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古代,不仅形成了形形色色的重农思想,而且在农业生产方面设立了专门的官职,推广普及先进的农业耕作技术,其中也包括农业生产工具。汉代专门设立主管农业生产的官职,“搜索都尉”赵过组织大批的能工巧匠,对农具进行创制、研发、改进和推广,大力推行牛耕技术,使犁耕技术得到了普及与应用;唐代创制了曲辕犁;等等。这些不仅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且对犁耕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胡泽学《试论中国犁耕技术进步的推动力》

材料二   近代中国养老院的发展,其推动力一方面有历史的沿承……到了近代,这一历史惯性得以延续;另一方面,则与西方国家的榜示有关。19世纪下半叶,我国近代一些思想先知,在西学东渐的大背景之下,纷纷提出效仿西方,设立养老院。冯桂芬要求推行养老室等慈善救助组织。……上述倡导之外,舆论界也不断刊文,介绍国外的养老院。

——摘编自苏全有《有关近代中国养老院的三个问题》

材料三   番薯(甘薯)传入我国,名称因地区而不同。番薯传入我国的途径大概有二:一是由海路传入东南沿海的福建和广东,一是由陆路传入西南边疆的云南。番薯传入我国后在各地传播得很快,在明代后期数十年间,闽广就广为种植,江浙也开始发展。到乾隆年间,除甘肃、青海、新疆、西藏、内蒙古及东北三省未见有番薯种植的记载之外,其他各地都已种植。由嘉庆至道光,番薯的种植在各省区向纵深发展,逐渐成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社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摘编自陈树平《玉米和番薯在中国传播情况研究》

材料四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解决粮食问题的实践,主要是根据粮食问题产生的不同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措施,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49年到1952年,利用政权力量对粮食进行合理调配,利用市场机制使粮食得到正常流通,制定政策刺激粮食生产,加大国家对粮食生产的投入;1953年到1954年,根据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和城镇人口发展的情况,采取了控制粮源的措施,制定了统购统销政策,将粮食的收购和销售控制在国家手中;1955年之后,则针对统购统销造成的农村关系紧张等问题,为了完善和改进统购统销政策,采取了定产、定购、定销的办法。

——摘编自马双龙《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解决粮食问题的实践和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农耕技术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近代中国养老院发展的因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甘薯传入中国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解决粮食问题的特点。
2024-01-13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城一中教育集团南岭爱物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在内蒙古磴口县有一幅距今约四千年的《拜日》岩画:一位牧民神情肃穆,对着头顶上方的太阳进行祭拜。另据《尚书·尧典》记载“日中,星鸟,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霄中、星虚,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上述现象的出现说明(     
A.说明社会贫富分化严重B.源于农业和手工业分离
C.标志人类进入文明社会D.受到原始农业起源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历史事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结论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如表中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史实结论
A挖掘出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门齿化石中国是远古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
B《周易》中记载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西周出现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
C良渚遗址中发现了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D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甲骨文是世界上已知年代最早的文字
A.AB.BC.CD.D
2023-10-13更新 | 209次组卷 | 33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历史试题
4 . 据记载,在威尼斯的乌迪内地区有1586年以来持续不断的玉米价格记录。17世纪上半叶乌迪内地区的玉米价格在低于小麦价格20%~50%的区间起伏。17世纪玉米种植在威尼斯已十分重要,并向伦巴第、维罗纳方向延展。由此可见,这一时期(       
A.玉米逐渐成为威尼斯人主食之一
B.玉米在欧洲多地广泛种植
C.欧洲与美洲的经济联系更为密切
D.美洲农作物大量传入欧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资治通鉴》记载: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及至德兵起(安史之乱),所在赋敛,迫趣(促)取办,无复常准。赋敛之司增数而莫相统摄,各随意增科,自立色目,新故相仍,不知纪极。为此,唐政府实行(     
A.租调制B.租庸调制C.两税法D.均田制
6 . 元人王祯所撰的《农书》记载,宋元时期全国的农具约有105种,如筒车(灌溉工具)、秧马(插秧和拔秧工具)等。这两种农具的使用(     
A.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B.极大降低了劳动强度
C.促进了经济重心南移D.推动了稻作农业发展
7 . 据《明史·职官志》记载:“鸿胪(寺)掌朝会、宾客、吉凶仪礼之事……外吏朝觐,诸蕃人贡,与夫百官使臣之复命、谢恩,若见若辞者,并鸿胪引奏。”这一机构的设置(     
A.强化了天朝上国观念B.便于民族和中外事务处理
C.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D.致力于维护朝贡贸易体制
8 . 据《周礼》记载,周代设有“典妇功”,掌管“典丝”“典臬(掌管麻草及制作麻布的材料)”“内司服”“缝人”“染人”五个部门,且明文规定编制,如“缝人”部门中相当于工头的“奄”为2名,“女御”8名,有技术的“女工”80名,干粗活的“奚”30名。这一记载反映了周代(     
A.妇女在生产中的主导地位B.纺织业对社会经济的贡献大
C.重视对手工业生产的管理D.手工业已出现新的经营方式

9 . 材料一   王道和霸道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中重要的两个概念。《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见秦孝公时,先是讲述了上古理想的帝王统治之道和以仁义统治天下的王道,秦孝公不感兴趣。后又讲述了以武力、刑法、权势等统治天下的霸道,秦孝公才意欲用之矣

材料二   汉代的儒生往往将秦的暴政视为霸道的典型代表。文帝时期重要的儒生贾谊在《过秦论》中总结秦亡的教训时评论道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材料三   汉宣帝是汉武帝刘彻曾孙,西汉第十位皇帝。据《汉书·元帝纪》记载,其在位时太子喜好儒家思想并建议宣帝采用,对此宣帝批评道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你认为何秦孝公为何对“霸道”理论尤为感兴趣。
2.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贾谊和汉宣帝对王道与霸道问题态度的不同。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宣帝提出的“霸王道杂之”这一理念的看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史料记载:琅琊王氏家族,“六世名德,海内冠冕”,当宰相的接二连三,甚至连白痴也可出任高官。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郡县制的继续推行B.科举制的确立
C.九品中正制的实施D.分封制的实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