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中叶,随着英国从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的转型,一些学者强调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适度干预。美国人亨利·乔治1879年出版的«进步与贫困»在英国引起了巨大反响,社会舆论普遍认为当务之急是用税收手段打破穷人和富人之间的鸿沟。19世纪后期英国议会选举制度的改革,使得英国社会中下层人民的政治影响力大增,两党为了争取选民支持,开始了财税制度竞相改革的年代。其主要措施有二,一是征收个人所得税。自18世纪以来,英国税收长期以间接税为主,如货物消费税、关税和印花税等,其长期征收加重了普通劳动人民的负担。在这种情况下,英国逐渐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二是征收遗产税、继承税等。1853年,英国把对土地和实际财富的遗赠正式纳入征税对象,此后遗产税税率不断提高,1894年为8%20世纪初提高到至15%。财税改革使英国的年度平均税收不断增加,1851-1856年为5440万镑,1890-1899年则超过了一亿镑。

——摘编自郭家宏、王广坤«19世纪下半期英国的财税政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后期英国财税制度改革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后期英国财税制度改革产生的主要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01年迄1905年,清廷最高统治者痛定思痛,决意变法。19017月,清政府宣布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新设商部、学部、巡警部和练兵处、财政处5个中央机构,撤除地方和中央的闲散衙门。1905年前后,立宪国日本战胜君主国俄国的消息传来,慈禧太后震惊之余,“如梦初觉,知二十世纪中,无复专制政体容足之余地”,退决心仿行宪政,并于19069月下谕宣示预备立宪要先行厘定官制。190811月,溥仪继位,由其父载沣担任摄政王,主持国政,积极筹备立宪。原有之内阁、军机处、会议政务处、宪政编查馆、吏部、中书科、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批本处等衙门一律裁撒。组建责任内阁,在13名阁员中,满、蒙贵族占9名,其中皇族5名。当时即有人预言:“窃恐内闾甫成立,而推翻之动机已伏矣。”果然,不到半年,武昌首义爆发。

——摘编自李志茗《论清末新政时期的行政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行政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末行政改革。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中叶以来,吏治败坏,考察官吏的制度流于形式。张居正认为“盖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于万历元年(1573年)推出了“考成法”。其一是六部和都察院要把所属官员应办之事,规定出完成期限,然后分别登记在三个账簿上,一本由部、院留做底簿,一本送六科,一本送内阁。其二是六部和都察院分别按照底簿登记,对所属官员承办之事,逐月检查;六科根据账簿登记,稽查六部的执行情况,内阁亦根据账簿登记,稽查六科,并对欺隐事例进行惩处。这样,月有考,岁有稽,内阁总其成。“自是,一切不敢饰非,政体为肃”,中央政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为他推行各项改革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南炳文、汤钢《明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张居正“考成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张居正“考成法”的历史作用。
2021-10-18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5 年7月,艾德礼组英国工党内阁,出任首相,对英国内外政策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对内,通过创造充分就业机会,使工人获得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强制保险,使工人在失业、退休、怀孕、工伤、患病和死亡时均可申请补助。实行国家补贴的公费医疗制度,政府拨款救济贫困者,发放新生婴儿补助、学生补助、食品津贴等。对英国大工业和公用事业实行国有化,主要包括钢铁、煤炭、铁路、航空、电信和英格兰银行等部门。提高富人财产所得税,适当提高中等收入者所得税。对外,政府延续丘吉尔时期与美国结盟的政策,发展英美特殊关系,联美抗苏成为战后初期英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在殖民地问题的处理上,政府从现实主义出发,对于英属殖民地采取了顺应非殖民化潮流的政策。缅旬、印度等获得独立或自治;巴勒斯坦问题提交给了联合国;英国不再承担在希腊的政治经济责任;停止援助土耳其。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艾德礼政府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艾德礼政府改革的积极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

——摘编自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摘编自《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作者对戊戌变法构成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不同认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影响。
2020-05-17更新 | 550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政府废除山东清吏司改设管椎司,但其职能仅以监督稽核为主,盐政实权仍掌握在地方督抚手中。辛亥革命后,一方面,许多地方盐务机关瘫痪;另一方面,大部分盐区仍实行引岸专商制,盐商和官吏从中牟取暴利……民国初年,由于承担了巨额的赔款,(北洋政府)大举外债,西方国家在控制了中国关税之后希望能够控制盐税,以有效地操纵我国的财政命脉,各国均以“用洋员襄助招顿改良中国盐税征收办法”等条件向中国贷款。面对盐政的混乱状况,以张謇、景学铃为代表的有识之士主张对盐政进行改革。政府先后颁布《盐务署稽核总所章程》《盐务署稽核分所章程》《盐税条例》《私盐治罪法》等,从管理系统、稽征制度、运销体制等多方面进行改革,涉及财政、金融、税务、工商等多领域的配合。

——摘编自熊劲松等《浅析民国初年盐税改革与盐税近代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国初年政府盐税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初年政府盐税改革的特点。

7 . 材料 北宋王安石变法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教育改革是其重要内容之一。教育改革中,王安石在太学实行“三合法”,规定初入学的为外舍生,不限名额;外舍生经过考试升为内舍生,名额200人;内舍生经过考试升为上舍生,名额100人。上舍生学行优秀者,或授官,或可直接参加省试、殿试。王安石为“一道德”,颁行《三经新义》作为学校的统一教材,此书由王安石对《诗》《书》《周礼》三部儒家经典重新加以注释而成,故名《三经新义》。在科举改革方面,王安石为改变当时士人“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的现状,废除明经诸科,只以进士科取士;规定应试举人不再考诗赋、贴经、墨义,而考经义和策论,经义则以《三经新义》作为考试标准。王安石在教育方面的变革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北宋王安石教育改革的背景及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北宋王安石教育改革的积极作用。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王安石的第一项经济改革措施是解决农民的资金短缺问题。1069年的青苗法向急需资金的农民每年提供两次贷款,农民缴纳赋税时按20%的利率返还利息。这比农民向私人放贷者借贷的利率更合理些。私人放贷的利率达到70%,把小自耕农和租种土地的佃农逼到破产的境地。这项改革计划在官员中激起强烈反响,反对派认为,与其说新政节省了财政开支,不如说加强了中央集权,并进一步加深了官僚化。从金钱交易中获利不是国家该做的事情。在各级行政机构,包括地方州县,改革的敌对派或明或暗地干扰,拖延甚至阻止改革措施的实施。

——摘编自【德】迪特·库恩《宋的转型-儒家统治的时代》

材料二   青苗法实施中,出现了地方官强行让百姓向官府借贷,而且随意提高利息、加重盘剥的现象。这成为反对派攻击新法的借口。新法一直在守旧派的攻击和变法派内部意见不一致的艰难情况下进行。1085年,神宗去世,哲宗继位,变法派成员相继被排挤出朝廷,史称“元佑更化”,变法受挫。

——摘编自傅乐成《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实施青苗法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青苗法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简要评价王安石青苗法改革。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商鞅变法的出发点是在激烈的兼并战争中立足,并最终实现国富兵强,这体现了他“务实功利”的价值追求。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战乱频发,传统的道德伦理准则已难以支配社会生活,强权主宰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这次变革在使秦国迅速富强起来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改变着秦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该变法的积极一面在于用爵禄和刑罚将人们追求利益的途径和方式规范到国家需要的道路上来,把人们的生活、生产甚至思想都引入一种轨道式的模范。但此次变法对法律过度的依赖,比如鼓励亲属互相监视、互相告密,却也撕裂了人伦亲情;“轻罪重刑”使司法行为恐怖化;“不赦不宥”使“犯罪分子”一旦获罪则走上绝路,这些繁密的法令使秦人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人们的道德水平也渐渐降至仅仅遵循法律规定的最低线。

——摘编自许鸿基《商鞅变法的法治思想与借鉴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在变法中践行“务实功利”价值追求的主要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商鞅“务实功利”的价值追求。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861年农奴制改革开启了近代俄国历史发展的新阶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既然天意授我承担起全俄罗斯皇帝的伟任,我一定不辱使命,誓将恩泽关爱惠及所有臣民” “先祖们已经采取了一些改善农民状况的措施……但是影响范围毕竟有限。”“我相信,贵族地主们对皇帝是无限忠诚的,也相信你们会为国家的利益而准备随时牺牲自己的利益,所以我才决定进行这项改革。”“在地主仍保持土地所有权的情况下,农民可在履行了规定的义务后长期使用宅基地,并且使用法令规定数量的土地。”

——摘编自《1861年2月19日宣言》

材料二 农奴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自由”和“土地”。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全面现代化的标志,为3000多万农民带来自由,为资本主义关系和国家经济现代化扫清了道路,并且在地方自治、教育、军事等领域进行了具有进步意义的改革,因此被称为伟大的改革。

——摘编自唐艳凤《俄国农奴制改革法令解读》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沙皇为推进农奴制改革采取了哪些策略?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奴制改革中解决“自由”和“土地"问题采取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现代化发展有何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