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商鞅和他的家族消失了,秦国却并没有废除商鞅实行的新法,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要想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要看商鞅新法都有哪些内容。变法第一阶段的内容主要有两条:鼓励耕织,以生产粮食布帛多少为标准,超出规定的,可以免除其自身的徭役;奖励军功,以在前线斩获敌人首级多少来计算,按照军功大小授予不同爵位和田宅。贵族凡是没有立军功的就不再有爵位,同时不能享受特权。变法第二阶段的内容主要也是两条: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分为31个县,官员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命;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制,允许自由买卖,鼓励开垦荒地,平衡赋税。

——摘编自李燕子《秦惠王杀了商鞅为什么不废除商鞅变法的内容?》


(1)根据材料,归纳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国没有废除商鞅新法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商鞅变法的耕战政策和法制思想存在着严重的偏差。为了富国强兵,变法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没收其妻子为官奴婢)。”这种政策,到了秦始皇时代,更是变本加厉,他竟把商人与逃犯一样看待。为了推行法制,商鞅变法“燔《诗》《书》而明法令”,他认为《诗》《书》等都是一些“巧言虚道”,能使人怠于农战。这种政策发展到秦始皇时,更是“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为了推动新法的实施,商鞅提出“重罚轻赏,则上爱民,民死上;重赏轻罚,则上不爱民,民不死上”的观点。为此,他极力鼓吹君主独裁,以便树立绝对权威。这种思想发展到秦始皇时,更是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总之,我们不能忽视商鞅变法的消极影响。

——摘编自洪家义《论商鞅变法》


(1)根据材料,概括商鞅变法存在严重偏差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变法的消极影响。
2021-05-21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县第二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5月摸底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省名时间每两田赋银摊丁银摊征方式备考
广东康熙五十五年1.069(钱)各州县计摊“丁随地起”,“见于明文者,自广东始”
直隶雍正二年2.07(钱)通省计摊“雍正六年,又以长芦灶丁摊入亩”
福建0.5273.12(钱)各州县计摊屯田摊入丁银,每田银一两摊入0.0831.448
陕西1.53通省计摊《清史稿》
甘肃河东1.53
河西0.106
通省计摊《清史稿》:“河东粮轻丁多,河西粮多丁少”,故“河东丁随粮办,河西粮照丁摊”

——摘编自《清史稿》《清世宗实录》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此番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此番改革的影响。
2021-04-19更新 | 96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县第五中学2021届高三5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由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行政审批已被日益广泛地运用于许多领域,对于保障、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一种国家管理的重要制度。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上海市为了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逐步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先后开展了7次集中清理,共取消、调整行政审批事项2964项。虽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改革推进速度慢、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权力部门化、利益化的问题依然存在、向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部门倾斜力度还不够等。

——摘编自王琳琳《上海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海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上海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时,英国的工业远落后于其他国家,英国君主赋予了外国熟练工匠特许经营权,鼓励他们定居英国。1624年,英国议会颁发了《垄断法》,正式确立了近代意义的专利法律制度。《垄断法》宣告了以往国王授予的专利权无效,规定以后凡新产品的第一发明人将向其授予专利证书,享有不超过14年独占生产、制造、销售、转移等权利。该法令颁布后,英国专利授权量有了明显的上升。

——摘编自【德】布鲁诺·范·波特斯伯格等《欧洲专利制度经济学:创新与竞争的知识产权政策》

材料二   下表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推行知识产权保护大事记。

1885日本专利所所长高桥是清借鉴欧美经验,主持修订了《专卖特许条例》,对专利的种类、专利的保护期、专利的损害赔偿等做出界定。
1899此前西方要求日本加入旨在明确专利国界、防范国际假冒侵权的《巴黎公约》。日本并未马上答应,反以加入《巴黎公约》为砝码,促成了与西方各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谈判,修约成功后于1899年正式加入《巴黎公约》。
1905因外国人专利申请量剧增,且技术含量较高,日本在借鉴德国的基础上,制定了《实用新型法》,不惜重金引进专利,然后改造创新,产生了大量契合日常生活的实用型发明,助力日本轻工业的发展。

——摘编自陈昌柏《知识产权经济学》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颁布《垄断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近代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特点,并简析日本重视专利立法的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就专利立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谈谈看法。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共和国盐业大事记(部分)

20世纪50年代1950年财政部成立了具有行政管理和生产经营双重职能的盐务总局和中国盐业公司及各地区的分公司和直属机构,负责全国盐的生产和运销的计划管理。1952年盐务总局划归轻工业部,1954年中国盐业公司并入盐务总局,合并后的盐务总局承担全国盐的产销和税收任务,其控制的盐销售量占全国的90%
20世纪80年代1987年,国家经贸委成立中国盐业总公司,实行与盐务总局一套机构、两块牌子"的建制。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撤销盐务总局,成立中国盐业协会。
20世纪90年代19956月,国务院颁布了《食盐专营办法》,对食盐产销实行国家指令性计划管理,对食盐价格实行政府定价
21世纪初20031月,国家经贸委将盐改列为当年经济运行8项重点工作之一。2011年取消食盐专营,实行食盐市场化。20165月国务院公布《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放开所有盐产品价格,取消食盐准运证,允许现有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进入流通销售领域,食盐批发企业可开展跨区域经营。

——摘编自赵亮《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助推企业创新转型》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我国盐业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盐业改革的意义。
7 . 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事件对日本政治、经济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2)指出图三谈判的最终结果。
(3)图三与图一相比,对你有什么启示?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今介甫(王安石)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司马光《家传集》

材料三   20世纪末叶提及王安石,我们只更感到惊异: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当王安石对神宗赵顼说“不加税而国用足”,他无疑的已知道可以用信用贷款的办法刺激经济成长。当生产增加货物流通时,即使用同一税率也能在高额的流通状态里收到增税之成果。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有力的促进了中国的社会转型?
(2)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转型的时期,社会转型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材料二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用贷款的办法刺激经济的增长”的措施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自有史以来,中国之不竞,未有甚于宋之时一者也。宋之不竟,始焉起一于黄袍加身而上位的大祖之猜忌也。北宋自宋真宗时起、大兴科举、采用恩荫制、奉行“恩逮于百官唯恐其不足”的笼络政策;为抵御北方民族的南一下,大一量养兵。荆会立志改变“弋百年之积,帷存空萍”的局面,以为国民经济所以日悴者,由国民不能各遂其力从事生产也。公之志,在制兼并,济贫乏,变通天下之财以富其民而致天下于治。于是制置三司条例司,公所创立之财政机关也。其青苗、均输、市易诸法皆此本意也。此义也,近数十年来乃大盛于欧美两洲,命之曰社会主义。其说以国家为大地主、大资本家、大企业家,而人民不得有私财。本意欲以摧抑兼并,万一行之不善,而国家反为兼并之祸,则民何诉焉?而盗臣之因缘以自肥,又无论也。故荆公之政策,其于财政上所收之效岁颇丰,而于国一民经济上所收之效滋音,良以此也。

——摘编自梁启超《王安石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当时北宋政府面临的严重问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全面分析王安石变法中的理财措施所产生的影响。
10 . 对于秦国的强国之道,古今论者见仁见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弱国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则民用矣……强国之民,父遗其子,兄遗其弟,妻遗其夫。皆曰“不得(敌首),无返!”

——《史记商君书》

材料二   秦之胜在于官僚制度的建立,政治行政中心所体现出来的秩序和强权。一个巨官僚机器的高度精密可靠的运转,本身就被视为最高目的。在这种秩序崇拜的权力哲学之中,吏员不过是官僚机器的齿轮与螺钉,民众不过是人格化的力役和赋税。他们仅仅在数量和功能上具有意义。

——阎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

材料三   有虎狼之民,牛马之士,国虽治,政虽理,其民不人。世之有民也,固先于国,且建国以为人乎?

——章太炎《国故论衡原道下》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采取了哪些弱民强国的措施,并指出其目的和影响。
(2)材料二认为秦的强国之道是什么?指出材料二与材料三对秦强国措施弊端的共同认识。
(3)概括三则材料作者对强国之道各自认识的立足点。
2020-10-13更新 | 527次组卷 | 14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吉林油田第十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