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南宋处于中国封建社会变革与转型期,伴随着民间争言财利的好讼风尚以及无审级限制诉讼制度所引发的非法越诉、妄诉现象对司法秩序的冲击,南宋对原有相关法律进行了改革。新律规定:州县、监司的司法官员必须在民事案件审结后给争讼双方当事人出具包含有案情事实、法律适用和审断理由的法律文书“断由”,以此作为诉讼当事人依次上诉的法定依据。南宋司法官员的民事审判虽然经常会参酌人情,以使判决更加圆润,但人伦情理仅是对法律的补充,而不是颠覆,更不是所谓的“伦理法”、“父母官诉讼”等传统学说所能涵括。实际上南宋司法官员早已践行了依据证据判决的成文法传统。南宋司法理性化、近世化趋势,对当下的司法改革亦不乏历史启迪与思考。

——摘编自张本顺《变革与转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宋法制改革的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宋法制改革的影响。
2019-06-02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5月模拟(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1958年,国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条例》规定农业税平均税率为常年产量的15.5%(60年代初国家大幅调减了农业税,此后基本稳定在此水平上)。同时,在征收农业税(正税)的同时,还允许地方征收一定的农业税地方附加。据统计,从1949年至2000年,农民给国家缴纳了7000多亿公斤粮食,农业税成为国家财力的重要支柱。

材料二   2004年,国家开始大幅度降低农业税税率,并选择吉林、黑龙江进行全部免除农业税的试点,农业税附加随正税同步降低或取消。一些地方还根据本地的财力状况,自主决定多降税率或进行免征农业税改革试点。2005年,国家对592个扶贫重点县实行免征农业税,并进一步降低其他地区农业税税率。2006年,废止《农业税条例》,并全面取消了农业税。至此,中国农民告别了缴纳农业税的历史,而我国沿袭两千年之久的这项传统税收也宣告终结。

——根据《中国人大网》等相关资料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农业税条例》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该时期我国农业税收政策调整的趋势,并分析政策调整的原因。
2019-05-29更新 | 116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重庆市南开中学2019届高三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2007年,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揭开了美国金融的神秘面纱,使全球经济市场受到严重创伤。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金融法律“去监管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形成了现在美国金融法律监管较为宽松的法律环境。在金融监管上,联邦政府与各州分享金融监管权力,形成了“双轨分业多头制”的体系。在这种体制下,监管机构为了取悦本部门集团利益或扩展监管势力范围,往往会降低自身的监管标准。

2010年7月,参议院通过了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即《多德——弗兰克法》。这部法案重新界定了几乎所有美国金融监管机构的职责,还首次将风险性较大、创新性强的对冲基金、私募基金纳入法案之中。《多德——弗兰克法》赋予了美联储更大的监管职能。《多德——弗兰克法》建立了多机构的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和金融研究办公室。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难以实施监管,金融研究办公室则无权向民众公布其调查结果的报告。

——摘编自伍巧芳《美国金融监管改革及其借鉴》


(1)根据材料,指出美国金融监管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美国金融监管改革。
2019-05-02更新 | 32次组卷 | 3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吉林省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获得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
A.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B.符合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C.代表少数民族的利益
D.得到统治者的支持
5 . 春秋战国时期,商鞅变法规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古希腊克利斯提尼改革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进行选举。两者体现的共同趋势是
A.国家走向统一
B.权力趋向集中
C.贵族政治走向瓦解
D.封建制度逐渐形成
2019-05-10更新 | 204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历史选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南宋处于中国封建社会变革与转型期,伴随着民间争言财利的好讼风尚以及无审级限制诉讼制度所引发的非法越诉、安诉现象对司法秩序的冲击,南宋对原有相关法律进行了改革。新律规定:州县、监司的司法官员必须在民事案件审结后给争论双方当事人出具包含有案情事实,法律适用和审断理由的法律文书“断由”,以此作为诉讼当事人依次上诉的法定依据。南宋司法官员的民事审判虽然经常会参酌人情,以使判决更加圆润,但人伦情理仅是对法律的补充,而不是颠覆,更不是所谓的“伦理法”、“父母官诉讼”等传统学说所能涵括。实际上南宋司法官员早已践行了依据证据判决的成文法传统。南宋司法理性化、近世化趋势,对当下的司法改革亦不乏历史启迪与思考。

——摘编自张本顺《变革与转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宋法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南宋的法制改革特点。
7 . 附加题(注意:本题为AB层学生选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洪武八年(1375年),明政府开始发行大明宝钞,惯行于明朝270多年。由于只发不收,导致市场流通的纸币越来越多,泛滥成灾,通货膨胀日益严重,到正统九年(1444年)“积之市肆,过者不顾”。正德年间,宝钞实际已经废止。

——时寒冰《时寒冰说欧债真相警醒中国》

材料二 明代中期以前,大明宝钞和铜钱是法定货币;成化、弘治以降,白银上升为事实上的货币,和铜钱一起成为国家法定货币。万历初年,张居正改革贼役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条鞭法”,“民间输官之物皆用银”“银始独重于天下,百物皆取银为准矣”。从宋到明,中国银矿的产额略呈减少的趋势,晚明由海外输入的白银总量,大概是国内产银量的十倍。

——摘编自卜宪群总撰稿《中国通史——明清》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货币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019-05-09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东省青岛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皇太极继汗位后,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形势,后金政权陷入了空前危机的境地。

这大多是由于努尔哈赤晚年一些错误政策所造成的。以血腥镇压为特征的错误政策的推行,使得后金辖区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日益激化。致使战乱中的辽东经济受到空前破坏。成千上万的汉民纷纷起来进行反抗,就连女真人也有逃亡。后金社会的严酷现状求统治集团刻不容缓地全面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皇太极适应社会历史趋势,决心改革。他启用汉官,在其辅佐下以汉、金为榜样,有选择地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首先,在农业政策上,改变努尔哈赤时期采取的“掠民为奴”,把辽沈地区农民附庸在女真族的庄园中进行耕作的政策。申明法令,让汉民“分屯别居,编为民户,择汉官之清正者辖之”。这种改变实际是使广大汉民摆脱奴隶或农奴的地位,重新恢复他们自耕农身份,从而稳定和激发他们生产的积极性。其次,在政治上,限制女真贵族任意无法度的横征暴敛,约束女真人的行为。同时,吸收大批汉族知识分子和明降官降将参与政事,注意缓和女真人与汉人之间的矛盾。以明朝为样板,建立封建化制度。在文化思想上,从本民族固有文化特点出发,有选择地接受汉族先进的封建文化,提高女真人的文化素质,希求较快地改变后金文化落后的社会面貌。由于皇太极全面实行改革,很快地稳定了后金的统治秩序。

——摘自袁闾琨、魏鉴勋《试论皇太极的文化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皇太极改革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皇太极改革的历史意义。
9 . 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源泉,下列决定改革成功与否的因素有
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决定改革成功与否的根源
②阻力的大小是决定改革成功与否的根本因素
③改革者是否具有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是决定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
④改革的措施是否行之有效是决定改革成功与否的衡量标准之一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019-01-30更新 | 6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10 . 商鞅变法对古代中国影响很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逐渐体现出衰败的趋势,至春秋时期,井田制度已无法激励生产积极性,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民不肯尽力于公田”,“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的局面时有发生。至战国时代各国纷纷变革,意在废弃井田制度。公元前359年和公元前350年,商鞅变法实行“为田开阡陌封疆”,“除井田,民得买卖”。从而彻底废除了古老的“田里不鬻”政策。

——《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演进的逻辑及其当代启示》

材料二   商鞅变法后的秦国社会对婚姻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法律规范,只有得到官府证许的婚姻才是合法的。如此强调官婚,便使婚姻更加规范化、严肃化,因而增加了离异的困难性,有利于个体小家庭的巩固。在婚姻生活中,以法律的形式规范了以夫妻关系为核心的婚姻家庭关系,明确了夫妻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对奸乱行为加以严惩。秦社会对婚姻问题的法律规范稳定了婚姻家庭关系,维护了国家与社会的秩序,使建立在小家庭基础上的秦成就了灭六国、一统天下的伟业,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摘编自刘举《商鞅变法后秦社会对婚姻问题的法律规范》


(1)根据材料一及结合所学,回答商鞅在制度和政策两个层面对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贡献,分析战国时期土地制度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关于婚姻问题的法律规范对秦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