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北魏统一北方,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
A.封建化过程B.畜牧业化过程C.工业化过程D.汉化过程
2021-04-15更新 | 500次组卷 | 91卷引用:2015-2016学年贵州习水县一中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中世纪的西欧,教会垄断了学校教育,培养传播基督教和管理国家的人才,教会学校的主要课程为“七艺”:文法、逻辑、修辞、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以达到读写《圣经》、领会神学信条的目的。11、12世纪,欧洲许多工商业繁荣的城市出现了城市学校,在这类单一学科私人学校或教会学校整合演变的基础上,大学兴起。1167年,牛津大学创办。学校分为文学、神学、法学和医学四个学院。学生通过公开答辩,可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不同级别的学位。13世纪初,牛津大学获得英国皇家颁布的办学许可证,学校管理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和学生组织联合,选举大学校长为主持人管理学校。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在早期学院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了更多的学院,教学独立自主,学科各具特色,形成了独特的学院制办学形式。牛津大学发展成为一所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据新川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2、13世纪牛津大学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2、13世纪牛津大学教学改革的影响。
3 . 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
2019-01-30更新 | 10638次组卷 | 181卷引用:贵州省湄潭县湄江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4 . 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制思想界”。这主要指的是梁启超宣传了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2019-01-30更新 | 374次组卷 | 61卷引用:贵州省习水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公元前594年,在雅典推行改革,从而将雅典引上民主轨道的是
A.苏格拉底
B.梭伦
C.克里斯提尼
D.伯利克里

6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新乐府运动,是由唐中期诗人白居易、元稹等所倡导的一场诗歌革新运动。“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总而言之,为君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喻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白居易、元稹诗歌理论,基本上来自汉儒。《诗大序》(两汉时期诗学的重要文献,是对儒家“诗言志”学说的较为系统的阐发和总结)中说,所谓诗,可以观盛衰,可以“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关教化,移风易俗”,这是白居易、元稹诗歌的主要思想渊源。立足于儒家诗教理论,白居易全面否定以往突破儒家诗歌理论的诗歌创作,他把《诗经》以下一千多年的诗歌发展史描绘为一部“诗道崩坏”、每况愈下的历史,屈原、陶渊明、李白等人光照千古的诗作均因未直接描写时事、进行美刺劝惩而被加以贬抑……新乐府诗的创作不免会触动到权贵人士,因此在推展上并不顺利。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遭谤被贬,远谪江州,新乐府运动也因之受挫。

——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下)》

(1)请回答:根据材料概括唐中期新乐府运动对诗歌的改革方向。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新乐府运动进行评价。

2017-05-13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大索貌阅是严密清查户口的一项措施。开皇五年,隋文帝下令在全国各州县大索貌阅,核点户口。所谓“大索”,就是清点户口,并登记姓名、出生年月和相貌,目的在于搜括隐匿人口;所谓“貌阅”,则是将百姓与户籍上描述的外貌一一核对,目的在于责令官员亲自当面检查年貌形状,以便查出那些已达成丁之岁,而用诈老、诈小的办法逃避承担赋役的人,隋文帝还规定,凡出现户口不实的情况,地方官吏里正、保长、党长要被处以流刑。同时又规定,凡堂兄弟以下亲属同族而居的,必修分立户口。此次检查新增户口164万多,大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壮大了隋朝国力。唐代继承隋法,把貌阅加以完善及制度化。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
(1)根据材料,概括隋文帝大索貌阅的具体措施。
(2)根据材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文帝推行大索貌阅所产生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明治维新前夕,倒幕派就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反对幕府将军的统治。明治维新开始以后,“政权建设是明治政府一切举措的重中之重,维新势力打着‘尊皇’的旗号,把远离权力中心几个世纪之久的天皇重新抬出来。”日本维新势力这样做的目的是
A.结束封建割据建立近代国家
B.实现君主立宪制的政治目标
C.重建以天皇为首的专制统治
D.借助中央王权推动经济发展
2016-12-13更新 | 426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5-2016学年贵州习水县一中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9 . 仔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男子授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授露田20亩,不授桑田。死亡者或年满70岁后免课者,露田归还国家。桑田为世业,身死不还官,桑田须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不适合种蚕桑的地方,改授麻田,男子10亩、女子5亩。露田、麻田均不得买卖,桑田也限制买卖。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鲜卑族人所穿的不同服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土地制度?其影响是什么?
(3)从内容和影响方面归纳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的共同点是什么?
2016-12-12更新 | 6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2014年贵州遵义航天高中高二下期期中文综历史试卷
10 . 王充说:“(战国)六国之时,贤才为之臣。”这说明战国时期:
A.已实现了集权统治B.分封制度趋于瓦解
C.选官标准已经改变D.诸侯争霸不断加剧
2016-12-12更新 | 7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2014年贵州遵义航天高中高二下期期中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