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史料记载:琅琊王氏家族,“六世名德,海内冠冕”,当宰相的接二连三,甚至连白痴也可出任高官。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郡县制的继续推行B.科举制的确立
C.九品中正制的实施D.分封制的实施
2 . 《史记》记载: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据材料可以推知
A.秦朝中央集权尚不完善B.丞相制度能减少决策失误
C.皇帝权力受到丞相制约D.赵高叛乱导致秦朝灭亡
3 . 《春秋公羊传》记载:“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这一做法( )
A.表明了春秋时期宗法制度的崩溃B.严重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度
C.遵循了周代的宗法制度精神实质D.表明太后左右了王位的继承
2022-03-03更新 | 132次组卷 | 31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高级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晋书》记载:“魏氏承颠覆之运,丧乱之后,人士流移,考详无地,故立九品之制,粗且为一时选用之本耳。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犹有乡论余风。”这说明曹魏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A.以门第族望为选官标准B.继承了墨家的尚贤理念
C.引发了乡民议政的热潮D.适应了曹魏局势的需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墓出土了青铜冰鉴缶,鉴用来盛冰,缶用来盛食物。《周礼》记载,肉食珍馐与酒水都要用冰鉴保存,祭祀时也要使用冰鉴。冰鉴缶的使用
A.体现了战国时期严格的宗法制度B.说明青铜铸造工艺开始成熟
C.展示出贵族的日常礼仪规范D.标志着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
2020-10-05更新 | 5724次组卷 | 48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丹河校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西周和春秋时期,所有宗族都设有宗子或宗主作为族长,掌有主管全族的一切权力。按照史籍记载,周天子要处死某个贵族之时,需要事先知会该贵族的宗主,诸侯要处分国内的贵族也是一样。否则就是“非礼”,可能会引发矛盾甚至是内乱。这表明先秦宗法制度
A.有助于维系社会稳定B.形成了严密等级秩序
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强化了周天子的权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
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
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
2020-07-08更新 | 18647次组卷 | 216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五次调研历史试题
8 . 据记载,西汉时,西域诸国“自译长、城长、君、监、更、大禄、百工、千长、都尉、且果、当户、将、相至侯、王,皆佩汉印绶,凡三百七十六人”。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西汉时期农耕文明进一步扩展B.西汉王国问题得到了解决
C.西汉时期华夏民族开始形成D.西汉对西域实行有效管理
9 . 据《左传·桓公二年》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结合B.执政权力实现高度集中
C.国家统治区域得到扩展D.诸侯王国问题彻底解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在中国历史上,“野史笔记”(主要由在野的文人学士以及贫士寒儒所写的历史纪闻,即“个人的书面历史记忆”)作为非官修的史籍于中唐出现,至两宋时期繁荣昌盛,蔚为大观。“野史笔记”
A.其史料价值不及官修历史B.其记载缺乏历史的客观性
C.唐宋兴盛的主要原因与科举制有关D.按其性质来说应属于原始史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