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6 道试题
1 . 宋朝史料记载了宋神宗对当时北方民族政权的担忧,“二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比之汉、唐,最为强盛。”这一材料主要反映了(     
A.范仲淹实行“庆历新政”的背景B.杨炎建议实行两税法的背景
C.王安石主持全面变法的背景D.南宋政权偏安于江南的原因
2 . 有学者说:在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没有晚清时期这样频繁地进行“新政”、“变法”。短短70年间,全国规模的新政、变法就进行了三次:19世纪60年代后的洋务新政、19世纪末的戊戌新政、20世纪初的清末新政。以下关于三次新政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推动了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
B.都有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C.都在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下发生
D.都未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最终失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公元522年,鲁郡百姓为纪念太守张猛龙兴办学校的功绩德行,特意刻碑铭记。该碑书体质朴方严,魄力雄强(如图),学者们认为该风格正是当时社会审美、时代风貌的体现。与此风格有关的背景是
A.胡服骑射B.三国争锋
C.鲜卑改革D.儒道交融
4 . “日本土地兼并盛行,贵族们割占山海林野以为己财。统治者专擅朝政,征调民工修建陵墓,发动征伐新罗的战争,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渊请安和高向玄理于640年从中国回到日本,他们经历了隋唐两代,吸收了丰富的文化知识和统治经验。”分析以上材料叙述的是
A.明治维新的结果B.大化改新的结果C.大化改新的背景D.明治维新的背景
2021-08-08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五校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文)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边是小明同学关于学习日本幕府统治的历史笔记,其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德川幕府的锁国政策,其利弊一直以来众说纷纭
B.从镰仓幕府到德川幕府时代,日本幕府统治约持续四五百年
C.17世纪的德川幕府为应对世界变局而实施锁国政策
D.日本幕府体制是在中央集权体制瓦解的背景下形成,其武士道精神对日本影响深远
6 . “求变”、“求新”是中国历史的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中华文化传承不息的重要原因。下列关于北宋范仲淹、王安石,明朝张居正变法相同背景的描述正确的一组是
①政治腐败   ②财政困难   ③农民起义   ④生产关系剧烈变动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7 . 俄国1861年改革与中国百日维新的共同点有
①都在战争失利的背景下开始   ②先进知识分子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③都没有触动君主专制政体   ④都使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④D.②③
2020-04-13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中国古代出现许多变法和改革,促进了社会进步。回答下列小题
1.《史记·商君传》中说“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商鞅这项变法措施最重要的积极意义在于
A.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B.废除世卿世禄制度
C.革除了陈风陋习D.强化了对基层民众的管理
2.北魏孝文帝实行均田制,其主要特点是
A.政府分配的土地全部归农民所有
B.耕种国家土地的农民承担国家的租税役
C.限制地主土地兼并,均衡农民和地主土地
D.将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
3.王安石变法的主要背景是
A.国家积贫积弱B.割据势力太大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C.相权过大,皇权受到威胁D.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农业受到冲击
4.王安石的“青苗法”和“募役法”共同作用是
A.增加政府收入
B.限制土地兼并
C.提高军队战斗力
D.增加耕地面积
2020-02-09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陈旭麓说:“知识分子是民族的大脑,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们的使命。”导致1300多名举人发起“公车上书”,要求变法图强的历史背景是
A.鸦片战争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马关条约》的签订D.清政府腐朽统治
10 .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兴起的相同背景是
A.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B.民族危机的加深
C.统治阶级内部的分化D.封建专制的强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