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央视主持人水均益说:“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讲,日本是我们最近的邻邦。一衣带水这个词几乎成了我们形容日本时必不可少的词汇。然而,在地球上现有的国家中,日本却是离我们最远的一个国家。”中日之间存在着“情感距离”,始终不易被拉近。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日两国在19世纪中叶面临怎样的共同困境?为了摆脱困境,19世纪60年代,两国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分别发起了什么运动?

(2)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起的哪一事件挑起了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战争期间日军制造了哪一起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侵略战争也使日本人民备尝战争的苦果,如图反映了1945年8月广岛的景象,它是哪次空前军事行动的结果?

(3)今年是中日正式建交多少周年?中日正式建交的标志是什么?

(4)中国和日本是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大国,中日合作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举出两个中日两国都加入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国际或区域组织的名称。

(5)综上所述,你认为怎样才能实现中日关系的友好发展?

2018-01-07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五单元单元检测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60年,忽必烈称帝,建元中统,封八思巴为国师。至元二年元旦,八思巴至乌思藏拉萨。在萨斯迦修建了塔庙,并为七座纪念前辈教主的灵塔树立伞盖、金铜法轮及金顶,用金汁写制显密经典及般若等经二百余部,同时还向名师大德求学问法,增广见闻。

六年,八思巴回到大都,向元世祖献上了受命创制的蒙古新字。元世祖大悦,随即颁行天下。次年,封八思巴为大宝法王,大元帝师,赐玉印。作为帝师,八思巴向皇帝、皇后及太子讲经说法,祈求福寿,并广做佛事,佑国久安。

八思巴在萨斯迦期间,免除了原来还是由他任命的公哥监卜的本钦职务,以尚尊代之。同时,指定恰纳的遗腹子答耳麻八剌为萨斯迦款氏家族与教主的继承人。

1280年11月22日,八思巴在萨斯迦中的拉康喇让中逝世,终年46岁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八思巴改革的积极意义。
2020-09-16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材料   1260年,忽必烈称帝,建元中统,封八思巴为国师。至元二年元旦,八思巴至乌思藏拉萨。在萨斯迦修建了塔庙,并为七座纪念前辈教主的灵塔树立伞盖、金铜法轮及金顶,用金汁写制显密经典及般若等经二百余部,同时还向名师大德求学问法,增广见闻。

六年,八思巴回到大都,向元世祖献上了受命创制的蒙古新字。元世祖大悦,随即颁行天下。次年,封八思巴为大宝法王,大元帝师,赐玉印。作为帝师,八思巴向皇帝、皇后及太子讲经说法,祈求福寿,并广做佛事,佑国久安。

八思巴在萨斯迦期间,免除了原来还是由他任命的公哥监卜的本钦职务,以尚尊代之。

同时,指定恰纳的遗腹子答耳麻八剌为萨斯迦款氏家族与教主的继承人。

1280年11月22日,八思巴在萨斯迦中的拉康喇让中逝世,终年46岁。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八思巴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八思巴改革的积极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明朝末年,蒙古族土尔扈特人为了寻找新的生存环境,高开新疆故土,来到尚未被沙俄占领的伏尔加河下游。1640年,首领和鄂尔勒克返回准噶尔参加东西蒙古各都各王公会盟,制定《蒙古一卫拉持法典》,该法典成为各部蒙古共同遵守的根本大法。1645年起,沙俄多次出兵,与土尔扈特部发生冲突,要求土尔扈特部臣服,遗到拒绝。1657年后,土尔扈特多次向清朝进贡,并派使团到北京。1714年,清朝使团回访,土尔扈特部首领阿玉奇表示蒙古“衣服式,略与中国同,其俄罗斯乃衣服、语言不同之国,难以相比。"”1770年,俄国征调两万余土尔扈特人参加对土耳其的战争,首领渥巴锡从前线归来,秘密召开会议,决定东归祖国。1771年1月,渥巴锡带头点燃了自己的木制宫殿,率领十七万人踏上东归征程。

7月,在沙皇军队的堵截中,土尔扈特部历经艰难抵达伊犁河流域,清军总管会见渥巴锡等人。此时东归的土尔扈特部仅剩六万余人。10月,渥巴锡在木兰围场见乾隆帝。10月27日乾隆帝立《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和《优性土尔扈特部众记》两碑,以资纪念。

——摘自马汝珩、马大正《飘落异域的民族》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渥巴锡率部回归祖国。
2019-06-05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重庆市第八中学2019届高三高考全真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图一:


图二:186133日农民们在农庄里听到贵族宣读“二一九法令”时的情景。


图三:200567日,俄罗斯政府在莫斯科红场旁边竖立起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首座塑像。



问题:
(1)图一说明了什么问题?
(2)解释图二中“农民亲吻贵族的脚背”的现象。
(3)你认为俄罗斯政府在2005年竖立起纪念亚历山大二世塑像的原因是什么?
2020-04-02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上海市长宁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材料   晚清的音乐思想领域,仍固守着天朝帝国中华礼乐观。辛亥革命时期,广大有识之士积极倡导对音乐进行改良。最早提出音乐改良的匪石,主张以西乐为本彻底改良中乐,希望在社会、学校、家庭中全面普及音乐教育。曾志志则提出“为中国造一新音乐",认为新音乐有益于社会改良。他将西方古典音乐理论视为学习音乐或作曲的入门基础学科,编写了中国最早比较系统介绍西方音乐体系的《乐典教科书》。当时新音乐的主要形态是学堂乐歌。学堂乐歌伴随着学校音乐教育兴起,起初多以日本和欧美的曲调填词,后来用中国民间小曲或新创曲调,供学生集体咏唱.学堂乐歌的代表作有《何日醒》《勉女权》《黄河》《出征军人》《光复纪念》等。这一时期出现了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志等第一代国民音乐教育家。民国成立后,由蔡元培担任教育总长的教育部将音乐课作为中小学和师范学校的必修课。蔡元培认为“唱歌,美育也”,在他的推动下,音乐美育思想不断发展。

——摘编自冯春玲、冯长春《中国近代新音乐文化的滥觞》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时期音乐文化改良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时期音乐文化改良的意义。
7 . 对叩关者是礼赞还是指控?日本人对“黑船来航”的历史态度提供了一个不一样的观察视角。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53年7月8日,时任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的佩里率4艘黑色军舰,载炮七十三门,闯入浦贺港。他将美国总统的亲笔信递交幕府。美国总统在信中说道:日美两国都物产富饶,太平洋虽宽阔,蒸汽船十八个昼夜既可抵达日本,互通有无,对双方都有好处。另外,美国船只出海捕鲸,常航行到日本近海。这些船只或遭飓风,或遭海难,搁浅日本海岸之时,希望日本能为船员和货物提供避难场所。第三,美国去往中国的蒸汽船,需消耗大量燃料、食物和淡水。希望日本能开放一两处港口,方便船只靠岸、修理,船员上岸购买补给。

——(日)三谷博《黑船来航》

材料二   


在日本神奈川县横须贺市的久里滨,有一座佩里公园。当年由佩里率领的黑船登船的地点,竖立了一座佩里登陆纪念碑,上有前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亲笔手书:“北米合众国水师提督佩里上陆纪念碑”。

在佩里公园里,每年都有由民间组织的开国纪念活动,人称“黑船祭”。在纪念表演活动中,当年的“入侵者”以英雄的姿态出现。

材料三   旅日作家李长声曾经指出:“中国人看日本,有几个毛病。一个毛病是习惯用中国人的眼光和心思一厢情愿地诠释日本”。厌恶日本的,凡事都说日本坏。喜欢日本的,“凡事都说日本好”。为迎合这些人的心理需求,各种耸人听闻的讲法,便以讹传讹地泛滥开来。另一方面,中国人又习惯用殖民、侵略、反帝、反封建等叙述模式,去理解日本近代史。因是削足适履的操作,在很多问题上难以自圆其说。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分析美国总统亲笔信所要表达的主要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幕府的应对之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人为佩里树碑立传的原因。
(3)据材料三,分析如何才能避免“中国人看日本,有几个毛病”的问题?
2019-11-22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选修)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59年民主改革前,西藏长期处于政教合一、僧侣和贵族专政的封建农奴制社会。西藏的农奴主们不到西藏人口的5%,却占有西藏的全部耕地、牧场、森林、山川以及大部分牲畜。占到西藏总人口95%的农奴们,不但要承担极其沉重的赋税,一年之中还至少有三分之二时间为庄园主提供无偿劳役,既无工资,也得不到饭食,完全失去了人身自由……1951年,西藏获得了和平解放。1959年3月,西藏分阶段、有步骤进行民主改革。第一步开展反压迫和减租减息运动。第二步是将参加叛乱领主的生产资料实行没收、分配给贫苦农民和牧民。民主改革为西藏的发展繁荣开辟了崭新的道路,在世界屋脊上铸起了一个野蛮与文明、黑暗与光明、落后与进步的分水岭。

——摘编自《从苦难走向辉煌——纪念西藏百万农奴解放50周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的影响。
2019-05-08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社会发展需要改革,改革艰难前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而历史上惊人相似的际遇,往往酿造出天壤之别的结局。秦孝公时,国家贫弱,守旧势力强大,东方六国又交相侵伐,但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面貌为之一新,并最终统一了天下;晚清时节,人民起义此伏彼起,政府财政困难,列强又虎视眈眈,但戊戌变法的结果,却最终葬送了大清帝国……
材料二   秦国很小,传统的惰性力量较弱,来自旧贵族的阻力并不十分强大,拥有军政大权的秦孝公、商鞅锐意改革,把所有的变法措施都贯彻到底,对反对变法的人严惩不贷,即使是太子的老师公孙贾、公子虔,商鞅也敢于黥之、劓之。
材料三     在一个积重难返、气数已尽而又十分守旧的王朝末年,任何旨在挽救民族危亡的改革都不可能成功,顶多只是某种回光返照。更何况,维新人士不仅自身的权力很小,而且依靠的“圣主”光绪帝又完全被慈禧太后所操纵……

——以上均摘自蒙礼云《关于戊戌维新和商鞅变法的思考——纪念戊戌变法100周年》


材料四   戊戌变法后,康有为 “八年于外,列国周游……熟考中外之故,明辨欧华之风,鉴观得失之由,讲求变革之事”。录得其心得如下:一、吾昔视欧美过高,以为可渐至大同,而今按之,则升平尚未至也。……各国各自有教化、风俗、历史,万无以他国之政化可骤移用之理。英国之政,是自然积化,非仿效而得。病症不同,不能用一方。二、凡万国政俗之初更,志士学人阅历必浅,既寡书传,又未亲游,但愤于积弊,耻于国弱,发愤太过,张脉怒兴,故未及深思,轻为举发。故皆先行破坏而后徐图建设之功。三、电尤物质之至精新者,精于电者尤强。科学实为救国之第一事,宁百事不办,此必不可缺者也。……今为物质之世界,精于物质者强。……方今新世界之争胜,非以其哲学也,以其物质也。物质大盛者强,物质不强者弱,故我国之专门工学尤要矣。四、物质学者在理财,理财之本,又在官制,官制之本,在人民自治。……此为今日救中国第一政。               

——选自《康有为遗稿》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两次变法“惊人相似的际遇”。列举相关史实予以说明。
(2)结合材料二、三,分析导致两次变法“天壤之别的结局”的原因。
(3)根据材料四概括康有为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其反思后提出了哪些救国的新主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英国中等妇女是最受社会约束的阶层,她们也最先起来进行斗争。“妇女选举权全国联盟”等妇女组织先后以各种方式进行斗争以争取普选权,但英国政府视而不见。一战爆发后,大量妇女听从英国政府劝说到工厂从事以前由男人从事的工作。1917年俄国纪念国际妇女节直接引发了二月革命,后来的十月革命又催生了布尔什维克政权……英国妇女争取普选权运动风声再起,1918年英国下议院通过了《人民代表法案》,给予30岁以上、拥有财产的妇女投票权。

——摘编自陆伟芳《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国妇女选举权运动》等

材料二   陕甘宁边区关于妇女工作的部分文件

时间颁布机构文件名内容或结果
1937年5月中共陕甘宁边区政府《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妇女与男子在选举和被选举权上享有平等的权利。
1937年9月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关于边区妇女群众组织的新决定》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妇女积极参加国防教育和识字运动,增加她们的救亡知识,提高她们的文化水平。
1939年3月中共中央《关于开展妇女工作的决定》等中国女子大学在延安落成,它先后培养了1000余名具有高度政治觉悟的妇女干部。
1939年4月中共陕甘宁边区政府《关于目前妇女运动的方针和任务的指示信》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婚姻自由和男女平等的原则。
1943年2月中共中央《关于各抗日根据地目前妇女工作方针的决定》陕甘宁边区妇女的生产运动逐渐走向高潮。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战后英国妇女获得投票权的历史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以来英国妇女解放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英国妇女解放相比,陕甘宁边区妇女解放的特点,并分析陕甘宁边区妇女解放的历史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