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如表为不同时期的人们对王安石变法的若干评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二三年间,开阖动摇,举天地之内,无一民一物得安其所者…——数十百事交举并做,欲以岁月变化天下。”(北宋)刘挚忠肃集》
“国家一统之业,其合而遂裂者,王安石之罪也。”(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晚清)梁启超《王安石传》
A.《忠肃集》是北宋人撰写,作者的评价权威公正
B.《鹤林玉露》属于文学作品,没有任何史料价值
C.《王安石传》为近代学者所著,其评价全面客观
D.对事件的评价往往具有主观色彩并打上时代烙印
2 . 宋朝史料记载了宋神宗对当时北方民族政权的担忧,“二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比之汉、唐,最为强盛。”这一材料主要反映了(     
A.范仲淹实行“庆历新政”的背景B.杨炎建议实行两税法的背景
C.王安石主持全面变法的背景D.南宋政权偏安于江南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某学者在论及商鞅变法时指出:“变法的意义不仅是单纯的改变法令规章,不仅是单纯的改变上层建筑,而是彻底的改革-军事改变、政治改变、政府组织和社会结构改变、风俗习惯改变。”下列文献史料,可以对其佐证的是(     
①“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③“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②“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④“有事请殹(也),必以书”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 .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改革的传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争亩畔以亡身,或因饥馐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

——《魏书·高祖纪上》

材料三   甲午战后,康有为等维新派主张开议院。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康有为又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1898年,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出:设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撰叙仪制官制诸规则”,甚至“酌定宪法”;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议事程序是“派王大臣为总裁,体制平等,俾易商榷,每日值内,同共讨论”,最终由皇帝裁决。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和支持,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最终未能实现。                                

——摘编自《戊戌变法档案史料》等

材料四   农民占了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改善他们的生活是一项长期取巨的任务。邓小平在1987年指出: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坦率地说,在没有改革以前,大多数农民是处在非常贫困的状况,衣、食、住、行都非常困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决定在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这样一下子就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就改变了。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第3卷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在土地问题上分别采取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康有为所设计的制度局的特点,并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3)根据材料四,指出中国“把农民积极性调动起来”的举措。并从4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中,谈谈你对改革开放地位的认识。
2022-02-22更新 | 27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高中发展共同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2月)返校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在秦孝公在位期间主持了变法。其变法内容之一是“废井田,开阡陌”。时值孝公十二年,秦迁都于咸阳之际,曾将城市和农村进行重新划分,变成了四十一县(也有史料记载为三十一县),并垦荒田开阡陌。在百姓中实行什伍连坐,五家编为一伍,十家编为一什,什伍之内互相纠察告发。平民可因军功拜爵。……商鞅大力推动变法使他树敌无数。秦孝公死后,商鞅就立刻被抓入狱,最终死于车裂之刑。

——摘编自【日】平势隆郎《从城市国家到中华:殷商春秋战国》

材料二 在春秋战国这个漫长的分裂时期之后,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扫平了六国,将中国带入了一个大一统时代。……始皇分全国为三十六郡,每郡置守,掌民政;置尉,掌兵事;置监御史,掌监察。这种制度是仿效中央政府的。……秦王朝又以原来秦国之制为主要标准,尽可能地对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制度进行整齐划一的工作。

——摘编自张荫麟、吕思勉《秦汉历史的教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分析变法对商鞅本人和秦国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联系所学指出“守”“尉”“监御史”所仿效的中央政府的具体官职,举例说明秦王朝在经济、文化方面进行的整齐划一的工作,并用一句话概括这些措施的意义。
6 . 关于王安石变法的评价有如下说法,对这些说法理解正确的是
《中国:传统与变革》作者费正清和赖肖尔他的一些改革是在经济和行政上向前迈出的步子,而其他的措施只是以前制度的恢复。王安石像汉代的王莽一样,宣称他的改革符合古代经籍的内容
《世界文明史》作者伯恩斯和拉尔夫王安石的利农主张成为近代各国政府推行某些措施的先声,他的总纲领接近一种“国家社会主义”
《中国通史》作者吕思勉王安石所行的政事有一定功效,但引起的弊端极大。免役法利大于弊,裁汰冗兵确是收到很大的效果,但所置将兵未必精强等
A.王安石变法过于久远难以评价B.没有客观公正的评判标准
C.评价会因立场、角度不同而不同D.文献与实物史料须相互印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实物史料作为-手史料是历史的见证和历史知识的可靠来源,能较为真实的反映历史。下图是“明定国是”诏书,它见证了
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C.义和团运动D.清末新政
2021-02-10更新 | 143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十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8 . 历史上,对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众说纷纭。司马光《与王介甫书》中记载:“介甫(王安石)素刚直,每议事于人主前,如与朋友争辩于私室”;钱穆的《国史大纲》提到:“王安石新政,一面忽视基本的人的问题,一面又抱有急功速效的心理,对外开疆用武,对内加意聚敛”。关于历史真相的探究,下列说法最正确的是
A.历史的真相是客观的,探究历史真相要坚持孤证不立原则
B.司马光的《与王介甫书》属于一手史料,结论比较逼真可信
C.由于时代及政治立场不同,研究者得出的历史真相也不同
D.钱穆《国史大纲》属于二手史料,其研究结论更不可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9 . 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通过下列史料能够认识到的历史事件是
“明定国是”诏书明确宣示:
嗣后中外大小诸臣……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清德宗实录》卷418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四月乙巳

A.太平天国运动B.“百日维新”C.义和团运动D.新文化运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改革完成了北魏社会的封建化,推动了民族融合;有人则认为,孝文帝的汉化是迂腐的儒化和消极的汉化,最终导致国家的衰亡;也有人在肯定他汉化改革的同时,又对其不加区别的吸收汉文化表示批评。这些认识说明(  )
A.研究者叙述历史的主观性B.历史事实随史料变化而变化
C.历史评价缺乏一定的标准D.从不同评价中就能发现真相
2019-12-06更新 | 766次组卷 | 24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八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