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47 道试题
2021·全国·一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图1、图2为南北朝时期的文物图片,由此可知

图1 龙门石窟宾阳中洞浮雕北魏《皇帝礼佛图》 图2 河南邓县南朝墓出土“军人着绔褶”画像砖
A.北魏汉化改革彻底B.华夏认同观进一步发展
C.胡服更具有实用性D.民族交融助推服饰变迁
2021-04-20更新 | 358次组卷 | 7卷引用:2020年天津高考真题历史变式题
2 . 下图左侧描绘的是宁夏固原北魏漆棺画中之“舜”的形象(垂裙帽、窄袖为胡服特点),右侧为河南洛阳北魏孝子石棺画像中“舜”的形象(宽袍大袖为汉服特点)。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背景是

A.传说人物的形象具有地域差异B.鲜卑由游牧经济转向农耕生活
C.民间绘画风格发生了重大转变D.北魏孝文帝改革提倡改易服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19世纪中叶先后受到西方势力冲击的两个东亚封建国家--中国和日本,都进行了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近代化运动。晚清数学家李善兰与外国人合译了《几何原本》,徐寿和华蘅芳二人曾在引进西方科技基础上设计制造了第一艘蒸汽船,容闳在推动留学生方面不遗余力。但洋务改革的中心始终是在学习西方的器物层面上,在行政和教育方面的改革十分被动,洋务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19世纪50~60年代日本幕府和各藩的改革,重点也是器物层面。但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就开始全面改革。科技方面,翻译了大量西方科技书籍,大力传播西方的军事技术和科学知识。教育体制方面,相继成立了东京帝国大学、东北帝国大学等高校以及一系列的学术团体和研究机构。这些举措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使日本成为当时亚洲最强的资本主义国家。

——摘编自杨阳《晚清中日科技比较之忧思》

材料二   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末,在“科技立国”基本方针的指引下日本的技术创新模式主要是以引进技术为导向,并加以消化、吸收,进行模仿创新。企业积极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政府进行有效干预,民间力量主导研究开发,产学官三者进行合作创新。80年代以来,日本结束了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模式转变。改革开放后,我国适时提出了科技创新面向经济建设的追赶战略。“863计划”、“星火计划”等相继实施。国家强调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和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2018年中国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5%,发明专利和授权量居世界首位,完成了进入世界前5位的目标。

——摘编自王博《战后日本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研究》、徐炜等《中国科技创新的发展脉络与战略进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日两国科技发展举措的相同之处,并分析近代中国科技发展落后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战后日本科技发展的特点及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现代以来中日科技发展的历史启示。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代大臣傅奕(555年—639年)在政治上不因循守旧,上书《请革隋制疏》。疏中他认为,有隋之季,“违天害民,专峻刑法,杀戮贤俊,天下兆庶同心叛之”。如今官名、律令等仍用隋旧,不甚妥帖。因此,他主张“改正朔,易服色,变律令,革官名,功极作乐,治定制礼”。同时,他还具体地提出两项改革方案:一是减轻刑罚。他在奏疏中说:“周有乱政而作《九刑》,卫鞅为秦制法,始皇为挟书律,此失于烦,不可不鉴。”隋朝更是“专峻刑法,杀戮贤俊”。因此他主张应减轻刑罚。二是减少官员。他在奏疏中说:“官贵简约,夏后百官,不如虞五十,周三百不如商之百。”他主张官多不如官少,精减官员。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傅奕上书《请革隋制疏》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傅奕《请革隋制疏》中有关精简官僚队伍的主张。
5 . 南宋浙东学派强调经世致用,主张积极改革时政。他们却否定王安石采用国家经营生产和贸易方式扩大财政收入的理财方法,尤其反对青苗法、均输法和市易法。这反映了
A.商品经济发展对市场自由的要求B.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文化重心南移
C.理学思想不再适应社会变革需要D.社会结构变化影响国家政策制定
6 . 北魏孝文帝太和四年诏曰:“朕方欲兴灭国于旧邦,继绝世于刘氏”,宣称北魏承继汉朝。太和十五年孝文帝又称“晋既灭亡,天命在我”,遂摒弃十六国政权,直接承继晋朝。孝文帝此举意在
A.消灭其他政权统一中原B.形成南北朝政权的并立
C.剥夺鲜卑贵族政治特权D.树立北魏王朝正统地位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熙宁四年(1071年)在王安石主持下制定“贡举新制”,诸科考试中只保留进士科,罢明经诸科,另设明法科。进士科举考试中不再考诗赋、帖经、墨义,而以考试经义、论、时务策为主,为了给变法大造舆论,王安石主持训释《诗经》《尚书》《周礼》,编成《三经新义》,作为经义考试的依据,又是太学中的基本教材。同年,扩大整顿了京师太学,增加学额,实行三舍法。将学生分为上舍内舍外舍三等。初入学为外舍生,学额200人;又卒业经考试升为上舍生,学额100人。上舍中的“学行卓然尤异者”。经保鉴、考察可以不参加科举考试直接授官。后来又在京师陆续设武学、律学、医学等,培养各类专门人才。

——詹子庆《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实行教育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实行教育改革的意义。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时,英国的工业远落后于其他国家,英国君主赋予了外国熟练工匠特许经营权,鼓励他们定居英国。1624年,英国议会颁发了《垄断法》,正式确立了近代意义的专利法律制度。《垄断法》宣告了以往国王授予的专利权无效,规定以后凡新产品的第一发明人将向其授予专利证书,享有不超过14年独占生产、制造、销售、转移等权利。该法令颁布后,英国专利授权量有了明显的上升。

——摘编自【德】布鲁诺·范·波特斯伯格等《欧洲专利制度经济学:创新与竞争的知识产权政策》

材料二   下表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推行知识产权保护大事记。

1885日本专利所所长高桥是清借鉴欧美经验,主持修订了《专卖特许条例》,对专利的种类、专利的保护期、专利的损害赔偿等做出界定。
1899此前西方要求日本加入旨在明确专利国界、防范国际假冒侵权的《巴黎公约》。日本并未马上答应,反以加入《巴黎公约》为砝码,促成了与西方各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谈判,修约成功后于1899年正式加入《巴黎公约》。
1905因外国人专利申请量剧增,且技术含量较高,日本在借鉴德国的基础上,制定了《实用新型法》,不惜重金引进专利,然后改造创新,产生了大量契合日常生活的实用型发明,助力日本轻工业的发展。

——摘编自陈昌柏《知识产权经济学》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颁布《垄断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近代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特点,并简析日本重视专利立法的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就专利立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谈谈看法。
9 . 王安石变法时,将青苗法在地方上推行的效果作为考核和奖惩官员的依据,甚至向下级官员下达贷款指标,全然忘了自己制定的百姓"愿取则与之,不愿不强也"的原则。该做法
A.表明青苗法违背历史发展规律B.导致变法出现危害百姓的现象
C.促进政府的财政收入持续增长D.说明王安石等人缺少从政经验
2021-03-25更新 | 889次组卷 | 33卷引用:2020年北京高考真题历史变式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李冲(450年—495年),北魏外戚重臣。为人大度,行为严谨,寡欲磊落,勤劳忧国。宗主督护制是自东汉以来,士族门阀地主发展的产物。北魏前期被一直沿用,他们享用"宗主"的名义督护地方,替朝廷征收租赋。在此情况下,"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甚至"百室合户、签丁共籍"的也不乏记载。同时,官吏畏于权势多与"宗主"勾结,"纵富督贫,避强侵弱"。李冲提出,废宗主督护制,实行三长制。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主要负责核查户口,催督租调。冯太后十分赞赏李冲的主张,她说,立三长则科有常准,赋有恒分,包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何为而不可?孝文帝支持李冲的主张,立即"遣使者行其事"。

——摘编自吴少珉《北魏名臣李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冲主张三长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冲提出三长制的意义。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