母家,跟随姑父吕氏习医。他赡养父亲和姑父,直至终老,并以孝子礼安葬吕氏。他早年在民间行医,以擅长儿科闻名;后出仕朝廷,官至太医丞。古代的小儿科历来被称为“哑科”,最为难治。他在数十年的行医实践中,积累经验,精心总结小儿病诊治的规律,撰写了儿科专著《小儿药证直诀》。该书作为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系统的儿科专著,较为全面地概括了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创立了我国最早的儿科病历,记载了小儿常见疾病诊治方法及120多首方剂。因贡献卓著,他被誉为“幼科鼻祖”。

——据《宋史·钱乙传》等


(1)根据材料,概括钱乙的医学成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对钱乙的影响。
2022-06-08更新 | 2976次组卷 | 19卷引用:宁夏银川外国语实验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西方人文主义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历程,具有丰富的含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苏格拉底之攻击,哲学史家颇轻忽辩者(智者)的地位。但事实上,辩者对希腊人文主义之发展甚具功绩。普罗泰格拉以人为万物之权衡,近人论西方人文主义者犹多奉之为不祧之祖,……大体言之。辩者思想乃是对于此前重自然之哲学的一种反动。“人为万物之权衡”一语虽提高了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但也有其流弊。因为此所谓“人”乃指个别的人而言。个人与个人既不能尽同。而宇宙之本物又万殊,这样一来就非演成“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局面不可。

——余英时《西方古典时代之人文思想》

材料二   建筑是一件合作的事业,故不甚能代表个性,但对于民族性和时间性,它却能表示出来。上古之时,希腊与罗马的人生观,是偏于现世的,他们的眼光,是侧重地面的,故他们的建筑,方基巨柱,使观者的目光,左右行而不上下行。到了中古之时,人民以宗教为人生的依据,所以中古的建筑都不含告诫,观者说:“你们且忘了地下,望着天上,使你们的灵魂,随着那颖巍巍尖塔,去与上帝接近罢!”到了文艺复兴之时,人民的希望及目的,又渐渐地由天上移向地上,由世外移归世内,于是宽基厚柱、圈拱低窗的建筑,又成为近世人生观的表征了。

——陈衡哲《西洋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并评价智者学派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的形式并概括该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内涵。
2022-07-26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永宁县回民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宋明理学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程颢、程颐创立了“性即理”的理学唯心主义国家哲学,具有封建伦理纲常,要求人们“去人欲”,维护和身体力行三纲五常,不要犯上作乱,才能“存天理”。之后,朱熹构建的以儒学纲常名教为核心的庞大唯心主义国家哲学体系更加理论化系统化,其地位几近孔子。元、明、清三代统治者把发挥孔孟之道的宋代程朱理学钦定为国家哲学。

——摘编自于今《国家哲学与社会主义国家哲学的理论概述》

材料二   由于朱熹的崇高地位,他的思想成了宋以后中国后期社会的主流意识,理性主义成了中国文化的基干……使中国文化呈现理性、现实、乐观、不迷狂、不暴戾等特点。这些特点对于我们树立良好的心态达观地面对当下,理性地处理现实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有积极影响。

——张学智《宋明理学的基本特征与思想精华》

材料三   近代工业分工及劳资矛盾带来的“异化”现象使人与世界的关系陷于全面的紧张与冲突,科技主义对自然的无限度征夺破坏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平衡和谐,而当代存在主义“他人即地狱”的说法,又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得过于阴暗与狭窄;这一切都给当代人类社会的基本关系笼罩了浓重的阴影。而宋明理学人格美育思想所崇尚的“浑然与天为一”的宇宙境界、“性帅天地”的宇宙意识、“民胞物与”的宇宙情怀,有助于当代人类保持更宽阔的胸怀和高远的境界,更好地协调人际关系和天人关系。

——潘立勇《宋明理学的人格美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1)据材料一,概括程朱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三,概括宋明理学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2022-07-18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罗斯福大力加强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以及财政等方面的干预,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取了利用国家权力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的政策。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吃“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农民、工人的积极性,使得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强调: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1)分别指出材料一中两位历史人物的突出贡献。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罗斯福、邓小平分别面临着什么经济问题?概括指出他们解决这些经济问题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2022-05-1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之际,官学垄断的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聚徒讲学成为一时风尚,著名学者无不聚徒讲学,知识分子也把从师作为进入仕途的门径。各国有权势的大臣都私家养士,培植学派。齐的孟尝君田文、赵的平原君赵胜、魏的信陵君魏无忌、楚的春申君黄歇、秦的文信侯吕不韦,门下食客动辄几千人。这些食客中,有各学派的士,为主人出谋划策,奔走游说,著书立说。于是,各学派之间互相诘难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中国诗歌在唐朝达到顶峰。仅据清代康熙年间所编的《全唐诗》所录,唐朝就有诗人两千二百多人,作品四万八千九百多首,作诗的人上自帝王、公卿、官僚,下至布衣,旁及僧、道,几乎遍及各个阶层。诗歌与唐人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一首好诗写出之后,在不长的时间里就可以传到很多地方。除了传抄这种主要的传播方式外,还有传唱、题壁等多种方式,这些传播方式共同促使唐诗在社会上广泛流传。

——《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李约瑟从他对中国古代科技史的大量研究中得出结论:“每当有人根据中国文献对科技史的任何一个领域进行研究时,他会发现其聚焦点总会落在宋代。”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现象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诗歌在唐朝发展到顶峰的表现。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科技的主要成就。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居民是那么多,各地方有各种各样的产物,各省间的水运交通,大部分又是极其便利,所以单单是这个广大国内市场,就够支持很大制造业。假设能在国内市场之外,再加上世界其余各地的国外市场,必能大大增加中国制造品,大大改进其制造业的生产力。中国似乎长期处于静止状态,中国的政策,就特别爱护农业,在欧洲,大部分地方的工匠的境遇优先农业劳动者,而在中国,据说农业劳动者的境遇却优先于技工。在中国,每个人都想占有若干土地或是拥有所有权或是租地。……近代中国人极轻视国外贸易,不给予国外贸易以法律的正当保护。

——摘自亚当·斯密1776年著作《国富论》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台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摘自《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制约中国古代制造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制造业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发展制造业的重要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