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陈亮生活的时代,南宋朝廷内忧外患十分严重,为此,陈亮提出了一系列政治改革的主张。他认为,宋初立国的那些制度,由于本身存在缺陷和后世执行中的错误,迫切需要加以改革。他说宋太祖制定的“经画天下之大略”,主要就是约束地方官吏的权力,结果郡县不得以一事自专也。这个“经画天下之大略”虽奠定了宋朝一百五六十年的统治基础,但这套统治制度本身存在着弊病。后世的统治者不仅没有认识到这种统治制度的固有缺陷,反而将这种体制的缺陷进一步极端化,庆历新政和熙宁变法没有摆脱这种对地方政府“柬之不已”的统治思路:其结果是“天下之势实未尝振也”。陈亮认为,政权、兵权、财权的高度集中,造成了郡县空虚,无力抵挡外敌的入侵,最终导致“版舆之地半入于夷狄”,龌龊拘挛,日甚于一日”的局面。他崇尚皇权,但对宋孝宗的专断独裁非常不满,认为专杈不得人心,必然要招致天下人的非议与怨恨。在过度专制的体制下,君主事必躬亲,必然会导致很多错误,他主张,君主要把很多事权交与大臣,自己做君主应该做的事情,履行君主应该履行的职责。

——摘编自徐军、鲍新山《陈亮改革思想新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亮改革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亮对宋初政治制度的认识并谈谈你对这认识的看法。
2022-11-15更新 | 5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培优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北魏时,朝廷专门在洛阳设归正里接收南朝人,设归德里接收北方各族人,设慕化里接收"东夷"来人,设慕义里接收"西夷"来人。这反映出当时
A.政府实行民族分化政策B.北魏政权深受汉文化影响
C.北魏正统地位得以确认D.北方经济水平仍超过南方
2022-03-22更新 | 1123次组卷 | 2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一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1535年,亨利八世任命托马斯·克伦威尔担任皇家委员会主席,负责检查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事务;同时,要求他们交出以前获得的教皇特许状和“教皇契据”、大学地产和其他财产清单;随后又下令没收了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修道院财产与房屋。此举旨在
A.贯彻《大宪章》的精神B.加强王室的专制统治
C.保证民众宗教信仰自由D.促进大学近代化转型
2022-02-17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代官方救助重点由乡村扩大到城市,呈现出向日常性社会保障体制发展的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级城市突破原有政治和军事性质带来的限制,呈现出空前的兴盛。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又引发激烈的社会竞争,导致市民贫富分化现象日益突出,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年)五月,宋廷采纳大臣苏舜钦的建议,仿照唐代旧制,在开封创设福田院。

宋代城市的官方医疗救助并不是分散、孤立的行为,而是普遍推行的城市救助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北宋时期,从相关政策的制订、制度的建立、机构的创置,到各项措施的实施及规范,乃至一些具体的救助活动,几乎都是由朝廷直接发出指令,并由各种朝廷派出机构负责和监督与执行。随着朝廷政策上的开放和鼓励,地方政府逐渐由被动转为主动。除了各类穷民和贫民,也涉及普通市民、流动人员、灾荒饥民,乃至部分官宦士人。这些原本身份不一、高下有别的社会群体,在官方医疗救助体系中不再具有等级差别,而是同属平等的被救助者。

——摘编自陈国灿陈雪瑶《民生为重:宋代城市的官方医疗救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医疗救助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城市医疗救助发展的背景。
2022-02-11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材料   王猛(325-375),北海郡剧县(今山东寿光)人,前秦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出仕中书侍郎后,“明法峻刑,澄察善恶,禁勒强豪”,数月之内惩办了二十多名贪腐高官,“百僚震肃,豪右屏气”。他采用“偃甲息兵,与境内休息”的黄老之术,与百姓分享部分生产资料,对地主阶级的土地特权和田产交易进行严格限制。在没有战争和工程建设的年代,王猛都会下令减少服劳役的人数与次数;“教以廉耻”,建立礼乐制度,重建社会道德规范和行为标准;主张“无才而不任”,对官僚体系进行了彻底的调整和改革。他制定了“夷狄应和”的民族交融政策,通过“部族迁徙”政策,将穷苦少数民族迁徙到汉族中原地区,极大地提高了少数民族的生活质量。

——摘编自易明《王猛的治国理政思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猛治国理政的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猛治国理政举措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作为中国近代新式教育开端的洋务教育,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带有种种缺陷:教育内容与洋务运动仅仅停留在器物、技术层面相对应,只局限于一才一艺的语言、技术方面;在教育体系上,学堂的设置也只是督抚大员根据需要而临时奏请设立的,缺乏系统性,更没有统一、全面的规划;就连它的出现也并不源于主动与自觉的改革,是近代化的活动驱动了教育的发展。但从当时的条件来看,面临着西方侵略所造成的民族危机的巨大压力,首次以政府名义派遣留学生,从而拉开了近代留学教育的帷幕,这无论是对传统的教育内容还是教育观念都是一个重大突破。它在中国传统的教育体制中撕开了一道口子,不自觉中播下了新式教育的种子,推动了现代化的进程。

——摘编自李璐《中国近代三次教育改革述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洋务教育的缺陷。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国近代洋务教育。
7 . 北魏孝文帝时,铸造太和(孝文帝年号)五铢钱并大力推行,然很多地方“犹以他物交易,钱略不入市”。这说明,当时
A.社会动荡妨碍经济发展B.中央对地方的管控减弱
C.政府币制改革不得民心D.北方商品经济受到冲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898年,湖南官、绅、商各界合办了类似西方警察局的机构保卫局。保卫局设议事绅商十人,一切章程均由绅商议定,交省政府批准后交付保卫局执行。戊戌政变后,湖南的各项改革措施皆废,只有保卫局得以保留。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保卫局的创办标志中国近代警察制度确立
B.保卫局的设立适应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
C.保卫局是清政府局部试行地方自治的成果
D.创办保卫局标志中国开始探索制度近代化
2021-10-15更新 | 830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公元前631年,贵族出身的基伦企图依靠自己的亲信,发动政变,以便建立僭主政治,但政变在雅典贵族与平民反对中失败。由此可知,当时雅典
A.平民与贵族矛盾已解决B.民主政治是大势所趋
C.直接民主受到严重挑战D.公民享有充分的权利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王安石认为:“古之取士,皆本于学校。”基于这种理念,王安石非常重视学校培养人才的作用。王安石执政后便进行了学校制度改革。太学是北宋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学府,但存在着诸多弊端,实际上成为品官子弟的“寄应之所”,所培养的人才往往名不副实。王安石创“太学三舍法”,对学生进行考核。在教员方面,除主管官员外,太学设置直讲十名,每两人主讲一经,根据所教学生的道德行为和经术学问的进步或后退人数的多寡,来评定他们的教学成绩,“教导有方”者给予提升,而“职事不修”者则予以贬黜。熙宁八年(1075年),王安石将自己主持撰写的《三经新义》颁于学校,作为学生的必读教材。1071年,神宗下诏置京东、京西、河东、河北,陕西五路学,辟选“经术行谊”之上者为学官,还规定每州给田十顷为学粮保证办学经费。总之,这一时期,学校改革既为变法运动培养了大批人才,也使王安石的革新思想得到比较广泛的传播。

——摘编自游彪《宋史:文治昌盛武功弱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学校制度改革的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学校制度改革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