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2020·江苏·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10分)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武士阶级的变化是近代日本社会转型的一个缩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武士中不论大小,一般都很贫困,尤其是那些俸禄低微的武士,更是困苦至极。穷武士中,甚至于出卖祖上传下来的武器”,一些中下级武士迫于生计,也不得不屈身从事过去被人瞧不起的商业或手工业,逐渐产生了反抗思想。

——摘编自《世事见闻录》

材料二

1871年是最重要的一年,6月,平民被准许骑马,9月,武士被允许“散发”、“废刀”,10月,准许武士和平民通婚。据统计,1872年日本有士族425872人,加上家属合计1941286人,他们每年领取的俸禄消耗了日本政府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明治政府采取了渐进的手段,以发行债券或赎买等方式逐渐取消俸禄,消灭了武士阶级。

材料三

在日本的近代化中,武士曾经起过独特的作用。它既是倒幕的领导者、明治维新后近代化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又因近代化的推行而逐步衰落。然而武士道精神却并未随之消亡,而是在日本社会中长期延续下来,影响到其近代化道路的选择。

——摘编自吴乃华《论武士与日本的近代化》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归纳当时日本武士的地位和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治政府逐步消灭武士阶层的举措及目的。(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武士在日本近代化进程中起到了什么“独特的作用”。(3分)
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2019年是京张铁路通车110周年纪念,也是杰出的工程师詹天佑逝世100周年纪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詹天佑是中国铁路之父,为中国铁路事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在詹天佑的主持下,1909年京张铁路全线胜利通车。京张铁路的工程难度之高在当时的筑路技术条件下堪称之最,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铁路早期技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的过程。詹天佑将在修建京张铁路时草拟的毕业生升转帮工程司暨递升副工程司办法,以及应具备合格之品行及学识的要求,正式规定章程。这为科技人才的成长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1905年,詹天佑大力倡导全国铁路采用1.435米(4英尺8英寸半)的国际标准轨距。1918年在交通部公布的《国有铁路建筑标准及规则》中又明确规定了这一标准,以后中国各时期的政府均以此为据。

——摘编自刘宁《非凡的詹天佑》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京张铁路在中国铁路建筑史上的历史地位,分析詹天佑对中国铁路建设的重要贡献。(6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詹天佑身上体现了哪些优秀的品质。在新史学理念的影响下,人物传记进入史学家的视野,这表明史学研究出现了怎样的变化?(4分)
C.[探索历史的奥秘]玛雅文明是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杰出代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当我们面对着玛雅遗址异常灿烂的古代文明,谁都会情不自禁地问:这一切是怎么来的?史学界的材料表明,在这些灿烂文明诞生以前,玛雅人仍巢居树穴,以渔猎为生,其生活水准近乎原始。有人甚至对玛雅人是否为美洲土著表示怀疑。因为,没有证据表明,南美丛林中这奇迹般的文明存在着一种渐变,或称过渡阶段的迹象。没有一个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难道玛雅人的这一切是从天而降的吗?


的确,这一切是从天而降的。地面考古没有发现文明前期过渡形态的痕迹,分析在此之前的神话传说,也无线索可言。玛雅文明仿佛是一夜之间发生了又在一夜之间轰轰烈烈地向南美大陆扩展。

——上述材料摘编自《古代文明未解之谜》

材料二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报刊的一些文章看,认为包括医学、历法、习俗、音乐等方面印第安与中国古代十分相似。另外,墨西哥瓦哈卡地区印第安人“我”“你”“他”的发音及玛雅人“人”“镇”“银”等发音与汉语发音相同。美国考古学家也宣称在美西海岸海底发现了3000年前古代中国的石锚……总之,关于中国古人早就到达美洲的说法,差不多已持续200多年了。

——摘编自钟婴《印第安人会是我们的远亲吗?》


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玛雅文明的主要成就。材料一中对玛雅文明的由来持什么观点?(4分)
(2)据材料二,概括“美洲文明与中华文明有关联”的主要依据。(6分)
D.[世界文化遗产荟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皖南古村落,地处安徽南部的山岭川谷崎岖之中,与山有着浓浓的情怀,素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说。但皖南古村落同样与“生于斯长于斯”的水有着不解之缘。……正是由于皖南古村落聚居环境的独特性,其水景观也呈现独有的特征。它既不同于江南水乡古镇般水气氤氲如泽国,也不同于黄河中游的“关中八水”般浩浩然泾渭分明,更不同于西南高原的江河般漭漭奔腾。

——摘编自朱姝莹、陈永生《皖南古村落水景观特征分析》

材料二   

徽州文书是指宋朝到民国徽州所属六县及与之相毗邻的淳安等县遗存的契约文书,呈现出以土地文书(土地所有权、经营方式的变动等)、商业文书(商业合同、账簿等)、宗族文书(祭祀、族规、家法等)为大类的特色。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皖南古村落水系的特征,并分析其水系独特的原因。(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徽州古文书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6分)
2020-03-06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学科网3月第一次在线大联考(江苏卷)
2 . 唐前期的生机与活力是300多年“胡汉融合”的成果。阅读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   胡人政权的统治者中汉化最积极、最彻底的当属北魏的孝文帝拓跋宏。为了促进鲜卑社会的汉化,他以非常坚决的态度将都城迁到了中华文化的中心地带洛阳。他对反对派进行了毫不留情的镇压,甚至处死了坚持民族服装打扮的皇太子。他认为如果是中华文化的正统继承者,生活习惯必须与汉人一致,血统上也应该推进鲜卑人的彻底汉化。

——摘编自王珂:《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

材料二   从制度层面看,隋唐在典章制度上的因袭和创置,主要渊源于三条线索。其一,北魏、北齐系。其二,南朝梁、陈系。其三,西魏、北周系。上述三系对隋唐的影响虽错综复杂,但毋庸置疑的是,隋唐制度传承因革的来源既非纯粹的汉族传统,亦非完全的胡人旧俗,而是在民族融合基础上形成的“混合品”。

——摘编自王家范:《大学中国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孝文帝的汉化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唐前期在中央官制和赋税制度上对魏晋南北朝制度的继承和创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为了整治吏治,宇文泰将贪赃者放宽到满三十匹才处大辟死罪,这比《梁律》的“满十匹处死”和北魏北齐的“脏满一匹者死”都要宽松,但这是为了更好地执行法律,他赫然公告:“杀一利百,以清王化,重刑可也。”史书记载,宇文泰“用法颇严”,一旦发现贪脏枉法的官吏,即给予惩治。对于以前的贪官,宇文泰还制定了“征备之法”,就是以前犯的事赦免,但只要有线索可以追查到的,一定要追查到底,记录在案,贪脏所得一定要追索回。建立文案程式,所办事项都要绩效勾检,确保落实。所有收支都要黑笔记入,红笔记出,收支数据一目了然。若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对这股起于北疆的政治集团能取得三国竞逐的最后胜利称羡不已:“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但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制度反腐的胜利。

——《人民文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宇文泰整倾吏治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宇文泰整顿吏治的作用。
4 . 历史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唐朝在申报户籍信息的时候,必须接受一道叫做“团貌”的程序,衙门在居民登记户籍时,要查验年龄和相貌,记录有人户的肤色、身高、面部等特征,以防止有人虚报年龄或假冒残疾来逃避赋役,也可作为居民户脱籍逃亡后的追捕线索。阎查无误之后,便根据年龄大小在户籍档案上注明“黄小中丁老”,按唐朝的法律,男女3岁以下为“黄”,15岁以下为“小”,20岁以下为“中”,男性居民21岁以上为“丁”,60岁为“老”。唐代户籍制度形成了“编户”与“非编户”两个不平等的阶级,编户为良民(自由民),非编户为贱民(非自由民)。贱民没有资格编户,只能附籍于主家。

——曾庆江《户籍册上的古代中国》


材料二
宋朝的户籍制度也不再将国民分为“良民”与“贱民”,而是根据居城或居乡,划为“坊郭户”与“乡村户”,又根据居民有无不动产,划分“主户”与“客户”,再以家庭财产之多寡,将主户划为不同户等。按宋朝立法,客户要退佃离开,地主是不可以阻挠的。宋代城市是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流入,生活一年以上,便可获得当地户口。

——中国少年国学院《盘点古代居住证管理办法》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户籍制度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改革户籍制度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西学中源说”认为:西方的某些事物源出中国,中国学习这些事物乃是恢复旧物,不是学习西方。19世纪6090年代,此种说法最为盛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诗》皆言君主,惟《尧典》特发民主义。……辟四门以开议院。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1898年)

材料二:彼欲广孔教之范围也,于是取近世之新学新理以缘附之,曰某某者孔子所已知也,某某者孔子所曾言也。……故吾最恶乎舞文贱儒,动以西学缘附中学者,以其名为开新,实则保守,煽思想界之奴性而滋益之也。

梁启超《保教非所以尊孔论》(1902年)

材料三:《孔子改制考》着重宣传孔子“托古改制”思想,康有为把孔子尊为“托古改制”的教主,把“六经”说成是孔子“托古改制”范本。这样康有为用以证明自己的变法主张,不但没有违背孔子的遗教,而且是孔子改革思想的真正继承者。经过康有为的装扮,孔子成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先师,以此来抵制封建顽固派对变法维新的阻挠和压力。

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史》

(1)结合孔子的政治理想,分析材料一中康有为的看法是否得当。

(2)根据所学知识,概述康有为是如何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的。

(3)综合本题所有线索,评价“西学中源说”。

2016-12-12更新 | 39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4) |

6 . “西学中源说”认为:西方的某些事物源出中国,中国学习这些事物乃是恢复旧物,不是学习西方。19世纪6090年代,此种说法最为盛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诗》皆言君主,惟《尧典》特发民主义。……辟四门以开议院。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1898年)

材料二:彼欲广孔教之范围也,于是取近世之新学新理以缘附之,曰某某者孔子所已知也,某某者孔子所曾言也。……故吾最恶乎舞文贱儒,动以西学缘附中学者,以其名为开新,实则保守,煽思想界之奴性而滋益之也。

梁启超《保教非所以尊孔论》(1902年)

材料三:《孔子改制考》着重宣传孔子“托古改制”思想,康有为把孔子尊为“托古改制”的教主,把“六经”说成是孔子“托古改制”范本。这样康有为用以证明自己的变法主张,不但没有违背孔子的遗教,而且是孔子改革思想的真正继承者。经过康有为的装扮,孔子成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先师,以此来抵制封建顽固派对变法维新的阻挠和压力。

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史》

(1)结合孔子的政治理想,分析材料一中康有为的看法是否得当。

(2)根据所学知识,概述康有为是如何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的。

(3)综合本题所有线索,评价“西学中源说”。

2017-08-04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第二次适应测试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