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公元前4世纪中期,商鞅在变法之初大声疾呼:“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这一呐喊,喊出了战国改革时代的最强音。

——摘编自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商鞅变法思想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中国大事记(部分)

时间(朝代)

事件

公元前356年

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

公元前140—前87年(西汉时期)

汉武帝在经济政治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9—23年(王莽新朝时期)

王莽推行一系列改革

490—499年(北魏时期)

北魏孝文帝改革

604—618年(隋炀帝时期)

始建进士科,创立科举制

780年(唐德宗时期)

实行两税法

927—997年(宋太祖太宗时期)

实行崇文抑武政策

927—947年(辽太宗时期)

推行“因俗而治”设置南面官和北面官

1069年(北宋时期)

王安石变法

1271—1294年(元世祖时期)

实行行省制度


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围绕“改革与社会发展”这一主题,提出一个观点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学教科书政策随着时代变迁而演变。下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学教科书政策的发展脉络。

时间政策演变基本情况
1949年—1984“一纲一本”政策的曲折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新生政权将教科书建设放在重要位置。1950年底,我国组建了专业教材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文革期间,人民教育出版社被解散,统编教材遭到全面禁止,教科书编写权下放至地方和学校;改革开放初期,教育领域拨乱反正,修订全国统编教科书,将教科书“国定制”治理模式进一步细化。
1985年—2000“一纲多本”政策的萌芽阶段为适应社会变迁和教育事业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制十年制和十二年制两版教材,这是“一纲一本”政策调整的重要标志。1986年,教育部设立教材审定委员会,提出有领导、有计划地实现教材多样化,以适应不同地区需要,各地教育差异性得到尊重;1996年,根据需要,国家教委对教材审定各方面作出详细安排和规定,教科书也从“国定制”变为“审定制”。
2001年至党的十八大“一纲多本”政策的落实阶段在民主开放的政策环境中,我国中小学教材建设发生较大变化。
1999年颁发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对教育改革进行全方位部署,“一纲多本”在新课改背景下开展;2001年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实行国家基本要求下的教材多样化政策,新课改着眼于不断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努力促进我国教育水平整体提升。
十八大至今“一纲多本”政策的调整阶段十八大以后,党和国家从国家意志的体现和国家事权的彰显角度重视教材建设的价值和意义。20173月国家教材委员会成立,办公室设在教育部;同年9月,中小学部分学科教材统一使用“部编本”;2019年,所有年级全部使用部编教材。“一纲多本”教科书政策的调整扭转了教材发行及使用过程中过于市场化的局面,有利于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育人方向,同时提高了教材质量。

——整理自卢德生、王垚芝《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学教科书政策的演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小学教科书政策演变”为主题,自拟论题并予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立论有据,语言准确,逻辑清晰。)
2022-10-24更新 | 196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爱周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日本文化主要得益于中国文化的影响,从3世纪开始,中国的汉字和文化、儒学、律令制度渐向日本传播,到唐代达到高峰,正是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奈良时代的日本出现了文化发展的高潮,模仿唐朝在中央设太学、地方设国学;日本人还利用汉字创制了本国文字,但随着假名文字的发展,日本文化逐渐摆脱对中国文化的简单模仿,由所谓的“唐风文化”转化为具有日本特点的所谓“国风文化”。

——摘编自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从“外来文化”的角度,自拟论题,结合世界史(中国史除外)的相关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的发展规模和与世界融合的程度

中国的发展规模与世界融合的程度
贸易中国自2013年以来一直是全球第一大贸易国,2017年占全球商品贸易的11.4%2017年中国的服务贸易仅占全球总量的6.4%左右
企业中国拥有110家《财富》世界500强上榜企业,数量与美国相当这些上榜的中国企业收入主要来自国内市场,海外营收仅占18%(世界500强企业的海外营收平均占比为44%)
资本中国拥有庞大的金融系统(全球第一大银行系统、第二大股票市场、第三大债券市场)跨境流动(美国的流动规模是中国34倍)和外资参与度相对有限(银行、股票和债券市场外资占比尚不足6%)
人员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留学生(在2017年高等教育阶段国际学生中占比17%)和出境游客(2018年出境游达到1.5亿人次,居全球之首)来源地人员流动的地理区域较为集中(约60%的留学生前往美国、澳大利亚和英国),移民中国的外国人仅占全球移民总数的0.2%
技术2018年中国以2930亿美元的研发支出位居全球第二仍然需要进口技术和进口知识产权,中国的知识产权进口额是知识产权出口额的6
数据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网民群体(规模超过8亿人),产生了海量数据中国跨境数据流动的规模有限,位居世界第八,仅为美国跨境数据流动的20%
文化中国正在大举投资以提升全球文化影响力,2017年全球票房排名前50的电影中,有12%在中国拍摄了内容文化影响力有限,电视剧出口额仅为韩国的1/3

——数据来源于麦肯锡全球研究所(2019年)


从表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习近平主席在2014929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曾说“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他进一步强调:“我国历史上演进的这个特点,造就了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伴随着民族交融的历程。


结合所学知识,请围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题,选取2-3个时期中华民族交融的史实进行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宾阳中洞”

图为洛阳龙门石窟宾阳中洞及洞内佛像。宾阳中洞始建于公元500年,是北魏宣武帝为其父孝文帝做功德而建。

北魏时期在山西大同开凿的云冈石窟造像比较粗犷,在服饰方面是贴体透肌,衣服短而窄,双脚外露,表情较严峻。

龙门石窟宾阳中洞后壁中央的本尊是释迦牟尼的坐像,衣服垂于方座前面,衣袖宽大下垂,面相略长而清秀,表情厚重,温和并作微笑状,右脚压在膝下。

——摘编自何养明《洛阳龙门北魏石窟艺术的特点》


结合所学,为宾阳中洞撰写一份解说词。(要求:多角度提取信息,分析全面,解释合理,不少于150字)
2020-06-08更新 | 494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选修)
8 . “闻道”有先后
史学界认为现代化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原发型,主要是由于内部因素积累而自发转变;一种是传导型,主要是由外部刺激进而回应和学习。请以英国和日本为例,论证上述观点。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革命与改良都是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探索国家生存发展出路,实现民族复兴的主要手段。有人据此图示革命、改良、民族复兴三者问的关系(如图)。
             

——改编自张福运《对中国近代史上革命与改良的再认识——民族复兴的视角》

运用中国近代史有关史实,对革命、改良与民族复兴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针对革命、改良、民族复兴三者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19-07-17更新 | 738次组卷 | 2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甲午战败后中国士大夫心态

——摘编自周松青《甲午战争与士大夫心态》

根据材料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2018-05-01更新 | 415次组卷 | 14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师范学院祁东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