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7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指出尘世生活是大自然赋予的,歌颂了人的爱和重要性。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描绘了一个世俗女性高贵、优雅以及沉浸在现世美好生活中的形象。

——摘编自张淑钏《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矛盾特性》

材料二 路德的思想和教会成了自由的旗帜,因为路德的原则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开放的、可以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徒获得了自由,特别容易在德国和欧洲流行开来。更为重要的是,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从而消除了教会对 于世俗权威的威胁,社会又恢复了它的秩序。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欧洲的启蒙时代是伟大人物辈出的时代。他们是封建制度的批判者,是新的资本主义制度的设计者,他们的著作的确影响了世界许多地区的热爱思考和正义的人们。

——摘编自《马克思选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及精神内核。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路德的思想主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的历史意义。
2023-04-02更新 | 189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CD类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3月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英国个体商人资本不足,有限公司、联合的股份公司、为海外贸易提供担保与分散风险的保险业等迅速发展。民间从海洋贸易获得的财富,通过新兴的融资渠道与金融工具大规模流向工业部门,从而为工业准备了金融制度基础……至1600年大约2/3的英国旧贵族在财政上入不敷出,他们所构成的社会上层结构已接近解体的边缘。

——龙登高《为什么不是西班牙而是英国完成制度原创——兼及明清中国的讨论》

材料二   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都不过分。它提供了开发和利用热能来驱动机械的手段……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其实就是以蒸汽机为基础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
(2)有人认为“没有瓦特,就没有工业革命”,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瓦特贡献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人一直推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国置于个人和天下间的位置,在国之上还有天下。传统的中国是一个王朝接连一个王朝的延续,虽然随着一个王朝的毁灭,另一个新王朝开始建立,但是中国传统的文化并没有覆灭,而是一直传承下来,以致于后来的我们一直喜欢向别的国家展现我们悠久的历史,喜欢以“天朝大国”的形象自居。传统中国没有用法律来规定自己的领土范围,更多的是一种模糊的界定,与臣服于自己的周边国家的关系更像是一种伦理似的关系。

——摘编自田庆建《近代中国国家观念的变化研究》

材料二   1840年后,林则徐等把视野从“皇朝”拓展至“海国”,通过编纂书籍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世界各国的状况,客观上表达了一种新的世界观念。19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的议会制度、民权平等思想的传入,无形中构成对传统观念的挑战,尤其是国际公法的输入,不仅帮助国人认清列国并立的国际态势,也使废除领事裁判权、取消不平等条约的呼声此起彼伏。戊戌变法时期,维新志士在谋求国家变制的过程中不仅提出“国地”“国权”“国民”的理念,还发出“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的呐喊。20世纪初,孙中山则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完整地提出建设民族国家、国民国家和社会国家的构想,代表了当时先进中国人国家观念的最高水平。

——摘编自李华兴 张元隆《中国近代国家观念转型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国家观念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近代国家观念的演变历程及其影响。
4 .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侵略史,又是一部抗争史、探索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0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柬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不仅使中国人民从此陷入苦难的历程,也促进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材料三   “鸦片战争一阵疾风,吹荡了沉寂的知识界,一批关心国家命运的仁人志士,看到了英美等国的政治体制与中国的不同之处:议会制度、总统禅让等。他们的思想深处,滋生着对民主制度的欣慕和对专制制度的不满之情。”

——摘编自熊月之《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材料中的“脱出常轨,改道变形”指的是什么?
(2)指出材料二中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因“对民主制度的欣慕和对专制制度的不满”而采取的探索分别是什么?并概括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主要趋势。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事件主要内容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和新式学校、建成新式海军
19世纪90年代戊戌维新运动光绪皇帝在维新派支持下推行“百日维新”,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除旧布新
1911年辛亥革命革命派发动武昌起义,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5--1919年新文化运动先进知识分子发起的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其基本口号是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

概括上表所列历史事件反映的共同主题。请任选一件事说明其意义。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上述历史主题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2023-01-29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22年上海《申报》创刊50周年,报馆借机延请各界名人对最近50年世界及中国的变化进行一次总结,梁启超应邀撰写了《五十年来中国进化概论》的文章。

梁启超把近五十年的中国人的进步历史分为三期∶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从鸦片战争后渐渐发动,到同治年间借了外国兵来平内乱,于是曾国藩、李鸿章一班人,很觉得外国的船坚炮利,确是我们所不及,对于这方面的事项,觉得有舍己从人的必要,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所经过时间,比较的很长——从甲午战役起到民国六七年间止。约二十年的中间,政治界虽变迁很大,思想界只能算同一个色彩。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恰值欧洲大战告终,全世界思潮都添许多活气,新近回国的留学生,又很出了几位人物,鼓起勇气做全部解放的运动。


请提炼一个主题或一个关键词概括材料中五十年中国社会的重大变化,并结合史实加以阐释。
2023-03-02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锦江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鸦片战争后,先进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救亡图存运动,一浪高过一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败对中国而言是政治上和精神上的大挫折。维新人士出场的鲜明亮相是呼吁“变法”。康有为说,必须“尽弃旧习”,“再立堂构之规”,变封建君主专制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正是由于甲午战争,中国士大夫心态发生了这种失落和转换,“中国犹如几千年大梦初醒”,完全接受失败的教训,承认社会中的种种病痛,最终谋得一个痊愈的方法,中国社会开始走上具有自觉意识的近代化道路。

——周松青《甲午战争与士大夫心态》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很有影响的思想解放运动。运动中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树立,使中国社会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还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乘着俄国革命胜利之风,在中国广泛传播,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由此开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

——《论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之间的关系》

材料三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党报党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了积极探索。《红旗周报》刊登的文章指出:……(二)“用一切力量开展群众的反对帝国主义运动,组织、准备、领导、武装千百万的无产阶级与农民群众进行革命的民族解放战争来保卫中国,反对日本及国际帝国主义的侵略与瓜分,来争取中国的独立、解放与统一。”(三)“中国的劳动民众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来为着这个政权而斗争,完全推翻国民党的,以及非国民党的(例如薄仪的)地主资产阶级的政权,然后才能够解放全中国,才能解放自己。”……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甲午战败对中国士大夫的影响。
(2)据材料二说明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很有影响的思想解放运动”。
(3)《红旗周报》作为党报,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的国内外形势。
2023-02-25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自从和日本打了一个败仗下来……”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材料二   1924年1月,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孙中山拟定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在黄埔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军事学校,为北伐培养军事政治人才……

——《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三   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1)材料一中中国人“从器物上感觉不足”和“从制度上感觉不足”分别进行了哪一次近代化的探索?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两大主要成果。
(3)根据材料三分析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并写出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典型战役各一例。
(4)根据以上材料,概括近代中国民族精神的内涵。
2023-03-23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延边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国家治理关乎民生

材料一   汉初,经济的凋敝和秦亡的教训使统治者认识到“为富安天下”,只有与民休息、尽快恢复社会经济,才是兴邦的根本出路。汉高祖即位之初,“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文帝时“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景帝时“三十而税一也”。文景之时,先后“除肉刑”,“欲令治狱者务先宽”。

——摘编自马卫东《中国古代三大治世的历史成因》

材料二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毕生追求的革命纲领。在同盟会成立之初孙中山就倡导民生主义。中华民国成立后,他明确指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孙中山强调“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日平均地权:二日节制资本”。他一生都在力行振兴实业的革命实践,他主张在“关系主权之事,不能丧失”的前提下,可利用外资、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制度和技术来发展本国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摘编自韩喜平《新时代视域下孙中山民生主义评析》


(1)根据上述两则材料,概括汉初统治政策的特点,并列举孙中山提出的有利于民生发展的主张。

材料三   19569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017年中国GDP总量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二位,实现了从低收入国家到中等收入国家的跨越;2017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提出了社会主要矛盾的最新论断,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摘编自门小军《中国共产党对各个历史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分析及其经验启示》


(2)从材料三中任选一种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说明其提出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10 . 经济、文化与社会发展

材料一   唐朝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繁荣时期。当时与唐朝进行交流的国家主要有西域诸国、日本、朝鲜、印度、阿拉伯、波斯等,交流的内容涉及乐舞、文学、书法、绘画、雕塑等方面。其中,日本与唐朝的交流最为频繁,以皇室贵族为中心的日本上层知识分子,掀起了学习汉诗文的热潮。此外,大量的唐朝书法作品被日本留学生、学问僧带回日本,深受日本人的欢迎和喜爱。在向他国传播中华艺术的同时,唐朝对他国艺术也虚心接纳,在乐舞艺术方面,吸收了西域诸国、印度、波斯、大食等国的乐舞理论、乐器、乐舞作品等成就,从而使唐代的乐舞艺术出现了空前繁荣景象。

——编自赵喜惠《唐代中外艺术交流研究》


(1)依据材料概括唐朝中外艺术交流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

材料二   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邓广铭、漆侠《两宋政治经济问题》


(2)结合所学知识,举例子佐证上述观点。(要求: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角度,每个角度至少两个例子)

材料三   近代以来中国人在严重的民族危机之下,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3)从材料三的史料中任选一个,分析其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材料四   以下是新中国不同时期颁发的勋(奖)章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为表彰“两弹一星”事业的23位卓越的科学家而于1999年国庆50周年前夕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授予的奖章。

共和国勋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荣誉勋章,授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保卫国家中做出巨大贡献、建立卓越功勋的杰出人士。2020年9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作出杰出贡献的钟南山授予“共和国勋章”。




(4)从两枚勋(奖)章中任选一枚,提取勋(奖)章信息,说明上述勋(奖)章对研究新中国历史发展的价值意义。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