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府兵之制起于周。籍民为兵,蠲其租调,而令刺史以农隙教练。分为百府,每府以一郎将主之,而分属于二十四军。其众合计不满五万。隋、唐皆沿其制而分属于诸卫将军。唐制,诸府皆称折冲府。各置折冲都尉,而左右果毅校尉副之。上府兵一千二百人,中府千人,下府八百人。民年二十服兵役,六十而免。全国六百三十四府,在关中的有二百六十一府,以为强干弱枝之计。府兵之制:平时耕以自养。战时调集,命将统之。师还则将上所佩印,兵各还其府。(一)无养兵之费,而有多兵之用。(二)兵皆有业之民,无无家可归之弊。(三)将帅又不能拥兵自重。但兵不惟其名,当有其实。唐朝府兵制度存在之时,得其用者甚少。此固由于唐时征讨,多用蕃兵,然府兵恐亦未足大用。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府兵制改革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归纳唐朝实行府兵制的积极影响。
2022-05-08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市(州)部分学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一起考”大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光绪帝下谕旨取消各衙门堂官对司员士民上书的审查权后,短时间内上书次数猛增至三百多人次。他们中的大多数不了解公文程式,开出了长长的救时方,建策往往同时包含军事、政治、外交、社会、财政等诸多方面。然而,正是他们的参与,使得戊戌变法有了更大的展开面,波及更多人的内心。这与以往历史上少数人进行的“变法”“新政”,有了很大的区别。……方案种种,对策多多,却没有一条清晰的改革思路,对彼得、明治的模仿也只能是外貌,而不详其真精神。

——摘编自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短时间内上书次数猛增至三百多人次”的原因。
(2)根据材料,归纳笔者认为“很大的区别”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详其真精神”的根本原因。
2021-09-27更新 | 18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潭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湖南近代教育改革在民国建立后拉开帷幕。湖南军政府先后设立学务司、教育科,裁撤清末各县劝学所,县署内设第三科掌管全县教育事务。学务司颁布了《湖南暂定学制大纲》,将全省教育系统分为保育、普通教育、专门教育、实业教育、师范教育、女子教育6大类。各级学校取消读经讲经课,代之以民主自由;课程设置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学上开始摆脱填鸭式的传统方法,重视并实行多元互补的现代教学方法,注重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湖南各级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留学教育均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摘编自罗慧《民国初年湖南教育改革的历程与现实意义》


(1)根据材料,归纳民国初年湖南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湖南教育改革的影响。
2022-02-24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试卷(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时,英国的工业远落后于其他国家,英国君主赋予了外国熟练工匠特许经营权,鼓励他们定居英国。1624年,英国议会颁发了《垄断法》,正式确立了近代意义的专利法律制度。《垄断法》宣告了以往国王授予的专利权无效,规定以后凡新产品的第一发明人将向其授予专利证书,享有不超过14年独占生产、制造、销售、转移等权利。该法令颁布后,英国专利授权量有了明显的上升。

——摘编自【德】布鲁诺·范·波特斯伯格等《欧洲专利制度经济学:创新与竞争的知识产权政策》

材料二   下表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推行知识产权保护大事记。

1885日本专利所所长高桥是清借鉴欧美经验,主持修订了《专卖特许条例》,对专利的种类、专利的保护期、专利的损害赔偿等做出界定。
1899此前西方要求日本加入旨在明确专利国界、防范国际假冒侵权的《巴黎公约》。日本并未马上答应,反以加入《巴黎公约》为砝码,促成了与西方各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谈判,修约成功后于1899年正式加入《巴黎公约》。
1905因外国人专利申请量剧增,且技术含量较高,日本在借鉴德国的基础上,制定了《实用新型法》,不惜重金引进专利,然后改造创新,产生了大量契合日常生活的实用型发明,助力日本轻工业的发展。

——摘编自陈昌柏《知识产权经济学》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颁布《垄断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近代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特点,并简析日本重视专利立法的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就专利立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谈谈看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初,设陇西牧监和关中八马坊两大牧区各辖48监。高宗年间马政废弛,官马潜耗大半。玄宗以太仆卿王毛仲为内外闲厩使,整顿马政,国营畜牧业重新发展起来。国营牧场的劳动者称“长户”,是父死子继的职业牧人。他们种植牧草饲料,为官府养殖牧畜,也通过租佃制从事农业生产,向政府缴纳课税,其身份是低于均田户的杂户。天宝十三年(754年),仅陇右牧监所养马羊驼就达605600只,其中马占325700只。玄宗朝还奖励和保护民间养马,“王侯将相外戚牛驼羊马之牧布诸道,百倍与县官”,一般百姓也纷纷养马,因此当时招募入伍的“步军皆有私马”。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


(1)结合材料,概括玄宗朝马政改革的主要特点。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玄宗朝马政改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材料   1883年,日本文部省公布了《农学校通则》,第二年又制定了《商业学校通则》。以此为起点,日本开始大力发展近代职业教育。明治初年,文部省明确指出:尽管我国文明确有进步,然而这种科学知识与技能尚未渗透到普通民众中间,教育与劳动显然分开,农业及工业等各种事业大部分仍因袭陈规陋习;今天国家欲充实未来的实力,必须努力向民众子弟施以科学技术和实业一致并适当结合的教育。因此,当时日本的大、中、小学都贯彻技术教育的方针。一方面,在课程设置上,小学开设了手工科,中学开设了实业科目;另一方面,在各级教育上,专设了实业学校,如初等教育开办实业补习学校、乙种实业学校等,中等教育开办实业中学、甲种实业学校等,高等教育则开办专科实业学校。

——摘自肖兴安、熊家国《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日本明治政府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本明治政府职业教育改革的意义。
2022-04-23更新 | 164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2022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湖南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691日,光绪帝发布《仿行立宪上谕》,明确了先从宫制改革入手的预备立宪步骤。次日,发布改革官制的上谕,派载泽、袁世凯等共同拟制厘定中央官制的方案。在确立了中央官制之后,清政府又议改地方官制,进行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治体制改革。115日,奕䜣等人受慈禧之命拿出一个基本方案,以供地方督抚讨论参考。到19072月,除直隶总督袁世凯、两江总督端方以外,各省督抚依据改革预案,在复电中对三权分立、官制改革、地方自治、国民素质、经费、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官制改革的核心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为晚清出台地方官制改革试行方案提供了决策依据。

——摘编自周妤《论清末督抚的地方官制改革策略》


(1)据材料概括清末预备官制改革的特点。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清末预备官制改革的影响。
2022-03-29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材料一   春秋时期,儒家思想首先确定了“诸夏用夷礼则夷之,夷狄用诸夏礼则诸夏之”的文化认同原则。孔子就主张用西周社会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范,来作为分辨夷夏的标准,认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孟子也沿袭了西周以来将中原以外的文化落后地区和民族称为蛮、夷、狄、戎的说法,并将“夏”与“夷”对举,主张用华夏的农业文明改变蛮夷等落后国家的文化,实现“天下定于一”的目标。在儒家文化中,国家是家庭的扩大,世界又是国家的延伸,因此,用华夏文明的天道教化来慑服周边夷族的初衷,孕育了华夏中心主义的情结。

——摘自《儒家的华夏中心观与文化民族主义》

材料二   十六国北朝时期,匈奴、鲜卑、氏、羌等少数民族在中原建立政权后,不同程度上都面临着如何处理族群关系的考验。天兴元年(398年),鲜卑贵族拓跋珪正式建立北魏王朝,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同年采用大臣崔宏建议,“自谓黄帝之后,以土德王”。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积极推进改革,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并将随魏南迁的鲜卑人改为洛阳户籍。太和十六年(492年),文帝下诏祭祀“唐尧于平阳,虞舜于广宁,夏禹于安邑,周文于洛阳”。

——摘编自马溢澳《拓跋鲜卑的“中国”认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先秦“华夏中心主义”情结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北魏统治者强化“中国认同”的措施,并从“中华民族发展”的角度,分析其历史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北宋店宅务,是国家行政机关之一,负责管理和维修国有房产,并向租住公房的人收取租金。当时京城及各州县均设有店宅务。京师店宅务,先隶三司,后改隶太府寺,设有“监官四人、专副四人、勾当官二人”;另有“掠房钱亲事官”各四五十名,负责招租、收租;又有“修造指挥(维修工)”各五百人。大中祥符八年(1015),朝廷颁布法令:“市中(失火)延燔官舍,其修盖讫移居者,免僦(租赁)居二十日。应僦官舍居赋直十五钱者,每正(元旦)、至(冬至)、寒食,免三日之直”。天圣三年(1025),京城店宅务辖下的公租房为26100间,当年的租金收入为134629贯,平均每间房屋的年租金5贯多一点,月租为400多文钱(大致是市井平民收入的十分之一)。

——摘编自吴钩著《宋潮:变革中的大宋文明》


(1)根据材料,概括北宋店宅务管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宋设置店宅务的主要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努尔哈赤晚年,后金政权面临明朝、漠南蒙古、朝鲜李氏政权的严重威胁,内部满汉分离、社会秩序混乱、君权受到其他贝勒牵制等一系列问题。皇太极即位后,毅然说服众贝勒,提出了“治国之要,莫先安民”的方针,强调满、蒙、汉人之间的关系就像五味,“调剂贵得其宜”。他对汉族民众政策作出调整:汉人壮丁,分屯别居;汉族降人,编为民户;善待逃犯,放宽惩治。同时,皇太极不失时机地大力推行优礼汉官的政策,将归降的汉官给予田地、马匹等赏赐,并委任官职。皇太极即位之初,按照努尔哈赤生前规定,采取四大贝勒按月轮值,共同掌管国家机务,皇太极的实际权力并不大。1626年九月开始,皇太极增设了总管旗务“八大臣”和佐管旗务“十六大臣”,有的与诸贝勒坐在一起“共议国事”,有的直接参与“佐理国政”,有的专门负责“出兵驻防”,稀释了三大贝勒的权势。

——摘编自杨新刚《大清风云——皇太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皇太极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皇太极改革的影响。
2022-05-16更新 | 5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新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湖南专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