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4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黄宗羲曾言:“明初以来,宗风(指佛教禅宗各派)寥落。万历间,儒者讲席遍天下,释氏亦遂有紫柏、憨山(禅宗高僧),因缘而起……而儒、释几如肉受串,处处同其义味矣。”这反映了明朝
A.灭亡原因在于学风空疏B.儒学地位受到佛教冲击
C.经世致用成为主流思想D.儒学的禅学化趋势加强
2021-09-27更新 | 5086次组卷 | 36卷引用:三年(2021-2023)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3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与科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B.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
C.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D.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
2019-06-08更新 | 9686次组卷 | 84卷引用:五年(2019-2023年)高考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0近现代中国的思想、文化、教育
3 . 明堂

材料一 西周的明堂是朝堂及太庙的美称。《礼记》等典籍记载,周公曾于明堂“朝诸侯”祀文王”。《周礼》记载,西周明堂“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即长方形布局。春秋战国的阴阳五行家则将明堂设想为独立于朝堂、太庙之外的建筑,将其描绘为“亚”形布局。

材料二 汉武帝根据儒生的建议,尝试复原儒家经典中记载的明堂。汉代儒生提出,明堂为“亚”形布局,符合阴阳五行之数。东汉《白虎通义》载:“天子立明堂者,所以通神灵,感天地,正四时,出教化。”汉代明堂都是独立建筑。目前发掘的汉长安城明堂遗址中心建筑即呈“亚”形。

材料三 汉代以后,明堂一直是皇帝祭祀与布政的重要建筑。北魏孝文帝曾下诏“起明堂”,模仿汉制在平城南郊建立明堂,并亲赴明堂祭先祖、“布政事”。北魏迁都后,宣武帝再修洛阳明堂。

(1)阅读材料一、二,指出汉代复原的明堂与西周明堂的差异,并结合汉代思想背景,说明产生差异的原因。
(2)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北魏为何重视修建明堂。
2021-09-06更新 | 5073次组卷 | 28卷引用:三年(2021-2023)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3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与科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清末某报发表的《论体育》一文提出:“体育者,智育、德育之基础也。今之国势者,定一国之盛衰,不定于版图之大小与人口之多寡,而定于国民身体之强弱。”这表明,当时国人
A.已认识到落后根源B.重体轻文蔚然成风
C.救亡自强愿望迫切D.呼吁实施分科教育
2021-12-27更新 | 4744次组卷 | 40卷引用:三年(2021-2023)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0近现代中国的思想、文化、教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有学者认为,如果说安史之乱以前,唐诗以豪放、浪漫色彩引人注目,那么安史之乱以后,则已代之以沉郁悲壮的情调了。对这一评论理解正确的是(     
A.社会变迁影响唐诗创作B.盛唐气象推动唐诗演变
C.唐诗全景再现社会真实D.安史之乱导致唐诗衰微
2020-07-12更新 | 6755次组卷 | 93卷引用:纲要上第6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启蒙运动中,一些思想家提出,“世界可以根除一切邪恶,因为任何邪恶的存在……仅仅是不良环境的产物,而这种环境是人类创造的,人类也可以改变它”。这反映出他们已经理性地思考
A.宗教改革运动的缺陷B.社会的改造问题
C.科学的价值与作用D.人类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2020-07-11更新 | 6603次组卷 | 75卷引用:五年(2019-2023年)高考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5近代世界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一位启蒙思想家论证了人民的革命权,提出了“多数原则”,认为社会大多数人的同意即可被视为全体人民的同意,政府可以根据大多数人的意见管理国家一正是这些思想,奠定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基础。这位思想家
A.创立了自然神论B.系统提出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C.论述了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D.影响了英国等国家反对封建专制暴政的斗争
2021-01-09更新 | 3844次组卷 | 22卷引用:三年(2021-2023)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5近代世界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
A.主张国家至上B.批判封建伦理
C.反对西方民主D.传播马克思主义
2019-06-08更新 | 9148次组卷 | 93卷引用:五年(2019-2023年)高考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0近现代中国的思想、文化、教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在苏格拉底看来,城邦最需要的是织工、农民、鞋匠和建筑工人;在这些人仍不能使城邦自给自足的时候,还需增加冶工、牧人、商人和小贩,这种设想蕴含着
A.专制主义理念B.自由主义精神C.法律至上原则D.小国寡民情结
2021-10-07更新 | 4899次组卷 | 44卷引用:三年(2021-2023)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5近代世界思想
2023·重庆·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10 . 明代以前的英雄豪杰观带有显著的“圣人”性质,甚至可以“不近人情”。明代却趋于理性化,不止认同英雄有情,“儿女情,英雄气,并行不悖”,且推项羽为英雄第一、以曹操和勾践为英雄。这一变化(     
A.与心学思潮息息相关B.说明民本思想成为主流
C.和孔孟学说理念不符D.反映圣人崇拜有所弱化
2023-12-02更新 | 1626次组卷 | 11卷引用:2023年高考重庆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