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很多学者认为,印巴分治是英国政府为了在独立后的印度次大陆继续发挥影响而继续推行“分而治之”政策的结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鉴于印度人民在反英斗争中的团结一致,鉴于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领导人的两面态度,以及它们之间的严重对立,英国当局采取了加紧在印度各民族、各教派和各社会集团之间及其内部进行挑拨离间,制造分裂,以达其“分而治之”的策略。

材料二 民族斗争的果实已经成熟了,但是,这个果实如何收获竟成了国大党、穆盟在谈判桌上争执不下的难题,而一贯在两者中挑起冲突的英国统治当局却一变而成为调停人,甚至仲载人。……《蒙巴顿方案》是英国殖民统治“分而治之”政策的继续。……英国策划的印巴分治给新独立的两个国家带来了一系列恶果……特别是英国殖民者蓄意制造了一个克什米尔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在宗教信仰上有何不同。在印度独立问题上又有何不同主张?
(2)根据材料一回答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之间的矛盾对英国控制印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蒙巴顿方案》与《印度独立法案》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2022-03-27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一中2022届高三3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02年,日本与英国结成同盟,不久便悍然发动了争夺辽东半岛的日俄战争,战争的结果使日本战胜了它的第一个对手,而英国也达到了利用日本在远东削弱沙俄势力的目的。.1905年后,由于德国在欧洲的迅速崛起以及同英法之间竞争的日益尖锐,英法两国遂采取了在欧洲拉拢沙俄对付德国,在远东改善日俄关系的外交政策。1910年,日俄双方签署了《日俄协定》,这就使得德国不仅在欧洲而且在远东也同样陷入了外交上的孤立境地,日本乘此机会, 迅即将争夺的目标转向了它在中国的第二个对手德国。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伊始,德国便无暇东顾,致使其在远东的殖民地青岛孤悬一隅,同时英法俄也同样忙于应付欧洲大战,相反,日本却能够全力以赴地来争夺中国。此时与欧洲列强有着复杂关系的中国北洋军阀政府,在欧战爆发后,因不敢偏袒任何一方而宣告中立,实际上,北洋政府既无准备也无能力阻止这场已迫在眉睫的日德青岛之战。战争使英国与日本彻底消除了德国在东亚大陆的最后据点,保障了远东海上交通线的安全。随着战争的胜利,日本根本不满足于仅仅在中国夺取德国的一块殖民地,它的真实目的是从各个方面实现对中国的全面控制。为达到这一目的,日本向中国提出了“二十一条”的要求,国内外舆论大哗,更是激起了中国各界反日运动的空前高涨。

——摘编自周荃李厚基《谈一九一四年日德青岛之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德青岛之战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德青岛之战的历史影响。
2022-03-17更新 | 85次组卷 | 2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2022届高三一模考历史试题
3 . 1942年1月1日,在华盛顿26国联合宣言签字仪式上,罗斯福公开宣布了“建立中国战区”的决定。同月,中国战区统帅部成立。中国战区的建立
A.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B.表明中国成为太平洋战场的主导力量
C.说明中国抗战地位得到国际承认
D.标志着美国对中国外交政策开始改变
2021-03-03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普通高中五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在1919年3月说:“在工人中间,存在着一种不仅是不满,而且是忿怒和反抗的强烈意识。所有现存的政治、社会和经济方面的秩序都受到了欧洲各地广大人民的怀疑。”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一战使人们怀疑现行的社会制度B.工人的不满引起劳合·乔治敌视
C.英国工人阶级发动革命推翻政府D.一战推动欧洲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我们来看一组驻扎在海外基地的英国战舰数量变化的数据:1792年为54艘,1817年为63艘,1836年为104艘,1848年为129艘。以1848年为例,其中有31艘战舰部署在地中海,25艘战舰部署在东印度及中国的基地,27艘战舰在非洲西海岸打击奴隶贩子,14艘战舰在南美洲东南海岸保护商业利益,12艘战舰在广阔无垠的太平洋上随时巡逻,35艘战舰部署在英国周边海域…1897年,在维多利亚女王的”钻石庆典”上出现了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部队,以超强的阵容集结在斯匹特海德,只为了给这个国家的女王做专门的庆祝。超过165艘的英国战船,其中包括21艘一级战列舰、54艘巡洋舰…

到了19世纪末,新海军至上主义兴起,如美国、德国、日本等国的海上力量迅速扩张。由于美国、智利、阿根廷海军的崛起,英国规队之前在北美一西印度群岛地区所拥有的优势已经消失殆尽,在北美它们已经被美国舰队“完全远远地超过”,而在西印度群岛它们比三支海军中的任何一支都弱。在美洲的东南海岸,英国的舰队也弱于巴西和阿根廷的舰队。之前在中国地区拥有的主导权已经转移给了日本。在1889年还远远强于法俄联合海军的英国舰队10年之后却“几乎不是他们的对手”。

1883年,英国的战列舰数量几乎和这些国家(法德俄意美日)战列舰数量的总和相当,即38对40。然而,14年后,这种比例已经被严重打破,变成62对96。…1901年,英国在中国海域拥有4艘一级战列舰和16艘巡洋舰。俄国法国联合海军则(在中国海域)拥有7艘一级战列舰2艘二级战列舰、20艘巡洋舰。……到1919年,(海军)主导权已经偏向美国了……20世纪30年代后期,英国不得不放弃在远东的诸多利益。到1939年9月其在中国地区的兵力仅剩4艘巡洋舰、1艘鹰号航空母舰、1支驱逐舰中队。

——摘编自熊显华《海权简史一海权与大国兴衰》


(1)依据材料结合史实,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下半叶英国战舰数量的激增说明了什么?
(2)依据材料结合史实,分析指出19世纪末以后英国海权衰落的原因以及造成的后果。
6 . 在世界历史近500年进程中,控制和利用海洋一直是世界大国追求的目标,然而其追求海权的历史命运则截然不同,有的国家通过海权实现了国家的长久强盛,有的国家则惨遭失败乃至国家衰落,有的国家很快完成了从崛起到衰落的蜕变,有的国家追求海权促成国家崛起,但过度追求又埋下了国家衰落的根源。与上述四种情况相吻合的国家分别是
A.德国、荷兰、苏联、美国B.荷兰、德国、苏联、美国
C.美国、德国、荷兰、苏联D.美国、苏联、荷兰、德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二战结束后,英美等国对华武器禁运。1946年7月29日马歇尔宣布停止向国民政府提供美援,同时,英国也对南京国民政府实施军火禁运,拒绝了南京国民政府购买枪炮子弹、舰炮、飞机机架等请求。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A.英美对于国民政府政治腐败深感失望B.战后欧美社会反战运动持续高涨
C.中国人民反帝运动危害西方在华利益D.西方经济发展迅速世界市场广阔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历时42天的海湾战争,多国部队以较小代价(伤亡4232人,损失飞机56架坦克35辆舰艇2艘)取得决定性胜利,伊拉克军队遭受重创(伤亡10万人,损失飞机324架坦克3847辆舰艇143艘)。以下是2000年出版的《海湾战争全史》目录局部:

第六章多国部队的“沙漠盾牌”与海上拦截行动(第三节多国部队的海上拦截行动和临战准备/一、美国单方面的海上拦截行动/二、多国协同海上拦截行动)

第八章“沙漠风暴”的空中作战(第二节“沙漠风暴”空中突击作战的基本经过/一、第一阶段:对伊拉克战略目标实施空中打击/二、第二阶段:夺取科威特战区制空权/三、第三阶段:为地面作战部队进行战场准备/四、第四阶段:对地面作战进行空中支援)(第三节“沙漠风暴”空装作战……/三、大量使用高科技武器装备,充分发挥技术上的优势)

第九章“沙漠风暴”的海上作战(第二节多国部队的海上防空和反水雷作战)(第三节多国部队的海上舰炮火力支援和两栖作战行动)

第十章伊拉克的防空与反击(第二节伊拉克对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的导弹袭击战)

第十一章“沙漠风暴”的地面作战与海湾战争的结束(第四节“沙漠风暴”地面作战……/四、兵力机动与火力机动结合,最大限度地利用技术优势/五、紧密配合,密切协调,力求达成战役行动的整体性)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海湾战争的军事特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简评海湾战争带来的影响。

2018-05-29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青海省西宁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复习检测二(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隋唐首都长安,是一座拥有近百万人口的东方世界大都会,许多国家的使节、学者、商人、僧侣聚集在这里。由于“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政治观念淡薄和少有排外心理,接踵而至的外国使者受到唐朝的特别优待,武则天曾诏令“善国使入朝,其粮科各分等第给,南天竺、北天竺、波斯、大食等国使者,宜给六个月粮”。长期居住长安的少数民族和外国人达到万家以上,许多人广置田宅,生儿育女,有的还被唐朝授予官职。由于唐代的稳定和强大,当波斯被大食吞灭时,波斯王选择投奔长安,在长安度过自己的晚年。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20世纪20年代,美国实行移民限额制度,严格限制外来移民。经济大危机爆发后,政府实行更严格的限制政策,甚至将50万墨西哥移民逐回墨西哥。二战期间尤其是美国参战后,为了满足对劳动力的迫切需求,1942年,美国先后同墨西哥等国签订了引进劳动合同的协议。同时,鉴于中美同盟、抗击日本,1943年,废除了所有的排华法案,每年给予中国105名移民限额。二战结束后,美国决定把移民制度同共产党的实际策略对立起来。1952年颁布的《外来移民与国籍法》中加强了对移民的政治甄别和管理,严禁共产党人入境,授权司法部驱逐那些危害或威胁国家安全的外侨,由此13万外侨被驱逐出境。20世纪60年代,随着黑人民权运动的高涨等,1965年,美国颁布《外来移民与国籍法修正案》,禁止任何政府官员以国籍、种族和宗教为由歧视移民。该法案生效后,美国入境移民猛增。移民人数的猛增并没有促使政府关闭国门,相反1990年颁布了新的移民法,进一步放宽移民限额。正如1986年里根总统在致国会的报告中指出的那样:“外来移民为其他工人增加了就业机会并提高了生活水平。”

——梁茂信《美国移民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唐朝对待少数民族和外来民族的态度与政策,分析形成这种态度与政策的原因,并指出对唐朝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美国移民政策变化的几方面趋势,结合史实分析影响美国移民政策变动的因素。

2018-05-28更新 | 174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青海省西宁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复习检测二(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10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战前,欧洲各大国在哲学和历史学中把战争神圣化的理论盛行的同时,与大众联系更多的教育和文学也在散播着“战争文化”。如:向青少年灌输大国沙文民族主义,宣扬光辉的历史和为民族事业献身的精神和个人英雄主义。浪漫的超现实的小说大量涌现,在这些文学作品中,战争被普遍描绘成一种英雄事业和积极的力量。向非洲、美洲的殖民扩张冒险活动、丛林战争,被描绘成传播文明和基督教教义的豪迈事业。将适者生存的原理广泛运用到人类社会中,激发人们的情感,动员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军事训练,鼓吹军人的荣誉、极度丑化敌人,打击敌国的光辉观念:只有战争是人们纯洁灵魂、发扬英雄精神与豪迈气概的机会。

——摘编自于沛等主编《世界历史·战争与和平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战争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争文化”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