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主题四:历史学习和思考的方法

方法一:跨越时空的对话针对东周的乱世,孔子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而商鞅认为:“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


(1)概括材料中孔子和商鞅的主张;结合所学,概述各自主张出现的背景。

方法二:史论结合的阐释许倬云《从历史看组织》中讲到,北魏政权的融合工作可以由几个方面看。北魏所做的工作,可分为几个步骤,①第一个步骤是稳定人口,恢复农业生产。第二个步骤比较困难,就是要离散部落成为国民。在这一基础上,②北魏又进行了彻底的重组工作。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使鲜卑政权与汉人大族融合。


(2)从①、②两句表述中任选一句,运用史实加以说明;结合所学,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方法三:中外关联的考察

1683年,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中国进入“康乾盛世”。

1688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派遣了四位耶稣会士远渡重洋,赐名为“国王数学家”。这几个人很快被康熙帝所接受。

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英国国会通过《权利法案》。

1699年,路易十四赐名法国科学院为“巴黎皇家科学院”,并制订了章程,经费由国王提供。科学院致力于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的研究。科学院成员可以自行决定研究内容。

1713年,康熙帝设立“算学馆”,翻译西方历算著作,编写《律历渊源》等书籍,被西方人称为“皇家科学院”。《律历渊源》编纂完成后,算学馆终结。


(3)请结合材料提供的信息,谈谈你对“康熙时代的中国”的认识。
2020-07-17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历史学家李剑鸣说:历史解释的基本任务,是将零散而混乱的过去信息变成有条理有意义的历史知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关于戊戌变法的若干信息

序号信息
1康有为说“能变则存,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2康有为说“弱亡中国皆此物也(指旧的官僚体制),诚宜尽撤。”
3光绪帝在103天的时间内,发布了二三百条涉及几乎所有方面的上谕。
4康有为说如要“尊君权”,“非去太后不可”。
5维新派认为“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图自强在一反掌间尔。”“三年而宏规成,五年而条理备,八年而成效举,十年而霸图定矣”
6地方官吏中只有湖南巡抚陈宝箴支持变法。
7积威既久,皇上见西后如对狮虎,战战兢兢,因此胆为之破,至今每闻锣鼓之声,或闻吆喝之声,或闻雷辄变色云。……而诸臣之敢屡次抗拂上意者,亦恃西后为护符,欺皇上之无权也。
8赫德说维新派“不顾中国的吸收力量,三个月内所想改革的政事,足够中国九年消化”
9《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不仅顽固派难以接受,不少维新派也接受不了,翁同和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
10“皇上下诏定国是。决行改革,于是诸臣上奏,虽不敢明言改革之非,而腹诽益甚。五月初王下诏废八股取士之制,举国守旧迁谬之人,失其安身立命之业,自是日夜相聚,阴谋与新政为敌之术矣。”


上面材料是关于戊戌变法的一些零散信息,请你围绕“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这一主题,将这些零散信息概括整理出有条理有意义的历史知识。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传统社会,婚姻以“事宗庙、继后世”为目的。其仪式,通行六礼。宋以后虽有简化,基本上仍遵循凭媒定娶、尊长主婚、写立婚书或收受聘财之习俗。民间婚姻习俗乃百姓私事,只要不因纠纷告上衙门,多与官府无涉。清末新政时期,四川等省份出于改变婚姻陋习,增加新政经费诸考虑,下令废止民间自拟庚帖,改为购买官方统一印制的婚书。四川省拟定大量白话文告示,广为宣传的同时,赶印了5万份婚书,要求各地三个月内售清。这次改革是政府试图以法律形式规范民间婚姻的尝试,由于民间婚俗根深蒂固,官制婚书费用较高等原因,实际效果非常有限

——摘编自吴佩林《清末新政时期官制婚书之推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时期官制婚书推行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新政时期官制婚书推行的影响。
2017-08-26更新 | 22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传统社会,婚姻以“事宗庙、继后世”为目的。其仪式,通行六礼。宋以后虽有简化,基本上仍遵循凭媒定娶、尊长主婚、写立婚书或收受聘财之习俗。民间婚姻习俗乃百姓私事,只要不因纠纷告上衙门,多与官府无涉。清末新政时期,四川等省份出于改变婚姻陋习,增加新政经费诸考虑,下令废止民间自拟庚帖,改为购买官方统一印制的婚书。四川省拟定大量白话文告示,广为宣传的同时,赶印了5万份婚书,要求各地三个月内售清。这次改革是政府试图以法律形式规范民间婚姻的尝试,由于民间婚俗根深蒂固,官制婚书费用较高等原因,实际效果非常有限

——摘编自吴佩林《清末新政时期官制婚书之推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时期官制婚书推行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新政时期官制婚书推行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