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被尊为中国改革史上第一位伟大“度术师”的商鞅,为本归蜜夷之列的弱秦“拓霸国之规模,立统一之基础”。在其改革中,直接损害了旧贵族利益的措施是(     
A.重农抑商B.奖励军功C.什伍连坐D.推行县制
2022-10-15更新 | 882次组卷 | 27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翰林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王安石变法中设置的市易务,不仅严格立法以抑兼并,而且参与到市场的直接经营当中,增加商税,如市例钱,以及坊场、河渡之关税,进一步扩大征榷范围等。据此可知,王安石的这一变法举措(     
A.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矛盾B.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C.加大了政府对工商业干预D.减轻了人民的差役负担
2022-10-07更新 | 3839次组卷 | 35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有学者认为: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实践,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改革家;但他没有充分认识和考虑本民族的特点,没有对中原封建文化加以区分,既引起了鲜卑贵族的强烈不满和对立,也造成了鲜卑贵族的迅速腐化。由此可知,该学者
A.认为北魏灭亡源于孝文帝改革B.反对民族交融力主维护本民族特色
C.主张应辩证地看待孝文帝改革D.强调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的交融
2022-03-09更新 | 1080次组卷 | 23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辽圣宗统和六年(988年),仿汉制下诏开始进行科举考试。放榜时,录取进士一人及第。参考宋朝制度,确立了官员考核办法,奖励清勤自持者,惩治贪酷和阿顺迎合行为。圣宗前,“契丹及汉人相殴致死,其法轻重不均”,圣宗更定法令,逐步缩小契丹和汉人量刑上的差别,并加进汉法中“十恶八议”等内容。为备水旱等灾,下令诸道设置义仓,丰年纳粟储积,以备荒年赈济贫乏。统和八年(990年)检括民田(丈量土地),十二年定均税法,因定税过高,十三年又下诏减轻括田租赋。还多次遣使诸道劝农,视禾稼,禁止诸军官非时畋猎妨农。《辽史》载“然其践阼四十九年,理冤滞,举才行,察贪残,抑奢僭。”史称耶律隆绪为“辽朝盛主”。

——摘编自李桂芝《辽金简史》


(1)依据材料,概括辽圣宗改革的内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辽圣宗改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十六国时期中原地区政治形势混乱,但十六国统治者并不满足于建立割据政权,如夏国建立者赫连勃勃在修建都城时宣称“朕方统一天下,君临万邦,可以统万为名”。魏孝文帝更是志在“南荡吴越,复礼万国”。这可以说明当时(     
A.大一统思想普遍存在B.民族矛盾十分尖锐
C.统一趋势逐渐加强D.南朝局势相对稳定
2021-05-24更新 | 644次组卷 | 15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第四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有学者指出,它既有推动社会前进的一面,又有企图阻止革命、防止旧的统治秩序彻底崩溃的一面。在当时革命运动的力量和影响还很微弱的情况下,它扮演的角色主要是反动势力的对立物而不是革命的对立物,它所起的历史作用无疑是进步的。该学者旨在
A.揭示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B.说明早期维新思想的局限性
C.阐述戊戌变法的进步意义D.论证辛亥革命时机的不成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1898年6月11日,清廷颁布《明定国是诏》,其中“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这说明戊戌变法
A.侧重提倡务实之风
B.兼具改良与革命的色彩
C.试图通过妥协减少变革阻力
D.与洋务运动的宗旨并无不同
2016-11-27更新 | 2449次组卷 | 76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