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6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1534年,英国国王授意议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的首脑,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建立起国王的专制统治。该国王是(     
A.查士丁尼B.拿破仑C.路易十四D.亨利八世
2023-01-05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S9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马克思认为:“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繁荣民族的较高文明征服。”以下符合这一历史规律的事件是(     
A.魏国李悝的改革B.北魏孝文帝改革
C.秦统一东方六国D.司马炎代魏称帝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商鞅变法将过去“百步为亩”的小田界“阡陌”和每一井田的大田界“封疆”,统统开拓为240步一亩,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这一做法(     
A.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B.直接壮大了秦的经济实力
C.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D.有利于增殖人口征发赋役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商鞅变法中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同时禁止百姓父子兄弟同室居住,这些规定旨在(     
A.普及郡县制度B.增加国家赋税C.打击宗族势力D.限制土地私有
2022-12-14更新 | 16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公元前4世纪中期,商鞅在变法之初大声疾呼:“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这一呐喊,喊出了战国改革时代的最强音。

——摘编自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商鞅变法思想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戊戌变法之初,日本政府提出:“促使中国人的觉醒确实是我国朝野上下人士的一大责任”,戊戌政变后,日本提出更希望(中国)有序渐进改革。再后来,日本加大了对张之洞等地方实力派的工作力度,并最终因此而驱逐了康有为。这表明日本政府(     
A.积极谋求在中国利益的最大化B.主张用革命的手段改造中国
C.旗帜鲜明与维新志士划清界限D.指出了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源
7 . 有学者认为: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种进步现象。特别是那些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中原汉族的少数民族,一旦走进黄河流域这个汉文化的摇篮,他们就终究要融入这个汪洋大海之中。下列史实符合该观点的是(  )
A.商鞅变法B.光武中兴C.孝文帝改革D.五胡乱华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鞅变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制土分民”,促进土地私分。其他各诸侯国的变法也有相类似的举措。商鞅还下令“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荀子则从理论上论证了私分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人之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穷矣。”荀子还提倡“分田而耕”(个体劳作方式)。

——摘编自冯天瑜、何晓明等《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西晋后期,庾衮为避战乱,曾“率其同族及庶姓保于禹山”。他们相与誓约:“无谋非德,无犯非义,戮力一心,同恤危难。”他们积极进行备战与生产,“唆险厄,杜蹊径,修壁坞,树藩障,考功庸”。坞民还是按旧有的邑、里标准划分为一个个小单元居住在坞壁内,并没有被分散,但这些坞民由重新推选的邑长、里贤管理,权力最后集中到坞主手中,由坞主总负责。后来,庾衮和妻子迁到林虑山,事新乡如其故乡。后赵的石勒攻打林虑山,又率父老迁到九州之绝险的大头山。

——摘编自《晋书·庾衮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个体劳作方式形成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指出庾衮所建坞堡内劳作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坞堡存在的影响。
2022-12-11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求变、求新是中国的历史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中华文化传承不息的重要因素。以下对中国古代变法改革说法正确的是(     
A.商鞅变法内容之一推行郡县制B.孝文帝改革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历史潮流
C.宋仁宗起用王安石主持变法D.张居正死后改革内容全部废止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戊戌变法期间,李鸿章在信中称:“朝廷锐意振兴,讲求变法,今日明昭多由康有为、梁启超等怂恿而出,但法非人不行,因循衰惫者,岂有任事之才,不过敷衍门面而已。”据统计,在开始变法后的103天,先后发布的诏令就有184条之多,这些措施彼此不配合,又无后续准备。这些反映出维新派进行的此次变法(     
A.触犯到守旧派的利益B.未能促进国人的觉醒
C.经验不足且急于求成D.缺乏深厚的社会基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