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国家治理关乎民生

材料一   汉初,经济的凋敝和秦亡的教训使统治者认识到“为富安天下”,只有与民休息、尽快恢复社会经济,才是兴邦的根本出路。汉高祖即位之初,“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文帝时“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景帝时“三十而税一也”。文景之时,先后“除肉刑”,“欲令治狱者务先宽”。

——摘编自马卫东《中国古代三大治世的历史成因》

材料二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毕生追求的革命纲领。在同盟会成立之初孙中山就倡导民生主义。中华民国成立后,他明确指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孙中山强调“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日平均地权:二日节制资本”。他一生都在力行振兴实业的革命实践,他主张在“关系主权之事,不能丧失”的前提下,可利用外资、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制度和技术来发展本国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摘编自韩喜平《新时代视域下孙中山民生主义评析》


(1)根据上述两则材料,概括汉初统治政策的特点,并列举孙中山提出的有利于民生发展的主张。

材料三   19569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017年中国GDP总量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二位,实现了从低收入国家到中等收入国家的跨越;2017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提出了社会主要矛盾的最新论断,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摘编自门小军《中国共产党对各个历史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分析及其经验启示》


(2)从材料三中任选一种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说明其提出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没有一个有文化的民族会没有历史的,也没有一个有历史的民族会没有文化的。同时,也没有一段有文化的历史,而不是由一个民族所产生的。因此,没有历史,即证其没有文化;没有文化,也不可能有历史。因为历史与文化就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表现。所以没有历史,没有文化,也不可能有民族之成立与存在。如是,我们可以说:研究历史就是研究此历史背后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精神。我们要把握这民族的生命,要把握这文化的生命,就得要在它的历史上去下功夫。

——钱穆《中国历史精神》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03-13更新 | 413次组卷 | 6卷引用:(主观50题)主题01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中医发展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中医针灸疗法的传播示意图


材料二   19世纪30年代,近代第一家西医医院眼科医局在广州创办。鸦片战争后,西医凭借医疗设备对各种疾病作出诊断,逐渐受到欢迎。西医的发展,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关注。梁启超认为发展医学是变革图强、追求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在民间大部分民众仍然就诊于中医,但在一些城市中,学习西医的民间组织和宣传西医的报刊杂志纷纷出现。1903年,清末制订的“癸卯学制”中,将医科大学作为新学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中医学仍列29门医学科目之首,但是其他28门科目皆属西医范畴。

1916年,一批留学归来的学者开始批判中医,以西方现代自然科学理论全面否定中医学理论之势兴起。1929年,国民党政府通过了取消中医的决议案。中医界发起抗争,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废止中医的决议案最终并没有真正实行。从此,中医人士纷纷创办中医学会、开办中医学校、中医院、创办期刊宣传中医理论。中医界积极探索中医发展出路,提出了“中西医汇通”、“中医科学化”等方案。但是中医学发展仍然缓慢。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推动下,制定了中西医结合的方针,新老中西医团结协作,使得中医的治疗水平取得很大进步。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中医针灸疗法传播的特点。
(2)结合材料和所学,评析近代以来中医的发展。
4 . 朱熹对柳宗元等人关于郡县与分封的观点进行了评述:“柳子厚《封建论》则全以封建为非,胡明仲辈破其说,则专以封建为是。要之,天下制度,无全利而无害底道理。”他认为“专以封建”恐“意外另生弊病”,而“专以郡县”也“不可恃以为固也”。朱熹的这一观点
A.是立足于历史与现实的思考B.折射出官僚集团内部矛盾的激化
C.认为秦灭亡具有历史必然性D.印证革新地方行政体制的重要性
2023-04-03更新 | 821次组卷 | 9卷引用:查补易混易错03古代中国思想-【查漏补缺】2023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明国时期影响比较大的中西医之争发生过四次:1920年余云蚰与杜亚泉的争论;1929年废止医案的争论;1934年发生在《大公报》《独立评论》上的“所谓国医的问题”的争论;1941年国民政府参政会上的傅斯年、孔庚争论。下表为部分名人在论战中发表的主要观点。
任务论战中发表的观点
余云岫
(1929年)
“旧医一日不除、民众思想一日不变,新医事业一日不向上,卫生行政一日不能选展。为民族进化计,为民生改善计,不可不取断然手段。此乃国家大计,非区区主奴之见也。”
傅斯年
(1934年)
“只有中医、西医之争,真把中国人的劣根性暴露得无所不至!以开了四十年学校的结果,中医还成问题!受了新式教育的人,还在那里听中医的五行、六气等等胡说!……到今天还在那里争着中医、西医,岂不使全世界人觉得中国人另是人类之一种!办了四十年学校不能脱离这个中世纪的阶段,岂不使人觉得教育的前途仍是枉然!”
孔庚等中医药界人士
(1941年)
“一曰民族主义,西医主张废置中医中药,尽改西医西药,使我全民民族之生命,操于西医西药之手,此亡族主义也。二曰民权主义,西医以极少数之意见,乃处心积虑,利用时机,欲以压迫数百万之中医界,不顾民权,莫此为甚。三曰民生主义,吾国业国医国药者数百万人,西医竟欲尽以西医西药养其席,招致外宾,为座上客,挥使同胞无啖饭地,民生主义之谓何!”

——据邓文初《“失语”的中医-——民国时期中西医论争的话语分析》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1-02-01更新 | 203次组卷 | 5卷引用:重点01中医-2023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
6 . “金龙蜕皮”

1879年,国学大师俞樾(章太炎、吴昌硕的老师)力主“废除中医”不啻平地惊雷。一批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对中医发声:

“中医缺乏实际观察和逻辑推理,中医药应归为风水、星相算命一类的方术(严复)”;“中医既不解人身之构造,复不事药性之分析……惟知附会五行生克寒热阴阳之说(陈独秀)”;“中医是一门手艺,没有客观的凭准(梁漱溟)”;“中国现在最可怕、最可恨、最可使人气短的事不是匪患,不是外患,而应是所谓西医中医之争。我是宁死不请教中医的,因为我觉得不如此,便对不住我受的教育(傅斯年)”“中医中药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鲁迅)”“回头想想我们家里的阴阳五行的国医学,毫无学理,不足为法(胡适)”!

1929年2月23日国民政府召开了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通过了“废止中医案”,规划在50年内让中医消亡。“废止中医”已经不止为一场民间运动。


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近代历史上“废止中医”运动。(要求:观点明确;运用相关史实进行论述,史论结合。)
2020-04-15更新 | 140次组卷 | 2卷引用:重点01中医-2023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在《东洋近代史》说:“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

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认为“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


评析材料中有关宋代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多角度充分论证,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2020-04-06更新 | 582次组卷 | 31卷引用:开放型试题题型05观点论证题-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命题分析及备考指导与演练
2022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8 . 下表为1840年后中国士人引用或自编书籍中关于法国大革命的评述。由此可知,当时
作品路易十六的评价法国大革命的原因分析
《万国地理全图集》国主好色妾妇弄权,庶民怨之,废戕其主,而自择君。
《地理备考》国势大乱、国人拥藏拿破仑。
《外国史略》不修政事,国主好色国库耗于妃妾,乃议增饷以补国用,民心不服。
《瀛寰志略》王好渔色,内宠擅权扰民民不能堪。
A.士人积极宣传革命思想B.国际问题受到广泛关注
C.传统观念影响士人视界D.注重对他国经验的解读
2022-02-27更新 | 166次组卷 | 5卷引用:核心素养04历史解释-【核心素养+增分题型】致胜2023年高考历史提分专项训练(新教材地区专用)
9 . 在近代中国,林则徐提出“悉夷”就承受了巨大压力,及至魏源提出“师夷长技”,受到的抨击更为猛烈,“以夷变夏”“溃夷夏之防”“为倡乱之阶”。梁廷枏在评述鸦片战争的《夷氛闻记》中对林则徐抗英称赞有加,却对“师夷长技以制夷”不表认可,甚至激烈批评。这些从整体上说明
A.顽固派势力阻碍近代社会的转型B.政治变革提上重要议程
C.晚清国内士人对西学态度的差异D.“天朝上国”迷梦被打破
2022-04-06更新 | 531次组卷 | 5卷引用:核心素养04历史解释-【核心素养+增分题型】致胜2023年高考历史提分专项训练(新教材地区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下表为1840年后中国士人引用或自编书籍中关于法国大革命的评述。由此可知,当时
A.士人积极宣传革命思想B.国际问题受到广泛关注
C.传统观念影响士人视界D.注重对他国经验的解读
2022-01-11更新 | 231次组卷 | 2卷引用:核心素养04历史解释-【核心素养+增分题型】致胜2023年高考历史提分专项训练(新教材地区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