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1 道试题
1 . 北魏孝文帝于太和元年、太和十一年两次修改律令旧文,"凡八百三十二章,门房之诛十有六,大辟之罪二百三十五,刑三百七十七。除群行剽劫首谋门诛,律重者止枭首",废除或降等了过去的车裂、腰斩、夷五族等残酷的刑律。这一做法客观上(     
A.整合政治认同以维护统治B.缓和社会矛盾以加快融合
C.开启了律令儒家化的进程D.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2 . 1901年,梁启超在《南海康先生传》中提出,其师康有为是“孔教之马丁·路德”。然而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人士在提到路德时,几乎都是集中于对路德个人事迹的论述和对其勇气的称赞。由此推知(     
A.改良主张缺乏群众基础B.制度改革难以深入人心
C.国人抵触西方思想传播D.维新变法具有空想色彩
2023-06-04更新 | 494次组卷 | 7卷引用:陕西省2023届高三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进入19世纪以来,随着日本商品经济的发展,城乡中出现了一批豪农豪商,甚至冒出“少数象三井鸿池那样的大富豪,(他们)称霸全国商业界并贷巨款给幕府和各藩”,“大阪商人一怒,天下诸侯惊惧”。材料所述现象(     
A.缓和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B.使社会关系日益趋向紧张
C.拉开了社会制度变革序幕D.对明治维新具有一定影响
4 . 王安石变法中设置的市易务,不仅严格立法以抑兼并,而且参与到市场的直接经营当中,增加商税,如市例钱,以及坊场、河渡之关税,进一步扩大征榷范围等。据此可知,王安石的这一变法举措(     
A.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矛盾B.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C.加大了政府对工商业干预D.减轻了人民的差役负担
2022-10-07更新 | 3833次组卷 | 35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百日维新”前,梁启超任教于湖南时务学堂,“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又窃印《明夷待访录》《扬州十日记》等禁书,“加以案语,秘密分布,传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众”,于是“湖南新旧派大哄”。这反映出,当时(       
A.革命已成为主要思潮B.维新派变法策略未能统一
C.变法思想的根本转变D.维新派侧重动员民众变法
2022-06-16更新 | 13559次组卷 | 92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关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文)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维新变法期间,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变法改革,但在上《请厘正学术造就人才折》中称“康有为平日所著《孔子改制考》一书……其徒和之,持之愈坚,失之愈远,嚣然自命,号为‘康学’,而民权平等之说炽矣”,并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这种主张(       
A.推动了新旧势力的合流B.试图突破“中体西用”束缚
C.有助于减少变法的阻力D.意在彻底否定变法理论基础
2022-06-09更新 | 12756次组卷 | 95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关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文)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康有为在甲午战前,即上书言事。到乙未之岁,又联合入京会试的举人,上书主张迁都续战,因陈变法自强之计。书未得达,和议成后,他立强学会于北京,想联合士大夫,共谋救国。由此可知,维新变法
A.得到知识分子的广泛支持B.斗争策略立足于国情
C.与救亡图存需求紧密相连D.将反清与反帝相结合
8 . 商鞅把历史分为上世、中世和下世。上世是“天地设而民生”的时代,“民知其母而不知其父”;中世是“上贤而悦仁”的时代,这是说推选贤者来主事;下世是“贵贵而尊官”的时代,国家建立,君主、职官和禁令也都有了。据此可知,商鞅认为
A.生产力发展推动了文明产生B.君主专制制度是历史的必然
C.应当尽快建立血缘等级制度D.改革是历史进步的核心动力
9 .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赳赳老秦,复我河山。”有“老秦”之誉的秦国崛起奋进并走向强大,无疑为秦王嬴政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列关于战国时期“秦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实施按军功大小封赐的军功爵制B.将秦、赵、燕北部长城连接起来
C.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D.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
2022-04-09更新 | 524次组卷 | 6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富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正光(魏明帝正光元年,520年)以前,户口数比太康(西晋武帝)年间增加了一倍。照一倍计算,魏当有户五百余万,口三千余万……有水田之处,都要通渠灌溉,促进了水渠发展。出现上述情况,主要得益于
①均田制的推行   ②俸禄制的广泛推行
③孝文帝重视农业水利工程的修建   ④北魏时期铁犁和牛耕的广泛使用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